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張學良與于鳳至唯一的女兒:陪伴母親幾十年,今105歲定居美國

張學良與于鳳至唯一的女兒:陪伴母親幾十年,今105歲定居美國

張學良與于鳳至唯一的女兒:陪伴母親幾十年,今105歲定居美國

尼采曾經說過:“對于平凡人來說,平凡就是幸福。”

或許,對張學良和于鳳至唯一的女兒張闾瑛來說,她會對這句話有着很深的共鳴。雖然她出身于權貴家庭,但是在一系列的家庭變故中逐漸體會到了平凡的可貴性,于是最後甘願回歸普通,追求自己所認定的幸福。

張學良與于鳳至唯一的女兒:陪伴母親幾十年,今105歲定居美國

少府千金—無憂無慮童年

1916年,一個可愛白淨的女嬰呱呱墜地,為諾大的少帥府平添了幾分喜氣。這個女孩,就是張學良和發妻于鳳至的第一個孩子,張學良為她取名為張闾英(後來改英為“瑛”),取義闾山之“闾”和上古時期舜的兩位夫人“娥皇、女英”之名,他對這個女兒的喜愛之情蘊含在了這個意義深長的名字之中。

在張闾瑛滿月之時,張作霖大擺酒席,宴請賓客,足見他對這個孫女的重視。在平日生活中,張學良也十分疼愛這個女兒,經常哄她入睡,有空的時候便會陪伴女兒,和她一起玩耍。

而小闾瑛受母親的影響也很深,喜歡詩文,小小年紀便能背誦多首古詩。8歲,張闾瑛入讀國小,同時還在跟從齊白石、黃賓虹、張大千等繪畫大家學習繪畫。

張學良與于鳳至唯一的女兒:陪伴母親幾十年,今105歲定居美國

張闾瑛聰慧過人,學習成績非常好,老師這樣評價她:“沉靜好學,延師授國文英文,諸科均有相當程度。聰慧過人進步極速,習國畫四五年,或筆緻勁健或潇灑天真或肅穆有逸氣……”

可以說,張闾瑛的童年是無憂無慮的,張學良仍未下野,在東北地區有着很大的影響力。

在這種情況下,張闾瑛生活富足,有很多時間和精力學習自己喜歡的知識,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這是她的家庭在物質方面給她提供的保障,讓她在幼年時便能得到很多窮苦人家孩子所得不到的機會,早早地便見識了這個紛繁複雜的世界。

張學良與于鳳至唯一的女兒:陪伴母親幾十年,今105歲定居美國

青年時代—分離和成長

童年時代的快樂和幸福讓張闾瑛沒有憂愁地長大,但是這份美滿沒有一直相伴,青年時期的張闾瑛所看見的,更多的還是苦難和悲傷。

1928年,對于張闾瑛來說,是她第一次直面親人的死亡。那時候,祖父張作霖在皇姑屯因遭到日本關東軍埋伏而被炸成重傷,被送回沈陽官邸後不幸逝世。苦難接踵而至,在1933年,她的弟弟張闾琪因病不治身亡,給這個原本幸福的家庭蒙上了一層陰影。

對于童年,張闾瑛沒有留下隻言片語,但是不難想象,親人接二連三的去世對于這個才15歲的少女來說會是多麼大的打擊。或許,經曆過生死離别之後,張闾瑛迅速長大了,也意識到了親情的可貴,平平淡淡的生活才是自己想要的。

張學良與于鳳至唯一的女兒:陪伴母親幾十年,今105歲定居美國

之後,在1933年,張學良下野出國考察,于鳳至、張闾瑛和她的弟弟張闾珣和張闾玗也在這趟旅程之中。一家人在歐洲各國進行考察,不同的國家風情和人文曆史讓張闾瑛心中留學的想法愈加堅定。

她雖年紀輕輕,卻十分有想法和主見,對于自己未來的學習有着不同的想法,于是她便将留洋讀書的念頭告訴了父母,最終征得了張學良的同意。

1934年,張闾瑛和父親張學良經曆了第一次長久的分離。母親于鳳至為了照顧幾個子女,選擇留在羅馬。在兩年的求學生涯後,1936年,意大利突然宣布支援日本,在這種情況下,張學良與已經擔任意大利外長的齊亞諾私交破裂,于鳳至和幾個子女也不得不前往英國倫敦以期繼續完成學業。

張學良與于鳳至唯一的女兒:陪伴母親幾十年,今105歲定居美國

但是,在英國的日子過得并不順心,二戰的陰雲籠罩在歐洲上空,也讓在英國的于鳳至和子女們擔驚受怕。在這之後,德國對英國發起了空襲,在炸毀一座座城樓的同時,對人的精神也帶來了沉重的壓力。

在這種情況下,張闾瑛的弟弟張闾珣受到了嚴重驚吓,患上了精神疾病。更令張闾瑛沒有想到的是,1936年,父親張學良和楊虎城兵谏蔣介石,共同逼蔣聯共抗日,發起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

