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國學大師王國維51歲沉湖自盡,留下8個子女,如今現狀如何

國學大師王國維51歲沉湖自盡,留下8個子女,如今現狀如何

民國亂世,社會動蕩。多少能人志士被卷入政治的漩渦中無法自拔,多少文人學者被拉入社會的泥潭中摸爬滾打。社會艱辛,求學不易,一代國學大師王國維深知這樣的道理。然在1927年,其于頤和園投湖自盡,自此王氏族人開始了漫長而又曲折的人生旅程。

家族分崩離析

1927年,王國維先生在留下“五十之年,隻欠一死。經此事變,義無再辱”這句遺言後,51歲于頤和園沉湖自盡。此舉震驚學界,也影響到了整個王家。

王國維一生共有八個孩子,其中六個是兒子,僅有兩個女兒。如今這些孩子裡僅剩大女兒王東明尚在人世,其他人都已離開人世。關于王家後人的狀況便都是從王東明口中得知的。

王東明的大哥王潛明是王國維最為喜愛的孩子。在他身上王國維傾注了太多的感情。但令人不幸的是,1926年王潛明便因傷寒症離開了人世。這對于當時的王國維來說是個巨大的打擊。從此之後,王國維再沒了笑臉。

國學大師王國維51歲沉湖自盡,留下8個子女,如今現狀如何

王國維和羅振玉合影

民國亂世,最重要的事不是追求理想而是努力生活。深知此理的王國維從不允許自己的兒女如自己一樣投身學術。他想讓自己的孩子都有賴以生存的技能,進而更好的在亂世活下去。

沒有辜負父親的期望,他的長子與次子都選擇了自己喜愛的職業。當時的王家雖沒有了王國維的支撐,但勉強還可以度日。1941年,日軍入侵上海。為避難,王家分成了三撥,分别前往西安,昆明和青島。颠沛流離的生活就此拉開了序幕。一直到抗戰勝利時,四散的王家孩子才得以在台灣相聚。據王東明說,那時她們一家人前前後後來到台灣,“一家人終于暫時安定下來了”。

辛苦努力四十載,終再聚首

幸福的日子總是很短暫的。不久後,六弟王登明離開台灣傳回上海工作。之後,二哥王高明,五弟王慈明也先後離開台灣。但王家沒想到的是1949年國民政府敗逃台灣,緻使台灣與大陸隔絕。一家人又被生生拆成兩半。

國學大師王國維51歲沉湖自盡,留下8個子女,如今現狀如何

在與兄弟分隔的日子裡,王東明結了婚,找到了一項實物配置設定的工作。1982年,她順利退休。退休後,她将自己的全部精力用在了尋找幾個兄弟身上。

1987年,台灣允許探親。萬分激動的王東明立即與三哥、五弟和六弟商議見面事宜。終于在1987年9月,分别了四十年的兄妹幾人得以重聚。但此時,王家後人僅剩他們四人。

國學大師王國維51歲沉湖自盡,留下8個子女,如今現狀如何

見面後,王東明了解到,自己的二哥王高明一直在郵政系統工作,1949年曾任郵電部秘書處副部長。而後因卷入案件而含恨自盡。五弟王慈明學習了工程技術,1956年作為總工程師被派往成都工作。六弟王登明留在上海攻讀醫學,而後成為了上海醫科大學的教授。

1990年,王東明回到了大陸,來到了清華園。在這裡她感受到了當年父親遺留下的氣息。許是因為動蕩,王家子女都不願提起父親的名号。直到晚年,王東明在整理父親的遺物時才慢慢改變了自己的想法。

國學大師王國維51歲沉湖自盡,留下8個子女,如今現狀如何

“凡是遇到關于父親的任何資料都盡量剪存并仔細閱讀,時間越是長遠,越是深刻地體會到自己對父親的感情與愧疚”。通過這種方法,王東明慢慢回憶起當年和父親在一起的時光。如今,當年的8名子女僅剩王東明一人。而她也慢慢改變了自己的想法,開始着手書寫自己的回憶錄。相信通過她的手,王家的故事一定能繼續流傳下去。

王國維的後人命運多舛、颠沛流離。這是時局混亂的結果,是社會動蕩的産物。亂世時局下,自保艱難,多少家族是以衰落。如今,我們迎來了幸福安定的社會。家族得以興旺,家庭得以幸福。我們要牢牢把握這來之不易的一切,努力去創造更為美好的未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