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粟裕子女:長子成中将,女兒嫁陳毅之子,次子曾為張靈甫遺孀賀壽

粟戎生是中國十大大将之首的粟裕之長子,他對父親的記憶最早可追溯到三歲。因為,三歲那年,父親對他做了一件讓他永生難忘的事情。

當時,粟裕正任蘇浙軍區司令員,他終日忙着同日軍作戰。作戰中,戰火中出生的粟戎生被送進了保育院,所幸,部隊打到哪裡,保育院便開到哪裡。是以,粟戎生父母雖然都忙,可他也還能經常見到父母。

1945年的一天,粟裕在聽說兒子還沒學會遊泳後決定親自上陣“教”。得知消息後,粟戎生自然很高興。

到河邊後,粟戎生終生難忘的一幕出現了:他的父親竟遞給他一個竹筒說:“抱緊了,跳下去!”粟戎生當時完全沒反應過來,就在他發愣的當口,随着自己的身體被托起,“撲騰”一聲後,他便被扔進了水裡。

完全吓壞的粟戎生隻得死死抱住了竹筒,巨大的恐懼讓他忘記了哭泣,他隻抱着竹筒死勁撲騰着。

粟戎生在水裡撲騰時,岸上的粟裕大喊:“孩子,不要怕,自己遊”。見小小的兒子抱着竹筒一個人在水裡撲通,母親楚青急壞了,她大聲責備粟裕道:“你也真是,就不怕淹着他。”

粟裕聽完妻子的話卻不緊不慢地指着水裡的兒子說:“就是要把他扔進水裡,要不老是學不會,你看,這不挺好!”

說來也真是奇怪,就這一次後,粟戎生便克服了對水的恐懼,他就這樣慢慢學會了遊泳。

粟裕子女:長子成中将,女兒嫁陳毅之子,次子曾為張靈甫遺孀賀壽

粟裕全家福(後左一為粟戎生)

粟裕教兒子遊泳的事情被傳開後,新四軍還出現了一句有名的歇後語叫:“粟司令教兒子遊泳——扔進去不管!”

直到成年後,粟戎生才知道:父親的“不管”,實際是一種真正意義上的“管”。 隻是這種“管”,更多地指向“鍛煉、吃苦”。

粟戎生五歲那年得到了一份特殊的禮物:一把從地主家繳獲來的手槍。這個手槍射程很遠,但是殺傷力卻不很大。粟戎生看到手槍後激動極了,長期在部隊的他早就想有一把屬于自己的手槍了。有了手槍後,粟裕便開始教兒子練習槍法和如何擦拭保養手槍了。

