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日本投降後,蘇聯俘虜了大量年輕女兵,處理辦法至今讓日本後怕!

日本投降後,蘇聯俘虜了大量年輕女兵,處理辦法至今讓日本後怕!

引言

原《鳳凰周刊》主編鄧康延對《國家記憶》一書做出了這樣的評價:“我們唯有踏踏實實把這些影像記錄下來,記錄給我們的後人,才能讓我們的後人知道曆史是如何千轉百回一點一點往前走的,我們的良知才能安心”。這就是我們記錄曆史的目的,告訴後人,不要再重蹈覆轍,避開一些錯誤。

我們對待戰争的态度都是呈厭惡态度的,不論是近代還是現在,我們追求的就是和平,和平也是我們一直秉持的原則。我們都知道作為戰敗國是要付出一定代價的,特别是對戰争的俘虜來說,他們的下場更是悲慘的。在日本投降後,蘇聯俘虜了大量年輕女兵,對待女兵的處理辦法,至今都讓日本後怕,他們究竟是采用了什麼樣的方法呢?

日本投降後,蘇聯俘虜了大量年輕女兵,處理辦法至今讓日本後怕!

一 二戰期間日本的殘暴行徑

提到日本,我們都會想到他們曾經對我們所作出的殘忍行為。二戰期間,日本是作為法西斯一方的國家。日本的領土面積狹小,用彈丸之地來形容一點也不誇張。就是這樣一個小國家讓我們走向了危險的境地,讓我們付出了無比慘痛的代價。日本一直以來都是資本主義的國家,正是因為面積的狹小,日本才侵略我們,目的就是希望能從中不斷獲得财富和利益,積蓄一定的力量,讓自己變得更強大。

日本投降後,蘇聯俘虜了大量年輕女兵,處理辦法至今讓日本後怕!

日本為了能盡快享受到收獲的果實,他們不斷在世界多地開辟戰場,對多個國家開戰,這樣一來,他們的勢力就被分散了。日本和我們的戰争也因為分散的原因一度處于僵局。在這個時候美國趁日本手忙腳亂趁機進攻了太平洋,多個戰場的消耗,讓日本的兵力和财力變得無比緊缺。

二 日本女兵被迫出戰

日本當時為了解決人手不夠的這個問題,他們就降低征兵的标準,實行“全民征兵”的政策。這被稱為“玉碎”。現在讓我們聽起來像是病急亂投醫的意思。除了實行的這個政策,他們連許多十幾歲的孩子也沒有放過。在這種情況之下,不參戰的人在這個國家就好像顯得十分另類,原本在家料理家務的女人也成了要做出功績的女兵。

日本投降後,蘇聯俘虜了大量年輕女兵,處理辦法至今讓日本後怕!

這種做法确實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缺少兵力,快速的補充了兵源。但是這些兵的戰鬥能力是有限的,裡面的大部分人都沒有經過專門的訓練,最後的結果是可想而知的。沒過多久,當時日本的盟友德國就宣布了投降,失去戰友的日本,更加無法承受戰争各個方面帶來的消耗。

日本投降後,蘇聯俘虜了大量年輕女兵,處理辦法至今讓日本後怕!

日本随之而來的困難還有蘇聯,日本在多地開辟戰場的時候,蘇聯就是其中之一,1945年蘇聯解決完德國人投降時留下來的問題後,就把矛頭指向了日本。正式向日本開戰。短短幾天的時間,日本就被打的潰不成軍,八萬多人死去,六十多萬人被俘虜。這樣的結局也算為他們之前所做的事情贖罪了。

三 慘無人道的處決方法

成為俘虜,自己的生命權就不在自己手中了。當時的日本對待蘇聯的方法是十分殘忍的,這次日本人落到了蘇聯人手中,自然是要報仇雪恨的,蘇聯人将這些俘虜送到荒無人煙、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的西伯利亞做苦工。這些被俘虜的人整天處在高強度的工作環境下,經常是饑寒交迫,處于極度饑餓和寒冷的環境,在這種情況下,沒多久就有五萬多俘虜死亡了。

日本投降後,蘇聯俘虜了大量年輕女兵,處理辦法至今讓日本後怕!

對戰俘來說這還不算太慘的,最慘的還是女俘虜,這些女俘虜身體本就比較弱,每天還要在惡劣的條件下進行長時間勞作外,其中有很多人的年齡都很小。她們長時間過着這種生不如死的生活。這些事情對她們來說是一輩子的傷痛,就算最後有命能存活下來,回想起來依舊生不如死。就像《戰争與和平》中提到的“曆史事件的原因是一切原因的總和,這是唯一的原因。”蘇聯之是以采取這種慘絕人寰的做法,無非就是因為報複,報複當時日本欺負他們的仇。

結語

戰争的結局一定是兩敗俱傷的,這就是我們追求和平的原因,戰争一開始就是兩個國家的事情,也關乎每一個人。是以和平對我們任何一個人來說都是最好的辦法,這也是避免殘慘劇發生的根本。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