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敵将:我有5000精銳,你們有多少人?士兵:100人,敵将:我投降

“安史之亂”是唐朝由盛轉衰的關鍵轉折點,甚至于是中華文明的重要轉折點,正是這次事件的影響,讓中華文明逐漸從開放走向了封閉。人們都知道“安史之亂”的罪魁禍首是安祿山,不過與安祿山并列的史思明,那知名度就大大降低了,盡管這個事件是以他們兩人的名字共同命名。

敵将:我有5000精銳,你們有多少人?士兵:100人,敵将:我投降

史思明與安祿山年少時候便是好友,後來一起為唐朝效力,兩人都是官運亨通,而且史思明本人還曾經寫過一首很著名的詩《櫻桃子詩》,“櫻桃子,半赤半已黃。一半與懷王,一半與周至”,這是因為在唐朝的時候,櫻桃還是很珍貴的水果,哪怕是高官大員也很難吃到。

敵将:我有5000精銳,你們有多少人?士兵:100人,敵将:我投降

史思明在得到了一些櫻桃以後,就馬上派人快馬将其送給自己的兒子與副将,也就是詩中提到的“懷王”史朝義與周至。當時有詩人對史思明提出建議,認為懷王應該放在後面,周至應該放在前面,這樣以來就更加符合音韻。

結果史思明在聽到以後大怒,說:“音韻又是何物,豈能為此而讓我兒置于周至之後?”拳拳的愛子之心展現得是淋漓盡緻,哪怕是很多年以後依然感受到,但是史思明最後卻是死在自己的兒子,也就是懷王史朝義手上。

敵将:我有5000精銳,你們有多少人?士兵:100人,敵将:我投降

那是在上元二年(761年)的春天,史朝義被任命率軍修築一座城池用作防禦工事,結果規定的時間到了以後,史思明親自過來檢視,發現城池雖然築好了,但是外牆上卻還沒有抹上泥巴。于是史思明大怒,将負責此事的史朝義等人全都叫過去,想要就地斬殺以立軍威。

敵将:我有5000精銳,你們有多少人?士兵:100人,敵将:我投降

史朝義苦苦求情,才總算是逃過一劫,但是史思明在離開的時候還說:“等我大事成了以後,你們這些人全部該殺!”史朝義聽到以後非常恐懼,于是當天晚上就與那一些被威脅的将領們一起,潛入史思明的帥營中将其給幹掉了,因為他們都非常清楚史思明确實說得出就做得到,很喜歡殺人的脾氣。

敵将:我有5000精銳,你們有多少人?士兵:100人,敵将:我投降

事實上史思明的這個脾氣人盡皆知,不僅讓他最終死于親兒子之手,而且還讓他手下的一員大将,投降了唐朝主将李光弼。李光弼曾經帶了一百士兵出城去巡查敵情,忽然聽到斥候報說史思明已經派遣大軍來攻,并且飛沙走石隻見得黑乎乎一片,卻不知道具體有多少人馬,可能在一萬以上。

李光弼聽到報告以後,立刻快馬跑回營地,離開前讓這一百士兵給自己斷後,很快史思明大将的大軍到來,兩軍開始對峙,眼看大戰一觸即發,卻有一個敵将走了出來:“敢問李将軍何在?”李光弼留下的士兵回答說:“已經回營!”敵将又問:“我有5000精銳大軍,你們有多少?”士兵回答:“100人!”敵将在聽到這個回答以後沉重歎息:“我投降!”

敵将:我有5000精銳,你們有多少人?士兵:100人,敵将:我投降

後來的人們對此都感到迷惑不解,但是李光弼解答了人們的疑惑,他說這是根據史思明的性格來判斷的,史思明性格本就殘忍嗜殺,若是聽到五千精銳卻沒有在一百人手中将我擒獲,那麼領軍将領必然難逃一死,他若是不想死,那就隻能夠投降于我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