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898年,戊戌六君子慷慨赴死時,圍觀群眾大呼快殺!快殺

我們所知的曆史隻局限于書上的幾句話,千百個字就草草的概括了一群人的悲歡離合,如果不是對曆史有所研究的人,恐怕也隻記得譚嗣同的千古名句,卻不知道,戊戌六君子被斬首時,得到的不是百姓的眼淚。而是他們的唾罵。

1898年,戊戌六君子慷慨赴死時,圍觀群眾大呼快殺!快殺

戊戌六君子

比維新變法更重要的戊戌六君子高中曆史上介紹維新變法時會說,這是百日維新,一次資産階級性質的愛國救亡的變法維新運動,是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和思想啟蒙運動,對中國步入近代化起到了重要推動作用。這段話的意思大概是,對于中國近代史而言,維新變法并不十分重要。是以相比于維新變法本身,它失敗的結果和戊戌六君子更重要一些。

大概是康有為将變法推向了深淵,激進的主張廢除科舉制度,鼓吹中英日美合邦。《讓子彈飛》裡師爺說:“步子大了,容易扯到。”康有為的主張已經不是步子大不大的問題了,而是要劈叉,結果也就不是扯到那麼簡單了。

變法試圖撼動大清百年舊制,這卻不是十幾個人甚或不是皇帝能做到的。維新變法是以而觸碰了以慈禧為代表的封建勢力的根本利益,也就成了百日維新,變法持續了103天,宣告失敗。康有為出逃海外,憑着變法的聲名,周遊列國,生活滋潤。而戊戌六君子慷慨就義。

1898年,戊戌六君子慷慨赴死時,圍觀群眾大呼快殺!快殺

譚嗣同

戊戌六君子,譚嗣同、康廣仁、林旭、楊深秀、楊銳、劉光第。其中譚嗣同因為其“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的名句而為大家所熟知。康廣仁是康有為的弟弟,其實他并未參與變法,隻是康有為逃跑時沒來得及通知他,而且慈禧要以弟代兄,才不幸被殺。聽說,康廣仁在獄中“言笑自若,高歌聲出金石。”

林旭因其向慈禧力谏儲存光緒,被捕入獄,相比于譚嗣同留下千古名句,他和他妻子沈鵲應的故事應該更出名,《劍腥錄》裡寫,林旭并不擔心生死,隻是挂念“嬌妻尚在江表,莫得一面,英烈之性,必從吾死,不期酸淚如”。林旭死後,沈鵲也寫了挽聯:“伊何人?我何人?全憑六禮結成,惹得今朝煩惱;生不見,死不見,但願三生有幸,再結來世姻緣。”最終,在24歲的花季年華,便香消玉殒了。

1898年,戊戌六君子慷慨赴死時,圍觀群眾大呼快殺!快殺

《藥》魯迅先生寫的人血饅頭的故事,入木三分,既寫了封建統治使得人民麻木和愚昧,也頌揚了革命者夏瑜英勇不屈的精神。假如把這個故事套進戊戌變法裡也是一樣的。菜市口上,戊戌六君子沒能迎來百姓的眼淚和不舍,反倒他們的唾罵聲不絕于耳,圍觀群眾大呼快殺!快殺!甚至有人喊出“吾等深惡六賊,恨不能食其肉,飲其血,以表忠君愛國之赤誠”的話。不知道六君子站在台上,對死亡的恐懼,對食肉者的憤怒和對百姓的悲哀,哪種情緒更多一些,也不知道,這六個人的血,有沒有被另一個“老栓”拿去治病。

1898年,戊戌六君子慷慨赴死時,圍觀群眾大呼快殺!快殺

麻木的人

我們評價戊戌變法失敗的原因時,總要提一句資産階級救不了中國,一個主要原因是他們脫離群衆,不在乎百姓。戊戌變法也是如此,變法并未拉攏百姓,甚至百姓都不知道這場變法究竟要變些什麼,他們隻認為這是一場權力鬥争,誰勝誰負與我何幹。這些人,是失去思考能力的一群人。戊戌六君子的犧牲在當時,什麼也沒能改變,甚至百姓們都不知道這些慷慨就義的人,本質上是為了他們。

