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這位開國中将去世後,開追悼會時,突然出現了一群日本人

這位開國中将去世後,開追悼會時,突然出現了一群日本人

1982年2月4日,一位開國中将因病去世,消息傳到日本後,一群日本人遠涉重洋,專程來到山東濟南來祭奠他。這些日本人都已年過花甲,看到這位将軍的遺像時,都老淚縱橫,泣不成聲。

這位開國中将是誰?為什麼會讓一群日本人都來祭奠他?

不賣關子了,這位将軍,名叫楊國夫。

這位開國中将去世後,開追悼會時,突然出現了一群日本人

楊國夫是安徽霍邱縣人,1905年出生于一個貧農家庭,1928年正式參加了紅軍。

楊國夫不光打仗勇猛,做政治工作也是一把好手,連主席、朱老總都知道他的名字,訓示要對他提拔重用。

抗戰爆發後,楊國夫受組織派遣,前往渤海地區組織敵後武裝,上司了著名的黑鐵山起義,建立了渤海抗日根據地,率部轉戰冀魯邊區,多次粉碎了日僞軍的進攻。

楊國夫在奔赴前線之前,曾在抗大學習過,對主席優待俘虜的講話記憶猶新,是以,他抓了日本俘虜後也非常照顧。

大家都知道,抗戰時期,日本侵略者深受“武士道”精神毒害,極少有日本士兵投降,當年平型關大捷,擊斃日軍一千多人,卻未能抓獲一個俘虜,讓林總都感覺很不可思議,說:“我原來還想多抓些日本俘虜,拉到太原街上示衆,結果一個也沒抓到。”

這位開國中将去世後,開追悼會時,突然出現了一群日本人

是以,對很多八路軍将士來說,擊斃日軍不算本事,能抓到日軍俘虜才算厲害,要是能成功改造這些日本俘虜,那更是了不起的事。事實上,楊國夫将軍就非常成功地感化了幾十名被俘虜的日軍官兵,他是怎麼做到的呢?

其實,剛開始時,這些日本戰俘也是拒不投降,對我軍優待俘虜的政策拒絕接受,甚至出現了絕食求死的現象。面對這種情況,楊國夫不僅耐心地開導,還以實際行動來突擊這些日本戰俘的心理防線。

當時,根據地條件非常艱苦,又受到日僞軍的殘酷掃蕩,缺衣少糧,很多部隊都靠挖野菜、草根充饑,但楊國夫卻千方百計地給這些日本戰俘弄來一些大米、白面,而且還按時給他們發放煙卷,更誇張的是,有時候楊國夫還給他們提供“肉貼”,吩咐軍區小竈将弄來的豬肉給日本俘虜改善夥食。

日本人也是人,面對楊國夫這樣無微不至的特殊照顧,這些日本戰俘也漸漸被感動了,很多人都開始漸漸轉變對這場戰争的看法,不再整天叫嚷着為天皇效忠,而是接受了我黨的思想,加入到了反法西斯陣營。

這位開國中将去世後,開追悼會時,突然出現了一群日本人

1942年,楊國夫成立了“在華日本人反戰同盟山東清河區支部”,利用這些日本戰俘的優勢,深入日軍内部進行反戰宣傳,揭露日軍的侵略行為,有的甚至在戰場上直接對日軍官兵喊話,對瓦解日軍的戰鬥意志起了很大的作用。

抗戰勝利後,“在華日本人反戰同盟”的成員大都安全傳回日本,還有一部分參加了我軍,繼續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獻出綿薄之力。

據統計,在抗日戰争中,八路軍共俘虜日軍官兵5096人,新四軍俘虜2022人,所有被俘的日軍官兵都受到了我軍的優待,很多日本兵回國很多年後,都不忘八路軍、新四軍的恩情,對我黨的優待政策感激涕零。

而當年被楊國夫俘虜的那幾十名日本兵,更是和楊國夫結下了深厚的友誼,中日邦交正常化後,經常有日本人赴山東濟南拜訪楊國夫将軍,感謝他當年的再造之恩。

是以,當楊國夫将軍去世後,就出現了本文開頭的那一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