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日軍實施“三光”政策,為何面對喬家大院卻不敢下手?原因很羞恥

日軍實施“三光”政策,為何面對喬家大院卻不敢下手?原因很羞恥

“三光政策”這一說法,最早出自1941年的《解放日報》,是中方對日軍在華北所推行的掃蕩政策的一種概括,在日軍的作戰指令與作戰術語中,并沒有“三光政策”一詞。但在日軍的作戰指令和戰報中,不斷出現“燼滅作戰”、“徹底毀滅”等詞語。所謂“燼滅作戰”,即是燒盡滅絕,一個人不剩的殺光,一間房不留的燒光,一點東西也不留的搶光。此始作俑者,是華北方面軍司令官多田駿,其次,是變本加厲的繼任者岡村甯次。

日軍實施“三光”政策,為何面對喬家大院卻不敢下手?原因很羞恥

在侵華日軍滅絕人性的“三光”政策下,除了無數人民遭受荼毒,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積攢的無數文化瑰寶也被毀于一旦,不少大家豪門的宅院都成了斷壁頹垣,而而日軍唯獨不敢搶喬家大院。山西祁縣的喬家大院直到現在,都還完好無損地儲存着,從來沒有被拆過。這在中國,或許是個奇迹。

日軍實施“三光”政策,為何面對喬家大院卻不敢下手?原因很羞恥

侵華日軍實施“三光”政策,為何不敢搶喬家大院?這當然不是日本鬼子良心發現,也不是喬家大院威名赫赫把他們震懾住了,原因說起來其實很羞恥。

當年日軍入侵山西的時候,一開始也沒打算放過喬家大院,但當喬家後人在門口挂了一面意大利國旗之後,日本鬼子就退出去了。因為意大利是日本的盟國,日軍以為喬家大院是受意大利保護的,日軍不敢搶挂了意大利國旗的喬家大院。

日軍實施“三光”政策,為何面對喬家大院卻不敢下手?原因很羞恥

那麼喬家的這面意大利國旗是怎麼得來的呢?這還得歸功于喬緻庸。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中國時,山西總督毓賢在山西地界殺洋人。有七個意大利修女逃到了喬家大院,喬緻庸看着她們可憐,動了恻隐之心,于是冒險将她們藏到自家銀庫裡,等風頭過了之後,再用運柴草的大車将她們拉到河北而得救。

後來,獲救的修女向政府彙報了此事,意大利政府為了感謝喬緻庸對他們的國民提供的庇護,贈送了一面意大利國旗給喬家,而正是這面意大利國旗,在抗日戰争期間成了喬家大院的救世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