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蔣婚禮上發生怪事,被衆人稱為“兇兆”,多年來果真陸續應驗
蔣介石在遇到宋美齡之前是有老婆的,還不止一個,而正妻之位則是被毛福梅占着。遇到宋美齡之後,蔣介石瞬間嗅到軍權與政權的味道,是以他想方設法地想和宋美齡搭上關系。
可宋美齡不像普通女子,她本人接受過良好的教育,知書達理還充滿智慧,更重要的是宋美齡一家信奉基督教,崇尚西方的一夫一妻制。是以,蔣介石想要和宋美齡在一起,就必須跟前面的老婆們斷清關系。

為了盡快跟宋美齡成婚,蔣介石先是連哄帶騙地将陳潔如送去國外讀書,把她送上飛機以後立馬登報澄清自己與陳潔如再無瓜葛,除此就剩下毛福梅。
想當年,蔣介石為得陳潔如歡心,就信誓旦旦地表示''自己與毛福梅再無瓜葛'',隻是沒想到這句話這麼快就轉移到陳潔如身上。
從相愛到相守,再到被迫分離,陳潔如僅體驗了七年的甜蜜生活,就重蹈了毛福梅的舊轍。
蔣介石為了與毛福梅劃清關系,可是費了不少心思,因為第一次的時候,毛福梅就死活不肯妥協,這次隻怕也更加艱難。蔣介石思前想後,決定從毛福梅娘家做起工作。
蔣介石對毛家人說:''我們必須得離婚,因為我一看到她就頭痛,她看到我也會情緒失控,我們過不下去了。''
一句''我們過不下去了'',就可以抛棄成婚多年的妻子,一句''我一看到她就頭痛'',就可以丢掉為自己生下兒子的正妻?當然不行!
這邊毛家人在拖延着,宋美齡那邊還有許多人追求,蔣介石心急如焚。
于是,他這次緻函奉化縣的縣長,直接向老家政府申請離婚。不僅如此,蔣介石甚至親自趕回老家,扯出了他們婚後生活不和的二十多種理由,想要以此來施壓毛福梅,可毛福梅就是一句話:''我誓死不搬出蔣家老宅''。
看到毛福梅态度如此堅決,蔣介石一時有些方寸大亂,他很擔心此前做的一切謀劃皆付諸東流。正懊惱之際,蔣介石突然想到一個人,自己的堂舅''孫琴風'',這個人在蔣家和毛家皆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請他來勸說毛福梅定能成功。
不久後,孫琴風便來到毛福梅的住處,細細地聽這位棄婦的怨言。
一番傾訴苦水之後,孫琴風大緻知曉了毛福梅的心思。她不想離婚,并不是想要蔣介石回心轉意,也不是要蔣介石履行什麼義務。
毛福梅真正放不下的是自己的兒子''蔣經國'',毛福梅是個傳統封建女子,深受''嫡尊庶卑''思想的侵擾,她擔心的是自己答應離婚後,蔣經國就不再是正宗嫡子,會失去蔣家的一切。
孫琴風知曉這一切後,為兩人定下一個規矩''離婚不離家'':毛福梅同意離婚,但她仍然是老宅的主人,而蔣經國也依舊是蔣家的嫡子。
接受這一切後,毛福梅心中的石頭終于落地,她知道即使沒有宋美齡,蔣介石的心也不會在自己這裡,兩人之間根本沒有任何感情,不過是封建包辦婚姻之下的悲劇。
她之是以對離婚這麼堅決,完全是出于對蔣經國的考慮,哪個母親不希望孩子有個好出路呢?兒子的地位雖然奠定了,可自己卻成為半個蔣家人。
看着這一切,毛福梅的思緒不禁飛回到當年結婚的時候,當年發生的那件事似乎早已定下日後的結局。想起1901年時,19歲的毛福梅和14歲的蔣介石成婚。毛福梅坐在轎子裡等着新郎官來接,她左等右等,硬是沒有等到。原來那個毛頭新郎官沒有來接她,是去與一群小孩子搶爆竹蒂頭去了。
很可笑吧,新婚當天,新郎官不來接老婆,而是與一群小孩子争搶蒂頭。周圍人笑聲傳入毛福梅的耳中,她哭紅了眼,強裝着鎮定,卻又聽到外邊有人說:''這是大兇,兇兆,兇兆啊''。
那時候,人們流傳着一句話:''新郎拾蒂頭,婚姻不到頭'',這才剛開始就被宣判死刑了嗎?
結果當天晚上,這句話就應驗了一半。
新婚當夜,新郎居然丢下妻子,與自己的母親睡到了一起,而毛福梅隻能獨守空房直到天亮。後來,在蔣母的百般要求之下,蔣介石這才與毛福梅圓房。
接下來的幾年中,那句話陸續應驗,蔣介石在外邊有了别的女人,心裡更沒有了這個家。不管毛福梅如何努力,蔣介石始終不多看她一眼,直至現在,他終于迫不及待地要求離婚。
毛福梅終于明白,兩人若是沒有愛情,即便付出再多努力也隻是白費。愛情從來都是互相付出的,單方面的付出從來得不到回報,他的心從來不在她這裡,她的再多付出他也看不見。毛福梅這次死心了,徹底的心冷了。
但讓人意外的是,兩人宣布離婚之後,毛福梅按理來說已經成為棄婦,可她在老宅的地位卻絲毫未見,甚至更加得到衆人的尊重。
這與她平時為人處事寬和有禮離不開,當年蔣介石費勁心思向上爬動時,毛福梅一直在行善事,主動出資當地的百姓,為百姓們修路,發放糧食,深受百姓的愛戴。
人們常說:''成功男人的背後,必定有一位默默付出的女人'',毛福梅就是這樣的女子。更難得可貴的是,即使二人離婚以後,毛福梅面對蔣介石和宋美齡的花邊新聞,依舊沒有一絲怨言。她仍然是一心向善,用最大的善意去面對蔣家人,因為她懂得放過自己,隻有放過自己,才能活得灑脫。
相比較離婚前的壓抑不堪,離婚後的毛福梅才是人生赢家。即使沒有了丈夫,又有什麼大不了呢?有兒子孝順,有兒孫陪伴,有世人敬重,有這些便已足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