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女劍》範蠡和西施的愛情,究竟達到了什麼境界?|阿青輸不冤
“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金庸先生最讓人津津樂道的,當然是他那兩句長詩串起來的14部武俠小說。對于金庸迷來說,可能每一部書都耳熟能詳,細讀多遍了。但
金庸先生的作品,一共是15部,還有唯一一部短篇小說《越女劍》。這部短篇,乃是金庸先生最後的封山之作。
《越女劍》創作于1970年,全書不到兩萬字,看起來更像一個故事,金庸先生雖然沒有将其編入串詩中,但我們并不能是以就否認這部書的文學成就。
“一寸短,一分險”,寫短篇難度很大,可以說比長篇更難以駕馭,因為短篇小說篇幅受限,沒有足夠的文字來做背景鋪墊。很多作家能寫出優秀長篇,但短篇未必能寫好。

金庸這部《越女劍》,在短篇武俠作品中,可以說是獨一無二的作品。那麼,這部書究竟好在哪裡?我認為
此書最大的亮點,不在于越女阿青絕世無雙的劍術,而在于描寫讴歌了愛情!
阿青輸給西施,最終放棄刺死西施,僅僅是因為西施絕世無雙的容貌嗎?
非也,
阿青從範蠡和西施二人眼裡,看到了一種境界,那是愛情的至高境界,
她還無法完全了解,但知道這很偉大。以她的劍術造詣,還達不到這種境界,就算殺了西施,她就能得到範蠡的愛嗎?
阿青是一個絕世無雙的女子,牧羊時能從白猿那裡領悟出絕世劍術,自然也能看到範蠡西施二人的情深!
愛情本就是一種修行
,達到範蠡西施這種程度的,在金庸小說中,絕無僅有。
所謂的四大美女,當真都是曆史上最美的四個女人嗎?這根本無從考證,而且容貌的評判,不管在什麼年代,都沒有絕對的标準。
四大美女之是以成為了四大美女,是因為他們容貌之外的東西,是因為他們與當時國家的政治結合在一起了。貂蟬、王昭君如此,楊玉環也是如此,西施同樣也是在吳越之間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當然,小說中的人物,肯定是虛構加工的。《越女劍》中的西施,是範蠡深愛的人。可是為了越國,範蠡卻親手把自己的最愛送給吳王,讓她在吳王那邊作無間道,這種大犧牲,哪怕是在現在,又有誰真的可以做到?
國家與夫妻之間,範蠡做出了選擇,而西施竟然也能了解他的行為,并且她把這無間的任務,做到了極緻。
西施成功的麻痹住了吳王夫差,救回了越王勾踐,越王卧薪嘗膽之下,最終複仇成功,滅掉了吳國。
當然,小說中的越女阿青,在越國宮中傳授劍術,是很重要的一環,讓越國的劍士戰力大增,最終才能殺入吳國取得勝利。
阿青劍術無雙,然而她的身份,隻是一個牧羊女。範蠡是她的伯樂,她偷偷愛上範蠡,也沒有什麼奇怪。但是,她并不了解範蠡和西施的感情,她曾經以為,範蠡就算曾經有過夫妻,将來她一劍殺了,範蠡便會接愛,轉而愛上自己。
“兩情若是長久時,又豈在朝朝暮暮”,這兩句描寫愛情的經典宋詞,大多人都能背,可又有幾人能做到呢?
範蠡和西施的愛情,無疑達到了這種高度。
為了國家,他們不怕分離,分離再久,也不影響絲毫的情感。甚至,在此之上,他們的愛超越了肉體,西施去吳國侍候吳王,那可是得付出身體的代價啊!範蠡知道,西施也明白,可是他們卻隻是相視一眼,盡在無言。
要知道,在古代,對女子的貞潔可是非常看重,但他們做出了選擇,因為他們相信彼此,相信真愛。關于肉體,在真愛面前,就是一外相而已,這才是愛情的至高境界!這種境界,沒有達到一定高度的人,是難以了解的。
至于生死,其實在他們眼裡,反而是排在最末了,是以最後阿青用劍指着西施時,西施淡然,範蠡也面含笑意,因為他們一點也不害怕死亡。對這樣的人,阿青殺與不殺,又有什麼意義呢?
阿青最後收劍,飄然離去,因為她明白了,範蠡終究不是她該愛的人!因為他和西施的愛的境界,遠遠超出她劍術的範疇了。劍術再高明,終究在愛情的境界上,卻輸給了西施!
最後阿青說:範蠡,她比你說得還要美!其實,這句話并不僅是指西施的相貌,而是對他們愛情的歎服!
最終範蠡帶着西施歸隐,泛舟太湖,故事也算是有了圓滿結局。
超越時間、超越距離、超越生死、超越肉體的愛情,那才是無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