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花費數萬條人命,漢武帝頂着罵名攻下了兩個省,如今卻發現真英明

死傷數萬條人命,漢武帝頂着罵名攻下了兩個省,如今卻發現真英明

元朔三年(前126年),滞留匈奴長達13年的大探險家——張骞,終于回到了漢朝。而雄才大略的漢武帝,也親自接見了這位衣衫褴褛的鐵漢。

花費數萬條人命,漢武帝頂着罵名攻下了兩個省,如今卻發現真英明

通過張骞的話語,漢武帝得知,他并沒有實作自己一開始的計劃——聯絡大月氏,夾擊匈奴。但是,張骞卻給漢武帝帶來了兩個振奮人心的消息。

首先,在河西走廊以西,分布着衆多中國人此前從未聽說的國家。

花費數萬條人命,漢武帝頂着罵名攻下了兩個省,如今卻發現真英明

其次,在中國西南方向,有個名叫身毒的大國。張骞出訪大夏時,發現了産自蜀地的竹杖。其後,他詢問當地商人,這些貨物是從何地而來。對方回答:“乃是從身毒國而來”。

是以,張骞推測,從蜀地往西南方向出發,就一定能找到通往身毒的道路。而張骞所說的身毒國,便是我們所熟知的鄰國——印度。

漢武帝聽說在中國的西部,還有如此廣闊的天地,不禁喜出望外。于是他調兵遣将,從兩個方向出名。向西,打通通往西域的道路;向南,打通通往身毒的道路。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漢武帝發動了兩次大規模的戰争。

大宛之戰——開拓新疆

首先是兩次大宛之戰。大宛乃是中亞古國,位于今天烏茲别克斯坦的費爾幹納盆地。此國擁有一種奇異的良馬——能夠日行千裡的汗血馬。而在漢武帝眼裡,汗血馬就是傳說中的天馬。隻要得到了天馬,就能在馬種上淩駕于匈奴,進而擊敗他們。

花費數萬條人命,漢武帝頂着罵名攻下了兩個省,如今卻發現真英明

是以,漢武帝派遣使臣帶着一匹用金子鑄造的天馬,想換取大宛的汗血馬。然而大宛王卻認為汗血馬是大宛的國寶,既不賣,更不送。使臣見自己的使命無法完成,于是憤怒地當着大宛王的面,砸碎了金馬。而更加憤怒的大宛王,悍然将漢使誅殺。

對于大宛的不識擡舉,漢武帝拍案大怒,于是命自己的大舅子——李廣利為貳師将軍,大舉讨伐大宛。當時,大宛與漢朝相距遙遠,隔着西域36國與高聳的帕米爾高原。在運輸條件極差的古代,征伐大宛是相當困難的。

從軍事實力上來說,大宛非常弱小,根本不是漢軍的對手。然而沿途嚴酷的自然環境,與西域諸國的不配合,讓數萬漢軍陷入饑寒之中,舉步維艱。當時,西域諸國仍受匈奴控制,一直與漢朝為敵。漢使經過它們的國家時,經常受到他們的殺掠或折辱。而李廣利的漢軍經過時,他們都緊閉城門,不肯提供糧食。強弩之末難穿魯蒿,長途跋涉耗盡了漢軍的銳氣,最終陰溝翻船,被大宛擊敗。

花費數萬條人命,漢武帝頂着罵名攻下了兩個省,如今卻發現真英明

得到李廣利失敗的消息,漢武帝嚴厲斥責了大舅子的無能,并同時下令,不允許任何人撤回玉門關,否則就判處死刑。其後,漢武帝進行了全國動員,召集了更加強大的軍隊,并動用數十萬人為他們提供辎重。

對于漢武帝的動員令,許多朝臣都感到不解,一些腐儒,諸如鄧光等人更是說:“為了幾匹馬就和大宛開戰,簡直是浪費!”然而漢武帝卻怒道:“若不滅大宛,西域諸國就會更看不起漢朝;不滅大宛,漢朝使節就會被輪台、烏孫等小國欺侮,為外國嘲笑!”

原來,漢武帝讨伐大宛,絕非為了幾匹馬,其實是為了征服整個西域。讨伐大宛,不過是他的假道伐虢之計,最終目的是利用這支遠征軍傳播漢朝的威力,讓西域諸國不敢輕視漢朝。

花費數萬條人命,漢武帝頂着罵名攻下了兩個省,如今卻發現真英明

就這樣,全副武裝、浩浩蕩蕩的6萬漢軍穿過了整個西域,而這一次,西域諸國再也不敢輕視漢軍,紛紛打開城門,獻出了糧食。而不肯獻出糧食的輪台國,被李廣利一戰滅國,上至國王,下至百姓皆被殺光。而化為白地的輪台城,也成為漢朝經略西域的根據地。

