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百将47:韓先楚
1946年2月,正是搶占東北的關鍵時期,各地急需"老八路"。
林總想把韓先楚派往西滿軍區2縱。2縱是原新四軍3師,前身是八路軍115師344旅,由長征到達陝北的鄂豫皖紅25軍和陝北紅軍合編而來,韓先楚聽說"回娘家",格外高興。
可是西滿軍區副司令員黃克誠的态度,讓韓先楚徹底涼了:三師不缺幹部!

韓先楚上将
西滿軍區司令員是東北軍出身的呂正操,出于對黃克誠的尊重,幾次向上級提出讓賢。各地都在搶幹部,西滿軍區是真的不缺人,還是黃克誠和韓先楚有什麼梁子?
說起黃克誠與韓先楚的關系,還要追溯到紅軍改編八路軍之時。
1937年8月,紅15軍團改編為115師344旅,旅長是韓先楚的老上司徐海東,副旅長是黃克誠(後任政委)。但紅15軍團3個師隻能改編為2個團,隻好把78師拆分到另外兩個師。
75師改編成687團,團長張紹東,副團長韓紀振;81師改編成688團,團長陳錦繡,副團長韓先楚,政治部主任劉震。這樣一來,黃克誠就成了韓先楚、劉震的新上司。
從紅一方面軍空降到344旅的黃克誠,初來乍到有些水土不服,尤其來自大别山的驕兵悍将個性格鮮明,不愛聽人招呼。黃克誠認為韓先楚和田守堯有"山頭主義",對劉震則頗有好感。
抗戰時期的林彪(左)、聶榮臻(右)
1937年9月,平型關戰役,作為八路軍抗日戰場第一戰,林彪、聶榮臻動用全部2個旅4個團。徐海東和黃克誠帶領687團參戰,但由于大雨山洪阻隔,預備隊688團錯過了抗日首勝。
1937年12月,延安和朱老總給八路軍争取到一個團的編制名額,徐海東和黃克誠把78師重新歸攏編為689團。曾任師長的688團副團長韓先楚任團長,田守堯繼任688團副團長。
344旅就成為八路軍唯一有3個主力團的旅,兵強馬壯。
1938年1月,日軍2千餘人掃蕩晉察冀四分區平山洪子店,344旅奉命支援。
由于旅長徐海東因病休養,戰鬥由政委黃克誠坐鎮指揮,陳錦繡則率688團在溫塘鎮馬家山設伏。戰鬥開始後,日軍被打得招架不住,緊忙求援。救援日軍帶着大炮趕來,從望遠鏡的反光發現了688團指揮部,集中炮擊。陳錦繡、警衛營長王國清,還有5位警衛戰士不幸犧牲。
溫塘伏擊戰,殲敵900多人傷亡600多人,黃克誠的指揮也存在一些問題。
2月,日軍3萬多人對晉東南"九路圍攻",344旅奉命配合129師行動。
2月25日,687團團長張紹東、參謀長蘭國清帶領一些人叛逃,消息傳來,正在養傷的344旅旅長徐海東氣的當場吐血。主席得知後,親自安排他回延安休養,天塌不管。
3月,楊得志任344旅代旅長,不久與韓先楚689團在滑縣全殲僞軍扈金祿部。
黃克誠
1938年4月,韓先楚和689團迎來了一次大考。
韓先楚命1連、4連立即發起了沖鋒,但在日軍交叉火力下傷亡很大。激戰2小時,4連連長犧牲,進攻受阻。韓先楚組織迫擊炮、輕重機槍支援,兩個連與日軍短兵相接1個小時,攻擊依然無果。韓先楚果斷指令2營接替1營擔任主攻,連續3次進攻後終于奪回戴家垴。
進攻轉為防守,689團接連打退日軍7次沖鋒,讓敵援軍難以逾越。
劉伯承在望遠鏡裡看到戴家垴的血戰,對徐向前說:"這支部隊過硬!"