從那以後,手槍便成了粟裕和粟戎生父子的共同愛好了。

在粟裕的親自教導下,小小年紀時,粟戎生的槍法便非常好了。為了進一步訓練兒子的槍法,粟裕還用樹枝頂着乒乓球作為靶子的方法輔助訓練。

粟戎生并不知道:父親在送他槍、陪他訓練槍法時,就在心裡許下了要培養他成為國之大将的心願。

粟裕對兒子的教育更多的是身教,他總覺得:想讓子女成為什麼,自己做成什麼樣就可以了。

随着粟戎生的慢慢長大,他慢慢對父親有了真正的了解,他甚至還将父親作為了一生的榜樣。實際上,身經百戰的粟裕成為兒子的榜樣是最自然不過的事了——

名列中國十大大将之首的粟裕,曾是井岡山的老人、曾帶領新四軍指揮蘇中軍民激戰日軍、淮海戰役中他曾指揮戰士殲敵55萬人……

因為運兵如神,粟裕被相鄰戰區的最高軍事指揮員劉伯承贊為“常勝将軍”,而東北戰區的最高軍事指揮員林彪則稱他:“盡打神仙仗”。

解放後不久的1954年,粟裕被任為總參謀長。第二年,周恩來把授予大将軍銜指令狀第一個授予粟裕。此時起,他便成了新中國十大大将之首。

1956年11月20日,粟裕被增補為中央軍委委員。晚年時,粟裕更是名列中國副國級上司人行列。

粟裕子女:長子成中将,女兒嫁陳毅之子,次子曾為張靈甫遺孀賀壽

粟裕大将

因為一直以父親為榜樣,在父親升為副國級上司人那年,年僅14歲的粟戎生便許下了和父親一樣的鴻志:做保家衛國的将軍。

1961年,21歲的粟戎生如願考進了哈工大,這是當時中國最好的軍校。與父親商議後,他選擇了飛彈專業。

也是從此時開始,原本就對兒子要求嚴格的粟裕對他的要求更高了。

畢業後,粟戎生沒有讓兒子進機關機關。而是直接将他送到了最艱苦、最危險的援越抗美的前線,而且,他當時當的是一名大頭兵,這就意味着,他得随時做好真刀真槍和美國鬼子血拼的準備。

從苦難中磨砺出來的粟裕有一個理念:苦難是最好的學校。是以,他一生都堅持:哪裡最苦,送兒子去哪兒!

知道粟戎生要上戰場時,母親楚青隻能偷偷抹眼淚!她知道,這一去少說也是幾年,搞不好,這一去便是他們母子永别。

軍令重于一切,粟戎生接到部隊下的軍令後,立刻打起了背包,用了5天時間趕到廣東,途經北京時,他甚至都沒有回家看一眼。

當時的越南戰場其戰況之激烈真真是史無前例,根據美國國防部公布的資料,僅1965年2月至1968年11月,他們對越南北方的空襲,就達到了10.77萬次,投擲炸彈258萬噸。這是什麼概念呢?它意味着:越北平均每平方公裡落彈16.2噸,這個投彈密度遠遠超出了曆史上任何一次戰争。

激烈戰況下的粟戎生和志願軍們,幾乎每天都有4次以上的戰鬥警報。為了随時準備沖鋒,粟戎生他們誰也不敢遠離陣地,每次警報一響,他們便拼命跑到戰位。

當時,粟戎生駐紮的地區是雲南前線,他雖是軍工學校高材生卻被安排做了一名防空兵戰士。這自然也和父親的囑托有關,粟裕一直覺得:真正的軍人必須從最小的戰士做起。

粟裕子女:長子成中将,女兒嫁陳毅之子,次子曾為張靈甫遺孀賀壽

粟戎生前線照片

雲南前線環境惡劣,粟戎生又恰好被安排在雷擊最頻繁的區域。是以,一到雨季,滾滾驚雷就會不時從他們身邊閃過。在這樣的環境下戰鬥,對任何人來說,都是極大的考驗。

抗美援越戰場,粟戎生一待就是四五年。因為槍法出衆、作戰勇猛加上他善于勘察地形,四五年間,他慢慢從一名普通戰士爬到了排長。

粟戎生第一次大作戰是參加國土防空,他的任務是打U-2偵察機和無人偵察機,期間,他曾打掉過一架“火蜂”2 号無人偵察機。

後來,每次和人講述自己作戰的種種時,他總會感歎:“不少人跟我說,當了一輩子兵,沒有打過仗,遺憾!而我,此生無憾了!”

抗美援越四年多後,粟戎生所在部隊被調回内地,聽到消息的楚青高興得幾晚沒睡着,她天天念叨着:“終于要回來了!”可讓她怎麼也沒想到的是,這一次,她并沒有盼回和兒子的團聚——

因為中蘇邊境形勢緊張,珍寶島燃起了戰火,粟裕第一時間将長子再次送到了前線。走時,他還特地送了一首自己創作的詩歌給兒子。

這首詩名叫《老兵樂》,它後來一直被粟戎生小心珍藏着,詩裡寫的是:

“半世生涯戎馬間,征騎倥偬未下鞍。爆炸轟鳴如擊鼓,槍彈呼嘯若琴彈。”

