衆所周知,紅軍長征是紅軍史上一次重要的戰略轉移。對于紅軍和中國革命而言,這是一次重要的考驗。紅軍順利完成長征,有着非常重要的戰略意義,同時也意味着戰略轉移的成功。要知道,紅軍長征的順利結束,堪稱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黨,為中國革命保留了火種,從此以後,紅軍軍史也展開了新的篇章。而中國革命也就此進入下一階段。

雖然,紅軍長征堪稱一次偉大的勝利,但是,我們也要清楚的知道,紅軍長征是一次被迫的戰略轉移,而造成這一切的“罪魁禍首”就是“大名鼎鼎”的李德。數十年前,李德曾經擔任紅軍的軍事上的最高指揮,他曾不結合中國革命的實際情況,一意孤行的指揮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導緻紅軍反圍剿失敗,迫使紅軍遭受巨大損失。據悉,當時的李德在中國紅軍之中地位極高,但在紅軍長征勝利後,他的地位逐漸動搖,最後被迫回到蘇聯。那麼,問題來了,在李德回到蘇聯後,他在中國的兩任妻子結局如何。其實,這一切還要從曾經占據紅軍最高軍事指揮權的李德開始說起。
一、李德與紅軍之間的聯系
李德一個出生在德國慕尼黑的德國人,原名奧托·布勞恩,在德國上學的時候加入共産黨,從此展開屬于他自己的革命生涯。因為德國環境的原因,李德入黨不久,便被德國政府抓獲。在經曆兩年的牢獄之災後,李德逃到了蘇聯,并成功進入蘇聯最高軍事學院——伏龍芝軍事學院。
雖然李德是流亡到蘇聯的,但在蘇聯并沒有影響李德的發展。相反,李德在蘇聯的這段時間,也成為他的優秀履曆。當時的李德在蘇聯學習三年,在這裡,他結識了共産國際的上司人博古,而博古也成為他入主紅軍軍事指揮的直接助力。正是因為博古的原因,讓李德名聲大躁,直接成為中國紅軍最高的軍事指揮。
後來,博古作為共産國際派出的上司人負責指揮中國革命,而李德在上海做潛伏任務,一次偶然的原因,博古、李德重逢。此時此刻,博古看到李德就像看到親人一樣,他極力挽留李德,并一手将李德放在紅軍軍事指揮的位置上,由此,博古李德便成為我黨紅軍的“當家人”。
然而,博古拉攏李德以後,紅軍并沒有朝着更好的地方發展,博古大搞“三人團”,架空我黨很多優秀的指戰員。雖然博古等人通過這番操作将紅軍掌握在自己手中,但這二人卻沒有帶領紅軍走向更好的能力。随即,蔣介石調集百萬國民黨軍隊對中央紅軍根據地發起進攻,由此展開第五次圍剿。在國民黨第五次圍剿中,李德一改紅軍之前打法,與國民黨精銳部隊硬碰硬,直接導緻紅軍損兵折将,被迫退出來之不易的根據地。與此同時,紅軍損兵折将,所遭受到的損失是不可估量的。
然而,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黨中央在遵義召開會議,史稱遵義會議。這次會議主要糾正第五次反圍剿中所犯的左傾錯誤,進而确定紅軍下一步戰略轉移計劃。随後,紅軍進入長征,由此開啟新的篇章。說到這裡,大家一定非常奇怪,遵義會議後,李德去了哪裡?他是否得到該有的懲罰呢?而李德當時在中國的兩任妻子結局又如何呢?其實,遵義會議後,李德也曾深刻認識自己的錯誤,并且同紅軍度過很長一段艱苦歲月。直到1939年時,李德才回到蘇聯。但是,李德的兩任中國妻子,卻隻能留在中國,并沒有跟随李德回去。
二、蕭月華:一段錯誤的婚姻作為一個廣東女孩,蕭月華出生在一個極其貧困的家庭之中。為了生活,父母把她送到地主家裡當童養媳。雖然生活條件有了改善,但是蕭月華的生活并不如意,總是受到地主家其他人的欺負。被逼無奈下,十六歲的蕭月華加入中國共青團,并且前往當時的瑞金參加革命。在瑞金革命的時候,蕭月華遇到了李德,一個來自蘇聯的德國人。當時的李德在中國紅軍隊伍中地位極高,擁有配偶也是人之常情。是以當時許多人紛紛給李德介紹對象,而蕭月華就是其中一個。
在許多人的撮合和勸說下,蕭月華和李德逐漸接觸,并且走進婚姻的殿堂。原本以為來自蘇聯的友人李德會是一個浪漫的男人,但婚後的生活并非如此。李德的暴脾氣和急性子讓蕭月華吃盡苦頭,對此,蕭月華也是意見滿滿,他們的感情也瀕臨結束的邊緣。由于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紅軍被迫長征,失去軍事指揮權的李德,時不時的對蕭月華大打出手。最終,蕭月華帶着孩子與李德離婚,從此以後,與李德再無瓜葛。
據悉,新中國成立之後,蕭月華被調到湖南工作,并且擔任省交通廳辦公室主任一職。等到1960年蕭月華退休時,她被授予大校軍銜。可以說,蕭月華并沒有因為李德而受到影響。但是,作為李德第二任妻子的李麗蓮似乎沒有蕭月華那樣幸運。
三、李麗蓮:不幸的婚姻,倉促結束
相比于蕭月華,李麗蓮更加浪漫一些,她是當時延安地區如同明星一樣的人物。不僅會唱歌,還會跳舞,尤其是她那傾國傾城的面容,更讓許多人流連忘返。即便是來自蘇聯的李德,也可以清楚感受到李麗蓮的魅力,并且深受其影響。
自從第一次舞會之上,李德遇到李麗蓮,便無法忘記那個迷人的女人。之後,李德便對李麗蓮展開強大攻勢,瘋狂的追求李麗蓮。雖然李德已經失去紅軍指揮權,但是李德的地位仍然非常的高。漸漸的,李麗蓮也被李德的癡情打動,選擇和李德生活在一起。最後,于1938年時,李德和李麗蓮選擇結婚,并且開始一段幸福的婚後時光。李麗蓮精通幾種語言,可以同李德進行交流。相比于同蕭月華的婚姻,李德對于第二段婚姻更加滿意。但是,李德的第二段婚姻并不美滿,最終隻能以李德的離開倉促結束。
1939年,正在享受婚後美好生活的李德,接到了來自莫斯科的電報,蘇聯方面特召李德回到莫斯科。由于李德此去前途未蔔,是以李麗蓮并沒有跟随,隻由李德一人回到蘇聯。然而,讓人意想不到的是,李德和李麗蓮這次分别,卻是永别,從此以後,他們再無任何相見的機會。後來,李麗蓮繼續追求自己的藝術事業,與此同時,也有了屬于自己新的婚姻和家庭。但不幸的是,1965年的時候,李麗蓮就因病去世。然而那一年,李麗蓮隻有51歲。
結語:
總的來說,李德的兩任妻子結局還算不錯,并沒有因為李德的問題,而受到影響。他們繼續做着自己的事業,向着更好的方向發展。尤其是蕭月華,從沒有因為李德的緣故而影響政治生涯。
其實,不管李德對于中國革命和紅軍有何功過是非,都已經成為過去式。盡管我們把這些事情作為茶餘飯後的談資,但事實已經無法改變。是以說,我們要正确的對待曆史事件,不能摻雜個人喜好和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