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俗話說:“是非隻為多開口,煩惱皆因強出頭。”
你惹了那麼多的是非,原因就在于你說得太多了。你擁有如此多的麻煩,問題就在于你喜歡多管閑事,觸犯了别人的利益。
所謂“槍打出頭鳥。”多說閑話,多管閑事的背後,不過是自讨苦吃,自惹麻煩罷了。人生有很多不幸,都是自己造成的。
記得在幾年前,自己總喜歡跟别人“争”太多,甚至對别人指手畫腳。到最後,社會給了我們無數個耳光,讓我們明白,做好自己的本分,才是明哲保身之道。
現代人,最容易偏激行事,管太多的閑事,沒有“斷舍離”的智慧,更沒有“裝糊塗”的境界。
或許,年輕人瞧不起“斷舍離”,也看不上“裝糊塗”。但是,缺少這兩種為人處世的智慧,相信很少有人能夠安穩此生。
人到中年才突然明白,人活着,隻要做好自己的本分就可以了,沒必要想太多,更沒有必要管太多。
中年之後,無論你跟誰打交道,這幾件閑事,最好不要管。
01
中年之後,切勿涉及别人的“仇怨”。
職場中有這麼一種人,名為“和事佬”。
某兩個同僚之間發生了争執,就肯定會有一些和事佬出面來調停。隻不過,習慣當和事佬的人,往往沒有什麼好的結果。
試想,兩個神仙在鬥法,你一個啥都不知道的普通人參與其中,那最後受到傷害的,不就是你自己嗎?
對于别人的仇怨,我們啥都不要管,甚至不要去了解。與其跟别人結下梁子,不如做好自己的本分,和身邊人搞好關系。
機關中的老王是名副其實的人精,别人向他打聽消息,他都說不知道。别人在他面前說上司的壞話,他第一時間就會打太極。哪怕别人跟他挑起沖突,他都左右搖擺,給人一種人畜無害,毫無主見,毫無威脅的感覺。
你能說這樣的人不好嗎?按照傳統的道德觀念,他的确不是好人。但是,從明哲保身的角度來說,他确實是這方面的高手,當中的智慧值得我們好好地學習。
02
中年之後,不要管别人的“家事”。
一般來說,大多數的家庭都存在或多或少的沖突,不是兒媳婦憎恨婆婆,就是女婿對嶽父嶽母有意見,反正家庭争執層出不窮。
對于這些事兒,你有什麼看法呢?
有些人特别好心,不僅參與到别人的家事當中,甚至還與别人對着幹。像這樣的人,很容易得罪人,陷入到沖突的漩渦當中。
有些人比較冷漠,即不管别人的家事,更不理别人做了什麼事兒。像這樣的人,往往能夠活到最後。
三國中的楊修,由于猜透了曹操的心思,甚至參與到奪嫡之争當中,最後身首異處。
相反,老謀深算的賈诩,永遠置身事外,啥都不管,最後得以善終。
人與人之間的差距,不僅在于智商的高低,還在于情商是否線上。
03
中年之後,不要管“他人利益”的問題
這世上,有一樣東西能讓人心變好,也能讓人性扭曲。這,就是我們熟悉的金錢。
有錢的時候,你會發現身邊的人都是好人,一個小人都沒有。沒錢的時候,你會發現身邊的人都是小人,一個好人都沒有。這,就是金錢的魔力。
在叢林法則的社會當中,人為财死,鳥為食亡,這是誰都不能改變的現實。
有些人會為了一塊錢而傷人,有些人會為了幾百塊而害人性命。這些事兒,在新聞上都屢見不鮮。
現實,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與利益相關的事兒,盡量不要去管,甚至不要表态,除非這些利益跟你息息相關。否則,甯可不說話,也不能侃侃而談。
朱德庸認為,這是一個物質極度豐富而精神極度貧瘠的時代。
或許,為了金錢利益而扭曲人性的人,其數量早已超出了我們的想象。
04
中年之後,就不要“管閑人閑事”了。
有道是“閑事莫管,閑人莫理。”
别人有困難求你,你不要立馬答應,而是要權衡利弊。倘若你覺得不符合自己的利益,那你不妨堅決拒絕。
現代人最大的弱點,就是不懂得“拒絕”。試想,你有困難的時候别人不幫你,而當他有困難的時候,那你為什麼要幫他呢?
做人,還是保持“你來我往”的原則比較好。
你敬我一尺,我才能還你一丈。但是,如果你我之間毫無瓜葛,那我們不妨減少往來,以免雙方出現沖突,惹來不必要的争端。
古人認為,人人各掃門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
年輕的時候總認為,這番話還是過分薄情了。可當人上了年紀之後才明白,這才是生活的現狀,這才是為人處世的智慧和真相。
一切,僅此而已。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