這段話,是粟裕自己半生戎馬生涯的真實寫照,他一生參與指揮的戰鬥無數,更曾6次負傷、3次與死神擦肩。很明顯,粟裕這首詩是在鼓勵兒子和自己當年一樣:勇敢地馳騁戰場、殺敵立功、為國盡忠。

粟裕子女:長子成中将,女兒嫁陳毅之子,次子曾為張靈甫遺孀賀壽

這首詩像戰鼓,它不僅給了粟戎生力量,也給了他信心。

這次的戰場條件依舊很艱苦,但粟戎生在父親的精神鼓舞下咬牙堅持下來了,他後來曾在回憶這段過往時說:

“粗糧比例大,蔬菜供應較差;氣候惡劣,幹燥、嚴寒,需要有堅韌的毅力。我都頂過來了,一點一滴按照父親的要求去做。”

這次上戰場,因為粟戎生所在北線的仗沒有真正打起來,他們連一直在山溝裡挖坑道,一挖就是三年。

每次挖坑道時,粟戎生都擔任最危險的職務:排險炸藥通道。

有幾次隻身前往排險中,他都險些被石頭砸中。可一次次危險過後,他依舊堅持一個人排險。每次遇到啞炮,粟戎生也會堅持自己一個人上去查探情況,隻等到危險排除後,他才會讓戰士們上來。

因為他和父親一樣極其細緻,是以三年來,經他排查過的地方,沒有出現過一起傷亡事故。

經過不斷的磨練,粟戎生一天比一天厲害了,但粟裕還是會手把手地教他如何看地圖,如何制定戰略戰術。每次父親和他講解戰術,他都聽得格外認真,後來,他将父親教給他的全部教給了手下的戰士。

因為頻繁參戰的緣故,粟戎生直到1969年才與中學同學李曼俊結了婚。結婚這年,他年已27歲了,這在當時已屬絕對的“大齡”。

粟裕子女:長子成中将,女兒嫁陳毅之子,次子曾為張靈甫遺孀賀壽

依次為粟寒生、粟裕、粟戎生

李曼俊的父親在軍事科學院任職,其父還和粟裕是同僚。兩人的婚事也可謂“門當戶對”,婚後,他們二人和粟裕夫妻一樣十分恩愛。

同父親一樣,婚後的粟戎生也一心惦記着上戰場。43歲那年,距離第二次上戰場15年後,粟戎生再一次走上了前線。

這一次,他被委任為了67軍的參謀長。在這次戰鬥中,他為我軍發明了一種新的偵察技術。對于這項技術,《開國元勳的子女》記載如下:

“粟戎生把高炮營用來訓練的航模借來,在航模上綁上照相機,用作偵察。”

對于當時沒有無人偵察機技術的中國,粟戎生的舉措可以說是為中國“發明了第一架無人偵察機”。

這次戰鬥後,經驗更加豐富的粟戎生也更喜歡和父親交流軍事了。每次兩人閑聊時,他們父子總會不自主将話題繞到軍事上。楚青每每見到他們父子激烈讨論軍事,總要打趣說:“家裡又成指揮所了”!

和父親相處多了後,粟戎生對父親的了解便也越來越深。他總是格外心疼父親,每次父親頭痛時,他都在旁邊急得團團轉,粟裕的頭痛病也一直是他和母親的心病。

可再怎麼着急,他們也和醫生一樣:始終找不到粟裕頭痛的原因。

每次看到父親頭痛發作的痛苦表情,粟戎生都恨不得痛的是自己。母親楚青曾告訴他:“痛得厲害的時候,碰一下頭發他就會感覺到針紮般的疼痛。”