此戰殲滅日軍2200多人,689團損失600多人。戰後,劉、徐、鄧特釋出了嘉獎令,朱老總親臨689團講話,稱贊打得硬、打得好、很有戰鬥力,總部給他們補充500名新兵。
長樂村戰鬥遺址
1939年春,344旅旅長楊得志率冀魯豫支隊開赴魯西南。
黃克誠不計前嫌,推薦田守堯接任旅長,韓先楚任副旅長。不久,田守堯南下蘇中根據地,韓先楚成為344旅旅長。1940年4月,韓先楚調任新3旅旅長,劉震接任344旅旅長。
5月,黃克誠帶領344旅、新編2旅南下華中豫皖蘇邊區,與彭雪楓新四軍6支隊合編為八路軍第4縱隊。後來整編為5縱隊,再後來成為新四軍第3師。抗戰勝利後,發展到3.5萬人。
韓先楚沒有南下,留在冀魯豫軍區。1940年秋,百團大戰,韓先楚率新3旅配合129師破襲邯鄲長治大道。1941年3月,韓先楚回延安學習,此後4年遠離前線,和劉震拉開了距離。
黃克誠(右三)與第五縱隊部分幹部
1945年9月14日,日本投降沒幾天,黃克誠提出進軍東北。
黃克誠給延安發電報,提出最少派5萬人最好10萬人以上。延安很快敲定"向北發展,向南防禦"戰略,從山東、華北等根據地抽調2萬幹部和11萬"老八路"。
但是與敵人多次交鋒,東北民主聯軍暴露出三大短闆:一是缺少後勤保障,二是缺少能練兵的幹部,三是缺少會打仗的幹部。既然如此,為何黃克誠婉言拒絕韓先楚呢?
其實,這已經不是黃克誠第一次婉拒林總任命。1945年11月,林彪、彭真、羅榮桓就曾任命李天佑任3師第一副師長,可是考慮到劉震、洪學智在3師多年,如果調離第二副師長洪學智會産生連鎖反應,對部隊穩定不利。黃克誠壓下任命,和李天佑趕到30裡外的李家屯向林總力陳。
随後給延安發電,如李天佑到3師可任師長,自己隻幹政委,劉震、洪學智位置不變。最終主席和林總體諒黃克誠的良苦用心,李天佑另有委任。
1946年2月,新四軍3師已改為西滿軍區2縱,林總要派韓先楚來,黃克誠考慮到劉震等人的出色表現,于是再次婉拒。林總畢竟是林總,将韓先楚安排到南滿4縱任副司令員。
東北林彪與羅榮桓
是金子總會發光的,劉震2縱所向披靡,韓先楚也在南滿打出了一片天。
1946年5月,民主聯軍放棄四平不久,韓先楚在鞍山、海城一戰迫使184師潘朔端起義。10月,再戰新開嶺,韓先楚率10師200裡馳援,集中兵力和火力全殲"千裡駒"25師。
1947年3月,韓先楚率4縱1個師與3縱三保臨江。在打擊方向上,3縱司令員曾克林建議打雜牌滇軍20師,3縱副司令韓先楚則力主殲滅美械89師。争執不下,隻好上報遼東軍區。軍區司令員蕭勁光、政委陳雲拍闆:韓先楚指揮兩個縱隊。此戰,殲敵8500人傷亡320人。
1947年8月,為解決後勤問題,林總調任黃克誠為副司令員兼後勤司令員、政委。
9月,韓先楚已是3縱司令員,他力排衆議遠端奔襲240裡,一舉殲滅威遠堡敵116師8000餘人,成就了"旋風部隊"的赫赫威名。杜聿明離開東北時,感慨韓先楚最難對付!
韓先楚
韓先楚後來率40軍南下,與43軍解放海南島。抗美援朝戰争爆發後,他又成為了美軍眼裡"一線最好的指揮員"。當威懾海峽時,他坐鎮福州軍區;當北方緊張時,他坐鎮蘭州軍區。
黃克誠為人耿直,戰略眼光高人一等,而韓先楚幾乎從沒打過一次敗仗。我軍幸有韓先楚,又有黃克誠。晚年韓先楚談及黃克誠,坦言:黃老這個人,正派、講原則!
【深耕戰争史,弘揚正能量,歡迎投稿,私信必複】
覺得文章不錯的朋友,不妨點個免費的關注,您的支援是我最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