封建制度對于思想的把控過于嚴格,百姓沒有思考的空間和能力,隻知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這種想法從短期而言,确實利于國家管理,沒有訴求的人自然也沒有鬥争,但是從長期看,這就是慢性毒藥,沒有訴求的人,也沒有創造。魯迅說:“先覺的人,曆來總被陰險的小人,昏庸的群衆迫壓排擠傾陷放逐殺戮。中國人格外兇。”相比于那些封建人士,戊戌變法裡的資産階級革命者也是先覺的人,新事物的産生總會導緻舊事物的消亡,也必然會導緻舊事物歇斯底裡的反撲。

這些陰險的小人,昏庸的群衆就是舊事物的具象表現,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喪失理智的攻擊者先覺者,要把他們扼殺在襁褓裡,這也就是為什麼,曆史上總出現正确的人卻一生悲涼的慘劇。比如說第一個提倡術前洗手的醫生伊格納茲塞麥爾維斯,卻被當時的醫生們聯手打進精神病院而不幸慘死。雖然我們總是希望好人有好報,但這句話隻是人們的祝福,而不是真理。

1898年,戊戌六君子慷慨赴死時,圍觀群眾大呼快殺!快殺

康廣仁

解放思想永無止境譚嗣同說:“各國變法,無不從流血而成,今中國未聞有因變法而流血者,此國之是以不昌。有之,請自嗣同始!”魯迅倒不怎麼贊同,他欣賞譚嗣同的品格,卻不欣賞他革命的方式,他說,譚嗣同是生不逢時,所處那個時代,英雄無用武之地,自己的一生就這樣白白斷送了。其實就是更希望這些先覺者們,能珍惜生命。

我們很難說誰是對的,譚嗣同的死激勵了後人,卻在當時毫無作用,說是白白斷送也不為過。譚嗣同和魯迅對革命形式的不同認知,大概也說明了思想解放的永無止境。中國人對于思想的追求和變革從未停止,老子創造了道家,孔子開創了儒家,從那個百家齊放的時代往後看,荀子脫胎于儒家,卻成了法家思想的部分源泉,之後,千百年裡中國以外儒内法為核心。

1898年,戊戌六君子慷慨赴死時,圍觀群眾大呼快殺!快殺

劉光第

在不斷的變革裡,建構了自己的思想體系,直到近代,随着列強的槍火打開國門,中國的思想解放又邁進了一步。今天,我們依然在不斷的解放思想,把我們從西方文化的桎梏中解脫出來,去回頭看看中國的傳統文化。我們的根在那裡,而不在太平洋彼岸的西方。

尤其是随着中西關系的緊張,思想上的戰鬥也更加焦灼,過去的40年,是經濟騰飛的四十年,也是思想腐蝕的四十年,西方遞來的文化果實,看起來塗了一層果蜜,可隻是為了遮掩掉它毒藥的氣味。我們沒有發覺,欣喜地吃了下去,直到後來,看着“阿拉伯之春”等等事件的發生,我們才明白越鮮豔的越危險。我們依然需要思想解放,困囿于封建思想裡需要解放,困囿在西方思想裡就不需要了嗎?

1898年,戊戌六君子慷慨赴死時,圍觀群眾大呼快殺!快殺

楊深秀

相比于十年前,今天的網際網路環境其實好了很多,圍觀着戊戌六君子喊着快殺!快殺!的人越來越少,人們逐漸能夠理性思考,而不是被人牽着鼻子走,也不是用别人希望你思考的方式進行思考。這就是思想解放的結果,既得益于教育,教育提供了知識和思考的能力,也得益于國家的發展,落後而貧窮的環境恐怕提供不了思考的土壤,尤其是你明确的知道,外面有更美好的世界的時候。

那些在菜市場刑台旁痛罵着戊戌六君子的人,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咒罵着什麼,或許隻是在發洩不知名的怒火,為了生存已經拼盡全力,又哪來的力氣去思考呢,可是真相往往隐藏在現實的陰影中,無法思考的人沒辦法透過層層阻隔,直視真相。

這些旁觀的百姓,也是一群可憐人,被别人蒙在鼓裡,成為别人手裡的刀,成為後世諷刺的對象,成為警醒的教材,成為曆史的教訓。戊戌六君子死後還有一生清名,這些百姓,活着時無人知曉,死後背負一身罵名。大概,這就是不會思考的後果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