1954年,粟裕被錯誤批判為“資本主義極端個人主義者”後,他的頭痛發作也越來越頻繁了。

除了不明原因的頭痛外,粟裕還患有複發高血壓、美尼爾氏綜合症,這些病痛給他晚年帶來了極大的痛苦。

為了緩解父親的痛苦,每次見到父親時,粟戎生總會盡可能地挑好事說。每每聽到好消息,粟裕的臉上便總紅光滿面。

發現父親經常跟自己提起老家後,他曾勸過父親帶他們回老家會同縣看看。可每每聽到這話,粟裕都隻是搖頭。

粟戎生不明白:既已功成名就,為何遲遲不歸家?思來想去後,他把父親思念家鄉卻不肯回家的背後原因歸結為了:國家未真正完全解放。

粟戎生覺得:新中國成立後,父親曾被任命為解放台灣軍事委員會主任,從那以後,他便把解放台灣當成了他最大的事情。可後來,因為各種原因,這件事情總是拖了又拖,以至于最後拖成了父親的心病。心病未除,他自然不肯回家!

1984年,粟裕因病辭世,此時距離他19歲離家過去了近六十載。他終于沒能在死前回到他最摯愛的故鄉,每每念及此,粟戎生便會忍不住替父親歎息。

父親死後,粟戎生親自在火化爐床上撿掃骨灰,忽然,他從頭顱骨灰中發現了一塊直徑約有黃豆大小和兩塊綠豆粒大小烏黑色薄片的小東西,拿起一看,竟是三塊殘碎的彈片。

粟裕子女:長子成中将,女兒嫁陳毅之子,次子曾為張靈甫遺孀賀壽

粟裕頭顱中發現的殘留彈片

那一刻,粟戎生不自主地渾身顫抖,他終于明白:父親頭痛的根源竟是因為這三塊彈片。随後,粟戎生将這三枚彈片交到了母親楚青手裡。

楚青拿到彈片後,當場哭得泣不成聲。和兒子商議後,他們決定請戰友們分析出這三塊彈片究竟是哪一次戰鬥留下的。

後來,戰友們根據回憶斷定:粟裕腦袋裡殘留的彈片應是1930年負傷時被留下的。

在父親戰友們的講述中,粟戎生聽到了那個父親不曾說起的戰鬥故事——

1930年,即粟裕去世54年前,時任紅四軍一縱二支隊政委的他率部在江西吉水、吉安與敵激戰。

一次戰鬥中,一發迫擊炮彈在粟裕身邊爆炸,因頭部受到重創,他當場栽倒并暈了過去。戰士們看到滿臉是血的粟裕後趕忙為他包紮傷口,可就在戰士們包紮完傷口準備将他擡下戰場時,他卻突然醒了。

醒來後,他的第一句話是:“别管我,快去追擊敵人”。之後,他又暈了過去。

因為他的這句指令,戰士們隻得等到戰鬥結束後才将他送到了後方醫院。因為當時紅軍條件艱苦,他們隻為他做了簡單包紮而沒有進一步檢查。

這之後僅僅三個月,粟裕便以“傷口已愈合”為由出院了。因為他出院時看起來和平常沒兩樣,他們便沒當一回事。

戰士們斷定:那三枚彈片便是在這次負傷時留下的。

得知真相那一刻,粟戎生長歎了一口氣後道:“它們竟在父親的頭顱裡待了整整53年!”

父親死後,粟戎生和家人含淚将父親的骨灰撒在了他一生征戰過的各處,這些地方包括:江西、福建、浙江、安徽、江蘇、上海、山東、河南八省市的各個地方。

粟裕子女:長子成中将,女兒嫁陳毅之子,次子曾為張靈甫遺孀賀壽

粟戎生知道:父親是想用這種方式去陪伴他心愛的戰友們。

父親去世多年後,粟戎生将父親頭顱中發現的三枚彈片中的一枚交給了軍科院史館陳列,另外兩枚,他則一直貼身珍藏着。他曾不止一次地公開說:“這兩枚彈片,是父親給我們的最大精神财富,它一直激勵着我!”