最終,李廣利成功攻破了大宛國,帶着數千匹良馬回歸了漢朝。而在兩次大宛之戰中,至少有5~6萬人喪命。但是通過此戰,漢朝成功在西域建立了自己的威望。西域諸國再也不敢輕視漢朝,紛紛背離匈奴,投靠到漢朝的卵翼之下。漢宣帝年間,漢朝在西域建立了西域都護,從此以後新疆正式納入了中國版圖。

西南夷之戰——開拓雲南

在開拓西域的同時,漢軍也在漢武帝的指令下,向西南方向進軍,試圖打通去往身毒的道路。首先,漢武帝連續派出十多隊使節,深入了氣候炎熱、瘟疫流行的亞熱帶森林。最終,王然子、柏始昌、呂越人等探險家在今天昆明附近,找到了一個傳說中的古國——滇國。

花費數萬條人命,漢武帝頂着罵名攻下了兩個省,如今卻發現真英明

相傳,滇國是由楚國大将——莊蹻所建。當年,莊蹻奉楚威王之名,帶領數萬楚軍占領了滇池周邊數百裡的土地。然而,秦軍很快攻占了黔中郡,切斷了莊蹻與楚國的聯系。是以,莊蹻就地建國,是為滇國。到了漢武帝時,滇國已經成為了方圓數千裡的大國。

聽聞漢使要去往身毒國,滇王立即産生了戒心,于是他封閉了昆明道,不允許漢使繼續西行。不僅如此,滇王還傲慢地問漢使:“漢孰與我大?”而這個問題,當年夜郎國也曾問過。

花費數萬條人命,漢武帝頂着罵名攻下了兩個省,如今卻發現真英明

13年後,不識擡舉、“夜郎自大”的滇國很快就嘗到了兵刃的滋味。當時,漢武帝已經陸續征服了南越、且蘭、邛君、夜郎等國。同時,漢武帝還在這些國家的故地建立了牂柯、粵巂、沈黎、武都等郡。

攜戰勝之威,漢武帝指令滇王立即入朝。滇王不僅不聽,還聯合勞深、靡莫等國,一同攻略漢朝邊郡。公元前109年,漢武帝派兵數萬,深入滇池,滅亡勞深、靡莫,兵臨滇國國都。無奈之下,滇國舉國投降。漢武帝在滇國故地建立了益州郡,就這樣雲南正式納入了中國版圖。

經略新疆和雲南的重要意義

可以說,如今的中國之是以能夠擁有新疆和雲南兩個大省,漢武帝的征伐特别關鍵。而從地緣上來說,新疆和雲南,都給中國帶來了巨大的利益。

花費數萬條人命,漢武帝頂着罵名攻下了兩個省,如今卻發現真英明

首先,新疆地接歐亞大陸的中心——中亞。純粹從地理角度看,新疆與傳統華夏地區相去甚遠,是大中亞的一部分。與貧瘠的中亞不同,新疆地區水草豐美,适合農耕與牧業,是以能夠成為中原政權進軍帕米爾高原以西以及漠北的橋頭堡。

向北,新疆可以直通中亞,從陸路可以直通歐洲,能夠帶來巨大的國防以及軍事利益。同時,隻要控制新疆,就可以俯瞰漠北乃至于西伯利亞,讓北方敵人腹背受敵,不敢輕舉妄動。向西南,新疆還可以協防西藏,并居高臨下,威脅印度。如今,在我國一帶一路政策,新疆乃是必經之路。

其次,從雲南地緣來說。與新疆一樣,雲南曾長期與傳統華夏地區隔離,被視為蠻夷之地。從民族構成和風俗來說,與東南亞諸國有相似之處。在緬甸、寮國、泰國、高棉等國的史書中,均認為自己出身于雲南,是滇國、哀牢以及南诏等國的後裔。

花費數萬條人命,漢武帝頂着罵名攻下了兩個省,如今卻發現真英明

從國防來說,雲南不僅是中國西南邊防的門戶,也是中國南下西進的橋梁,位于中國與“三亞”之間的心髒,它肩負着重大的發展成為中國腹地與東南亞、南亞、西亞(簡稱為“三亞”)之間的一個中心地區,打造一個國際大都市,發揮區域“心髒”功能的中心責任、心髒責任。在中國與東南亞、南亞諸國的關系中,雲南發揮着舉足輕重的作用。在一帶一路建設中,雲南的地位同樣重要。

是以,新疆和雲南就像兩枚釘子,狠狠地嵌入中亞、南亞以及東南亞,成為中國進軍這些地方的橋頭堡以及防禦的第一道防線,具有重要的軍事以及經濟利益。

花費數萬條人命,漢武帝頂着罵名攻下了兩個省,如今卻發現真英明

請由此可見,漢武帝西進南下的政策是高瞻遠矚的、是高明的,即使2000多年後,我們仍為因為他的決策而受益。而漢武帝是以,卻因人員傷亡過多,背上了窮兵黩武的罵名。但是,一個國家想要有長遠的發展,又如何能不犧牲。漢武帝是“罪在當代,功在千秋”。随着時間的推移,漢武帝的地位還将進一步提高。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