天天看點

科普|“車路協同”是怎麼幫助智能汽車的

自從新能源電動車井噴以後,“智能”兩個字格外搶眼,随後就有了智能座艙、智能駕駛的概念。

可大家是否想過,單從汽車終端去聊“智能”,有意義嗎?

其實,我們更需要的是智慧出行,是公共道路與車的互相關聯,用智慧交通提升出行體驗和效率。這才能解決很多使用者出行時遇到的痛點,絕不僅僅是解決車的智能化。

我們駕車出行時,曾遇到過哪些痛點?

當你駕車快要經過路口時,突然黃燈閃爍變成了紅燈,你猛的刹車,給自己吓一跳,嚴重者可能造成後車追尾。(這是因為你無法掌握交通燈的實時資訊)

駕車到空無一人的路口時,遇到紅燈的你無奈地等待着紅燈,而且紅燈時間還不短。等紅燈的時間純屬浪費掉了。(這是因為交通燈不智能,倒計時不結合路況)

如今的車型很少能幫駕駛員實時規劃最優路線,駕駛員高速行駛溜号時,亦或是導航斷網時,很容易錯過下道口,車輛不能主動帶着駕駛員駛出岔道口。(這是因為車輛不具備與道路互聯的功能,不能主動幫駕駛員判斷,甚至是主動幹預變道)

有時候駕車疲勞,還沒等到可以停車的休息點,在馬路中等紅燈時就睡着了。這時變綠燈後車輛沒提醒你,導緻後面車按喇叭吓你一跳,甚至都可能吓出心髒病。(這是因為車輛不能對你進行信号燈變換提醒)

其實,在路上浪費時間、走錯道路、紅綠燈不智能等等問題,都導緻了我們的公共交通不通暢、不安全。即便車輛有再進階的輔助駕駛,但我們在馬路上依然沒法知道更“全局”的交通資訊,隻能“走一步看一步”。

如果想做到出行效率最大化,那必須要知道一個概念——“車路協同”。

當智能汽車結合車路協同技術,就會大大提升出行安全性和效率。“車路協同”有點類似讓汽車“開天眼”,剛才舉例的痛點也全都會被解決。

什麼是“車路協同”?

車路協同是采用先進的無線通信和新一代網際網路等技術,全方位實施車車、車路動态實時資訊互動,并在全時空動态交通資訊采集與融合的基礎上,開展車輛主動安全控制和道路協同管理,充分實作人、車、路的有效協同,保證交通安全,提高通行效率,進而形成的安全、高效和環保的道路交通系統。

科普|“車路協同”是怎麼幫助智能汽車的

如果你覺得這個定義太複雜,那麼我通俗的解釋下:

車路協同是将車與車、車與路的資訊相連通。車可以将擁堵資訊、實時路況等,傳給交通控制中心;交通控制中心又可以将實時更新的信号燈資料、車流量資訊、綠波信号、事故資訊等,傳給路上行駛的汽車。

車與車、車與路之間的實時通訊,就可以盡量避免擁堵,盡量減少駕駛員急刹車等危險操作。隻要合理控制行駛路線及速度,就能實作出行效率和安全的雙重保障。

科普|“車路協同”是怎麼幫助智能汽車的

再舉個例子:如果你駕車通過多個紅綠燈路口,你一定希望預判到前方紅綠燈的倒計時,同時,能夠盡量趕上綠燈駛過最好。

車路協同出現以後,你的車輛能夠顯示前方路口信号燈顔色與倒計時。同時,車路協同也會盡量提供給你綠波信号,讓你了解一路綠燈大概需要什麼樣的車速。

這是不是會增加你的幸福感,也會提升你的開車效率?

不過,要做到車路協同可不容易。并且這有着複雜的技術架構。這需要公用通信網絡的C-V2X車聯網區域應用雲系統中各個字系統以及與其他外部網元件見的互動。

參考《國家車聯網産業标準體系建設指南(資訊通信)》,我們可以将C-V2X車聯網區域應用雲用下圖來直覺解釋:

科普|“車路協同”是怎麼幫助智能汽車的

當有了如此複雜的技術架構,再結合路側協同基站,則可形成從車端感覺上報,到路側協同基站,到邊緣雲,再到區域雲的一系列資訊傳遞。之後,我們的車輛又會得到雲資訊的傳遞,就能形成智能交通的合理閉環。

車路協同如今實作了麼?