父親死後,粟戎生一直堅持留在軍營裡,他後來還擔任了北京軍區副司令員,期間,他主要分管将士的訓練。

分管訓練期間,粟戎生先後組織了數十場對抗演練,每次演練完,他都會抓住訓練中的問題,進行嚴厲批評。這點,一如他父親當年之于他。

當時,他常挂在嘴邊的話是:

“訓練場沒有批評,戰場就沒有勝利。我絕對不會給你高分,隻會給你低分,因為我現在如果給你多一分,将來打起仗來你就可能帶着幾百人、幾千人去送死。”

1990年,粟戎生晉升為了少将軍銜,1999年,他被晉升為中将軍銜,他和父親一樣成了新中國的将軍之一,這點,也是他一生最大的驕傲。

粟裕子女:長子成中将,女兒嫁陳毅之子,次子曾為張靈甫遺孀賀壽

粟戎生夫婦

除了粟戎生外,粟裕和楚青還有一兒一女,他們分别是次子粟寒生,女兒粟惠甯。

粟寒生比粟戎生小了五歲,同哥哥和父親一樣,他一生最感興趣的便是軍事。後來,他也如願成為了一名軍人。所不同的是,他當時參加的是海軍,他進入了東海艦隊,最初,他是掃雷艦大隊380艦艇上的一名普通海員。

同哥哥一樣,粟寒生從小便不怕苦不怕累,最初做海員時,因為不适應海上的潮濕,他曾患上了嚴重的風濕性關節炎。

見粟寒生病情日益嚴重,戰友紛紛勸他換個環境,但執拗的粟寒生卻拒絕了。後來,他憑借着頑強的毅力戰勝了海上環境。

參軍兩年後,粟寒生被評選為航海幹部,出任北海艦隊75大隊609艇航海長。

後來,國家鼓勵轉業時,他響應号召率先通過自學考取了遠洋船長的資格,進入了中國遠洋天津分公司。

粟寒生一生做的最為世人熱議的一件事情,便是他于2008年為張靈甫遺孀王玉齡拜壽一事了。張靈甫是粟寒生父親粟裕在孟良崮戰役中圍殲的将軍,時隔幾十年後,他以粟裕之子的身份為其遺孀賀80大壽,這種種,怎不令人感慨萬千呢!

粟裕子女:長子成中将,女兒嫁陳毅之子,次子曾為張靈甫遺孀賀壽

粟裕全家福(左為粟寒生)

那天接受祝賀的王玉齡老人也感慨不已,久久不能平靜的她竟一時不知說什麼好。

宴席之間,粟寒生向張老夫人王玉齡敬酒,王玉齡含淚笑着喝下了那杯酒。此情此景,真真不得不讓人感歎:“渡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2018年9月6日,距離粟寒生為王玉齡賀壽十年整後,粟寒生因病醫治無效,在上海瑞金醫院不幸辭世。這一年,他年71歲。

相比兩個哥哥,在個人成就上,粟裕唯一女兒粟惠甯絲毫不遜色。

粟惠甯生于1949年,長大後,她和父兄一樣選擇了成為一名軍人。頗為值得一提的是,她所嫁之人竟是陳毅的兒子陳小魯。兩人婚後共同生育了一兒一女,相依相伴的幾十年裡,他們形同伉俪。

因曾長期服役于二炮部隊,粟惠甯後來被授予了大校軍銜,而她的丈夫,則是一名大校。

粟裕子女:長子成中将,女兒嫁陳毅之子,次子曾為張靈甫遺孀賀壽

粟惠甯夫婦

遺憾的是,粟惠甯哥哥粟寒生辭世那年,她最愛的丈夫也因病辭世了。而在他們辭世前兩年,她還失去了最愛的母親楚青。

父母、丈夫、二哥先後去世後,粟惠甯更加注重家族精神财産的傳承了。隻要得空,她便和後輩講述那些父兄有關的英雄事迹,她還将父親粟裕教給她的“十字訣”教育法傳給了後輩。

粟裕留下的“十字訣”便是後世皆知的十個字:吃苦、耐勞、嚴肅、頑強、勇敢。

今天,粟裕的後人一直始終恪守着十字訣!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