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20世紀50年代,蘇聯為何要全力支援中國工業化建設?原因有三點!

歡迎閱讀史源史詩第851期。提到前蘇聯這個近鄰,有的朋友能分兩面看待,有人也認為此國霸權主義嚴重,事實上是欺負中國最狠的國家。不管怎樣,至少在上世紀50年代,蘇聯确實給了中國重要援助。尤其是重工業技術和企業建設(156工程)方面,說是打下了新中國工業的底子也不過分。這些援助蘇聯并未實際收費(影印技術圖紙的紙張費用不算),如果要用貨币來衡量這些東西的價值,确實沒人能給出一個準确的價格。這不光是錢的問題,關系到國家的安定和發展,作用和影響極其巨大。那究竟為什麼蘇聯會如此大力支援新中國建設呢?當時的3個關鍵原因,使得蘇聯不得不這麼做。

20世紀50年代,蘇聯為何要全力支援中國工業化建設?原因有三點!

第一個原因是防務需要,蘇聯急需可靠的遠東盟友。蘇聯在50年代已經是世界性的軍事強國,但并非頭号強國,越是這種狀态反而越危險:看似很強大,但受到美國等西方國家的明顯敵視。而蘇聯的國土遼闊,2000多萬平方公裡土地,核心地帶是歐洲部分,至于對遠東的控制則比較單薄,如果亞洲的周邊環境不安全,莫斯科方面是無法安心的。這時便急切需要一個強有力的亞洲國家作為盟友。北韓自不必說,雖然一直跟着莫斯科的腳步走,但畢竟隻是個東亞小國,一旦有情況連自保都困難,無法成為蘇聯真正的遠東屏障,頂多隻是個緩沖帶。至于日本、南韓則都已經是美國的基地,放眼望去隻有中國是最有力的夥伴。蘇聯說什麼也要給這個珍貴的盟友相應的支援和幫助,以維系這種重要關系。

20世紀50年代,蘇聯為何要全力支援中國工業化建設?原因有三點!

第二個原因,中國軍隊在北韓戰争中表現太強,客觀上迅速提高了蘇聯對中國的重視程度。蘇方要鞏固東方防線,自然需要盟友的軍事力量。中國雖然人多軍隊多,但軍力究竟是什麼水準,在1950年之前誰也給不出準确評估。解放戰争我軍打得非常順利,最後以少勝多(120萬對430萬),然而國民黨軍的戰鬥力在世界上又如何,缺少一把尺子作為依據。1950年志願軍入朝,初期是沒有蘇聯武器支援的,空軍更是零。但是我軍勇猛的作風和運動包圍的打法,在美軍面前同樣證明是好用的,我軍戰力第一次得到世界性的展示。到53年戰争結束時,愣是迫使美軍把戰線劃在了38度線上。這個戰績令蘇聯人喜出望外,認為找到了東方的強力隊友,随後便下定決心扶持中國的建設,專家和技術湧入東北。

20世紀50年代,蘇聯為何要全力支援中國工業化建設?原因有三點!

第三個原因則是意識形态的契合。不要總是把兩個國家看成互相利用的關系,尤其中蘇兩國,五十年代并非完全割裂。從20年代學習蘇聯的制度文化,以及1924年黃埔建校開始,我們就和這個北方鄰國有着密切聯系,蘇聯幫助中國也不是50年代才開始,連抗戰中期國軍的武器,都以蘇聯裝備為翹楚,後來才換成美國貨。新中國和蘇聯的社會制度是相同的,又有着近代如此多的淵源,總體上是友好國家,而社會主義本身也講求互幫互助。尤其在冷戰背景下,東方兩個社會主義大國抱團互保是很正常的事情。出于上面這三個重要原因,蘇聯才肯大力支援我國當時的工業建設。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