車路協同概念的提出已超過十年,2011年,清華大學牽頭的科研團隊在國家863計劃的支援下,圍繞車路協同關鍵技術開展了系統性的探索和研究。

科普|“車路協同”是怎麼幫助智能汽車的

2014年10月,在青島舉行的智能交通系統國際會議(ITSC-2014)上,相關研究人員示範了9個場景下的人、車、路協同。

科普|“車路協同”是怎麼幫助智能汽車的

2016年,國家推出一系列政策支援車路協同發展。工信部也建立了智能網聯汽車雲平台架構,該架構是智慧城市的基礎支柱之一。

在智能網聯汽車架構中,國家管理中心統一監管旗下“智能網聯汽車屬地管理中心”,這其中包括長沙、北京、杭州等城市,未來會有更多。

科普|“車路協同”是怎麼幫助智能汽車的

這些“中心”再與車企合作,通過車載終端與智能網聯運控平台之間實時交換資料,來實作車與車、車與路的互通,來實作車路協同。

科普|“車路協同”是怎麼幫助智能汽車的

如今,車路協同在中國的部分城市的部分道路上已經實作,并且有福特等汽車品牌推出了可以實作車路協同功能的車型,來提升駕駛員的出行體驗。

之是以還沒有全面實作車路協同,是因為這不僅與車輛是否搭載該功能有關,更重要的是,地方交通是否已經實作了硬體條件的滿足,是否紅綠燈可以上傳實時資訊,道路監控是否可以提供實時資料,該城市是否有智能網聯汽車屬地管理中心等等。

歸根結底一句話,這可是一個很大的工程。

科普|“車路協同”是怎麼幫助智能汽車的

以車路協同示範城市長沙為例,這裡已經在100公裡高速路布局V2X點位151個,在城市開放道路布局V2X點位177個,這些正是實作車路協同的必要條件。開着具有車路協同功能的車輛,就能在長沙這些路段實作車路協同功能。

在前不久,品玩/品駕受福特邀請參與體驗福特EVOS車路協同功能。

科普|“車路協同”是怎麼幫助智能汽車的

在有紅綠燈的路段,車輛不僅可以顯示前方紅綠燈的倒計時,而且等紅燈時,車輛還會有變燈聲音提醒,生怕你睡着了。

此前品玩/品駕曾在北京亦莊體驗的百度“蘿蔔快跑”自動駕駛汽車,也采用了“車路協同”技術,自動駕駛汽車可以預知前方十字路口的交通信号燈狀态,提前決定是否采取加速,還是制動的操作。

科普|“車路協同”是怎麼幫助智能汽車的

從功能上,車路協同配合車載高精度地圖導航,可以主動幫你提醒是否變道進入出口,還能提供給你最适合綠波行駛的速度等。

有了車路協同功能,你會對交通路況更加了解,你不再像沒頭蒼蠅一樣行駛在未知的馬路上。這種體驗不僅減輕了我們的駕駛壓力,也确實會一定程度上緩解交通壓力。

寫在最後:

車路協同是對傳統分散式、離線式交通的一次深刻變革,這會大大提升我們的出行效率,更會讓駕駛員降低駕駛難度。

不過,車路協同涉及到公共交通設施的硬體更新,涉及到技術改造和産業鍊條的更新,這是交通設施和車輛持續性疊代的過程,是一個碩大的社會工程。

科普|“車路協同”是怎麼幫助智能汽車的

當新能源汽車盛行之時,我們對智能的了解還不到位。輔助駕駛的增加、車機與車内人員的溝通還遠遠不夠,我們的終極目标應該是實作智慧交通,而絕非汽車這一終端的智能化。

随着越來越多的城市硬體更新,加入到車路協同行列之中,也随着“蘿蔔快跑”、福特一樣的出行/汽車品牌開始實作車路協同功能,我們似乎可以遇見更通暢的交通,更安全的駕駛方式等等。真的希望未來的交通,因為車路協同而更美好。

(部分圖檔來源于網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