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原來擁有2000萬的房子,在上海真不算有錢人

原來擁有2000萬的房子,在上海真不算有錢人

圖 | 三十而已

文 | miki粥

2021年,我和很多有故事的陌生人聊了聊天。

記憶最深的是一個上海媽媽,她的生活特别糾結。住着2000多萬的房子,開着100多萬的車子,卻總是歎息,自己的生活很苦逼。

連小孩讀書都不能随心所欲。之前為了上學買房賣房折騰一路選錯,最後混到隻能在上海讀一所普通的學校。房子雖然也帶花園幾百平但臨郊,在有錢的朋友圈裡擡不起頭。

為了改變這種人生的「困境」,她事業有成的老公準備了上百萬讓小孩去國外讀書,她又遲遲未下決心,理由是覺得經濟壓力好大,沒有安全感。

當時我真不明白,生活都已經這樣富貴了,怎麼還能有這樣強烈的窘迫感?

最近看了毛利寫的一篇文章,才發現她的歎息并非沒有道理,因為2000萬的房子擱在上海真的不算什麼。

上海梧桐區的房子,隻是一套新裝修過的單開間新裡洋房,兩面臨空,屁股大點的花園,天井不過是個平米…就開價3800萬。有人說這還算便宜的,稍微面積大一點,就奔着5、6000萬去了。

怎麼會有這麼貴的房子?沒住過上海,我看不懂裡面的門道,就去百度了一下#上海梧桐區#,想知道這片神奇的地方到底在哪裡。

結果一看才知道,哪有什麼梧桐區?不過就是上海老城區罷了。之是以叫梧桐區,是因為《上海女子圖鑒》有一句話:「隻有頭頂有梧桐的地方,才是上海。」

看,沒有法國梧桐樹的地方,都算不得上海。

原來擁有2000萬的房子,在上海真不算有錢人

是以當有人好奇自己3000萬淨資産能不能在上海進入top10成為人上人的時候,得到的殘酷回答是,隻要資産是房産就不行。

哪怕2000萬能在上海郊區買下一幢豪華的别墅,在一些人眼裡可能連中産都算不上。這對于追求階層進步的人來說,是非常挫敗的。

上海的有錢人不喜歡鄉下的感覺,跟北京真不太一樣。

北京的有錢人都比較務實,會拿出3000萬在老城區買房的,隻有為了孩子上學買學區房的家長。這倒不是因為缺喜歡文藝的有錢人,而是四合院的門檻太高,普通人根本買不起。

不過也好,買不起就不用糾結。可以去順義買别墅,價格有高低,豐儉由人,生活也便捷。

因為在北京老城區生活真沒有多好。

有錢人都紮堆學區房附近,道窄人多停車難不說,接送小孩上下學的點兒一堵一條路。就算開的是賓利,不是帶翅膀的都沒用,根本扛不過鄰居大爺大媽的老年代步車,見縫插針左右騰挪,分分鐘秒殺百萬豪車。

西城下午四點的街道,隻屬于北京大爺和代步車。是以隻要不雞娃,真不如住郊區。

郊區的生活多惬意啊!有一次我心血來潮去北六環看房,400多平的獨棟帶露台,沒人管你在家搞BBQ,院子裡的櫻桃不用打理都枝繁葉茂。

而且,這兩年北京的有錢人越來越喜歡往鄉下跑。

去年朋友搬家,換房換到了城市的六環大郊區,方圓五公裡内隻有一個200多平米的超市,兩家餐館。據說最近還倒閉了一家。

就是這麼一個地方,最近鄰居陸陸續續住進來,她才發現藏龍卧虎。地下車庫上百萬的車寶馬奔馳保時捷,還有各種小跑…

但神奇的是,路面上依舊停了不少電動車、自行車,甚至老人代步車。隻要是友善,開什麼車不是開呢。

這大概就是生活在北京的普遍心态。

我有一個大廠的朋友,彪悍的碼農,一年賺幾十個月的工資,放着車在家蒙灰,出門隻騎電動車和自行車。

剛開始我特别不了解,覺得他一個裝備控也搞消費降級,後來也是接送小孩才領悟,車再好有什麼用,出門也找不到停車位還不如擺在家裡蒙灰。

就像住在這個城市,老城區的房子對有錢人真沒那麼大的誘惑。

之前認識一個幾代老北京人的媽媽,在西城有房不願回,隻願意住朝陽,她說自己對小孩教育的野心不大,不願意委屈自己去老破小裡憋屈着,停車停車不友善,進出一條小路兩頭堵,周邊商業隻有菜市場,對她來說,都算不得現代人的生活。

生活都沒了,還要什麼文藝?況且,北京老城裡的咖啡館穿牆打洞,都是拼湊的門頭,也沒有上海那種文藝範兒。

拉拉雜雜說這麼多,其實就想聊聊如何消化掉焦慮的心态。

也許我們很多人都在渴望富貴與名望,喬裝打扮也要混上階層。但是生活的本質,還是要「安心當下」,有點實用精神。

之前我去日本旅行,覺得他們的果子(點心)做得特精緻。栗子糕是有表情的栗子娃娃,酥餅裡鑲嵌着粉嫩的櫻花。

忍不住就買很多,吃的時候大失所望,不是甜,就是油,還比不上稻香村的棗泥濃香。擺着是好的,可點心不是擺設,最後還是要吃的。

但總有不少人願意生活在虛妄的圍城之中,拼盡全力隻為包裝出個漂亮的殼給别人看,「假精緻生活」就為了讨别人一句誇獎,實在很沒必要。

日子到底是自己的,過久了,你才能知道是苦是樂。

是以希望大家在新的一年都有一個好心态,輕裝上陣,安心當下,快意生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