張學良與于鳳至唯一的女兒:陪伴母親幾十年,今105歲定居美國

此後,父親就被幽禁了起來,這意味着,一家人很難有機會再次共聚一起,從前美滿和快樂的時光再難回溯。

上天似乎沒有眷顧張學良和于鳳至這一個家庭,在1954年和1958年,他們的兩個兒子張闾珣和張闾玗相繼去世。

此時此刻,曾經擁有四個弟弟的張闾瑛,成為了張學良和于鳳至唯一在世的女兒,獨自陪伴着母親,在英國繼續學業的同時,默默地為自己被囚禁的父親而祈禱,盼望着苦難能夠早日結束。

張學良與于鳳至唯一的女兒:陪伴母親幾十年,今105歲定居美國

三、關于婚姻—不愛權貴愛布衣

在這種煎熬的日子裡,張闾瑛漸漸成長,從一個青澀的少女長成了知書達理的大家閨秀,她的終生大事也被慢慢地提上了日程。

對于自己的愛情和婚姻,張闾瑛依舊有着超前的觀念和自主的想法。早在1933年,就有人撮合過張闾瑛和孔祥熙的兒子孔令侃,認為這樁婚事門當戶對。但是,張闾瑛果斷地拒絕了家族聯姻,飒氣地回複到:“要嫁就嫁給布衣。”

張闾瑛的果斷和膽識在那個年代實屬難能可貴。在父母權威和宗族為上觀念還盛行之時,張闾瑛明确地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自己追求的生活又是怎樣的。

張學良與于鳳至唯一的女兒:陪伴母親幾十年,今105歲定居美國

或許對于她來說,見慣了大家族光鮮外表之下的灰暗,看透了世家子弟風流浪蕩的内心,對于親人和平淡生活的向往也就更甚。

即便自己生于權貴之家,卻并未貪戀所謂王權富貴,而是選擇歸于平淡。這是女性自我獨立意識的展現,也是張闾瑛個人意志覺醒的結果。

在這種想法的驅使下,張闾瑛和同樣在英國留學的陶鵬飛相識相愛。陶鵬飛家世普通,正是張闾瑛心中所描述的“一介布衣”。不過,陶鵬飛卻是才華橫溢,精通好幾門外語,還喜歡體育,體格十分強壯。

這些優良品質讓張闾瑛對陶鵬飛一見傾心,陶鵬飛也對這個雖是千金小姐,但沒有一點架子的女生心生好感。兩人在相處一段時間後,于1941年,在于鳳至的見證下,兩個人喜結連理,成為了夫妻,并定居于美國。

這段愛情,對于張闾瑛來說,或許是她在與父親分離、兄弟接連去世的過程中唯一的安慰。

張學良與于鳳至唯一的女兒:陪伴母親幾十年,今105歲定居美國

四、步入中年—回歸平凡 守護親情

愛情上的圓滿給張闾瑛帶來了希望,但是家庭分離依舊給張闾瑛的生活帶來了不斷的痛苦和麻煩。在與陶鵬飛成婚後,張闾瑛主要做的就是照顧身患重病的母親。于鳳至在早間不幸染上乳腺癌,又因國内局勢不得不遠赴美國求醫,自此和丈夫張學良永遠地分開。

為了讓母親更好地适應美國的生活,張闾瑛還特地聘請了一位家庭教師給她補習英語,這讓于鳳至能夠在生病期間迅速掌握英語的聽說讀寫,甚至還在康複之後投身到華爾街股票交易大潮之中,成功賺到自己的第一桶金。

在陪伴母親的同時,張闾瑛也不忘争取回國和父親團聚的機會。

在1961年,蔣介石在台灣召開了所謂的“陽明山華裔學人研讨會”,以期籠絡大批散居在海外的華裔學者。陶鵬飛和張闾瑛都受到了邀請,他們将這個視為父女團聚的良機。

張學良與于鳳至唯一的女兒:陪伴母親幾十年,今105歲定居美國

在會議召開之時,張闾瑛為了這個團聚的機會奔走忙碌,不斷地尋求關系,在突破重重阻礙之後,她最終得到一個小時的時間與父親張學良見面。

最終,1961年8月30日下午,離别了28年的父女終于見到了彼此,眼前的父親已不再是記憶力風華正茂的模樣,張闾瑛也因這遲到的團聚而落下了淚水。

在之後的日子中,雖然父女兩人仍是無法常常見面,張闾瑛依舊心存希望。與此同時,她也在美國默默地照顧着母親幾十年,為母親養老送終,努力盡兒女的孝心。

張學良與于鳳至唯一的女兒:陪伴母親幾十年,今105歲定居美國

好在,足夠的苦難過後終會有晴天。1990年,張學良最終恢複了人身自由,遺憾的是,此時母親于鳳至早已離世,但是對于張闾瑛來說,這也算是了卻了一樁心願。

如今,張闾瑛已是年過百歲的耄耋老人,她仍居在美國。或許,對于她來說,自己的母親葬于此處,是以她才想堅守原地。

從張闾瑛一生來看,她獨立,自強,有才華,有主見。對于她來說,親情可貴,在經曆了一系列家庭變故之後,自己最想要守護的,是和至親在一起時的溫暖時光,是以她才安于平淡生活,願意在平凡中尋找幸福和美滿。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