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原来拥有2000万的房子,在上海真不算有钱人

原来拥有2000万的房子,在上海真不算有钱人

图 | 三十而已

文 | miki粥

2021年,我和很多有故事的陌生人聊了聊天。

记忆最深的是一个上海妈妈,她的生活特别纠结。住着2000多万的房子,开着100多万的车子,却总是叹息,自己的生活很苦逼。

连小孩读书都不能随心所欲。之前为了上学买房卖房折腾一路选错,最后混到只能在上海读一所普通的学校。房子虽然也带花园几百平但临郊,在有钱的朋友圈里抬不起头。

为了改变这种人生的「困境」,她事业有成的老公准备了上百万让小孩去国外读书,她又迟迟未下决心,理由是觉得经济压力好大,没有安全感。

当时我真不明白,生活都已经这样富贵了,怎么还能有这样强烈的窘迫感?

最近看了毛利写的一篇文章,才发现她的叹息并非没有道理,因为2000万的房子搁在上海真的不算什么。

上海梧桐区的房子,只是一套新装修过的单开间新里洋房,两面临空,屁股大点的花园,天井不过是个平米…就开价3800万。有人说这还算便宜的,稍微面积大一点,就奔着5、6000万去了。

怎么会有这么贵的房子?没住过上海,我看不懂里面的门道,就去百度了一下#上海梧桐区#,想知道这片神奇的地方到底在哪里。

结果一看才知道,哪有什么梧桐区?不过就是上海老城区罢了。之所以叫梧桐区,是因为《上海女子图鉴》有一句话:「只有头顶有梧桐的地方,才是上海。」

看,没有法国梧桐树的地方,都算不得上海。

原来拥有2000万的房子,在上海真不算有钱人

所以当有人好奇自己3000万净资产能不能在上海进入top10成为人上人的时候,得到的残酷回答是,只要资产是房产就不行。

哪怕2000万能在上海郊区买下一幢豪华的别墅,在一些人眼里可能连中产都算不上。这对于追求阶层进步的人来说,是非常挫败的。

上海的有钱人不喜欢乡下的感觉,跟北京真不太一样。

北京的有钱人都比较务实,会拿出3000万在老城区买房的,只有为了孩子上学买学区房的家长。这倒不是因为缺喜欢文艺的有钱人,而是四合院的门槛太高,普通人根本买不起。

不过也好,买不起就不用纠结。可以去顺义买别墅,价格有高低,丰俭由人,生活也便捷。

因为在北京老城区生活真没有多好。

有钱人都扎堆学区房附近,道窄人多停车难不说,接送小孩上下学的点儿一堵一条路。就算开的是宾利,不是带翅膀的都没用,根本扛不过邻居大爷大妈的老年代步车,见缝插针左右腾挪,分分钟秒杀百万豪车。

西城下午四点的街道,只属于北京大爷和代步车。所以只要不鸡娃,真不如住郊区。

郊区的生活多惬意啊!有一次我心血来潮去北六环看房,400多平的独栋带露台,没人管你在家搞BBQ,院子里的樱桃不用打理都枝繁叶茂。

而且,这两年北京的有钱人越来越喜欢往乡下跑。

去年朋友搬家,换房换到了城市的六环大郊区,方圆五公里内只有一个200多平米的超市,两家餐馆。据说最近还倒闭了一家。

就是这么一个地方,最近邻居陆陆续续住进来,她才发现藏龙卧虎。地下车库上百万的车宝马奔驰保时捷,还有各种小跑…

但神奇的是,路面上依旧停了不少电动车、自行车,甚至老人代步车。只要是方便,开什么车不是开呢。

这大概就是生活在北京的普遍心态。

我有一个大厂的朋友,彪悍的码农,一年赚几十个月的工资,放着车在家蒙灰,出门只骑电动车和自行车。

刚开始我特别不理解,觉得他一个装备控也搞消费降级,后来也是接送小孩才领悟,车再好有什么用,出门也找不到停车位还不如摆在家里蒙灰。

就像住在这个城市,老城区的房子对有钱人真没那么大的诱惑。

之前认识一个几代老北京人的妈妈,在西城有房不愿回,只愿意住朝阳,她说自己对小孩教育的野心不大,不愿意委屈自己去老破小里憋屈着,停车停车不方便,进出一条小路两头堵,周边商业只有菜市场,对她来说,都算不得现代人的生活。

生活都没了,还要什么文艺?况且,北京老城里的咖啡馆穿墙打洞,都是拼凑的门头,也没有上海那种文艺范儿。

拉拉杂杂说这么多,其实就想聊聊如何消化掉焦虑的心态。

也许我们很多人都在渴望富贵与名望,乔装打扮也要混上阶层。但是生活的本质,还是要「安心当下」,有点实用精神。

之前我去日本旅行,觉得他们的果子(点心)做得特精致。栗子糕是有表情的栗子娃娃,酥饼里镶嵌着粉嫩的樱花。

忍不住就买很多,吃的时候大失所望,不是甜,就是油,还比不上稻香村的枣泥浓香。摆着是好的,可点心不是摆设,最后还是要吃的。

但总有不少人愿意生活在虚妄的围城之中,拼尽全力只为包装出个漂亮的壳给别人看,「假精致生活」就为了讨别人一句夸奖,实在很没必要。

日子到底是自己的,过久了,你才能知道是苦是乐。

所以希望大家在新的一年都有一个好心态,轻装上阵,安心当下,快意生活。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