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史上立過無字碑的六個牛人,有兩個比武則天早了近一千年

說起無字碑,似乎知名度最高的就是女皇武則天,她也成為無字碑的專屬主人。公元705年,82歲的武則天病死,下诏“以皇後身份和高宗李治合葬乾陵”。

史上立過無字碑的六個牛人,有兩個比武則天早了近一千年

武則天和唐高宗李治合葬墓

除了大量的珍寶陪葬外(唐中宗李顯複位後,甚至将大唐半數國寶都給他的老媽武則天陪葬),而留給後人最大的懸念就是她陵墓前的那塊無字碑了。這塊石碑高7.53米,重達98.8噸,那麼無字碑到底是什麼寓意呢?

流傳最廣泛的有兩種說法。第一種說法是:武則天覺得自己的功績前無古人,無法用文字來形容,是以立無字碑,是非功過留給後人評說;第二種說法是:武則天認為議論君王是大逆不道的,這種“以臣議君”的做法是不可取的,是以立無字碑。

史上立過無字碑的六個牛人,有兩個比武則天早了近一千年

然而,事實上,武則天的乾陵無字碑并非沒有字,仔細看的話,石碑上刻有符号,據研究古文獻的專家指出:這是契丹文,但世上懂得契丹文的人早已不存在,是以沒人能解釋出石碑上到底表達了什麼?

不過,雖然乾陵無字碑舉世聞名,但這并不是武則天的原創,曆史上還有至少五個人立過無字碑,而且有兩個比武則天要早,這四個人都是誰呢?他們的無字碑又在什麼地方呢?

第一塊無字碑,位于泰山頂的玉皇殿門前。這塊石碑高6米,寬1.2米,厚度為60厘米。

史上立過無字碑的六個牛人,有兩個比武則天早了近一千年

至于這塊碑的主人,曆史上有兩種說法。一是秦始皇:當年秦始皇泰山封禅,立了這塊無字碑,但相傳這塊石碑起初是刻有文字的,直到宋朝才被稱為無字碑,而從秦始皇到宋朝開國,時間跨越近1200多年,石碑經曆千年風雨腐蝕,文字消失也是情理之中,如按這種說法來推算,泰山無字碑比武則天乾陵無字碑要早一千多年!

第二種說法是:泰山無字碑的主人是漢武帝劉徹,漢武帝于公元前110年下令前往泰山封禅,前109年到達泰山,進而立下此碑。不過,按說漢武帝好大喜功,理應在石碑上炫耀自己的文治武功,然而石碑上卻沒有字,在《封禅書》中有這麼六個字:“立石之泰山巅”。

史上立過無字碑的六個牛人,有兩個比武則天早了近一千年

漢武帝雖然是皇帝,但也要遵照慣例:他不是開國君主,是以隻有立碑的權利卻沒有刻字記功的資格,是以隻能立無字碑。如此,如果按漢武帝是泰山石碑的主人來推算,泰山無字碑比武則天要早800多年!

第二塊無字碑,“東山再起”的主人公,東晉名相謝安的石碑!謝安想必熟悉曆史的都知道,東晉名相,推薦侄子謝玄在淝水之戰,以8萬北府兵擊敗前秦苻堅97萬大軍,進而名垂青史,而“詠絮之才”的才女謝道韫也是謝安的侄女!

史上立過無字碑的六個牛人,有兩個比武則天早了近一千年

謝安無字碑位于南京梅崗,是謝安的墓碑,至于為啥不刻字,有三種說法:一是謝安功勞世所罕見,無法用語言形容!

二是謝安雖然有功于社稷,但東晉王朝畢竟是偏安一隅,謝安覺得自己雖然有社稷之功,但由于不能讓東晉王朝收複中原,是以不敢叙述自己的功績,隻能留下無字碑!

史上立過無字碑的六個牛人,有兩個比武則天早了近一千年

三是謝安臨終前不肯說讓誰為自己的墓碑刻字,公元385年10月12日,65歲的謝安病逝,臨終前家人問他讓人寫墓碑碑文,舉了陶淵明和王獻之兩個大咖,但謝安都搖頭拒絕了,再問時,發現謝安咽氣了,是以家人不敢擅自做主,隻能讓墓碑空着!

第三塊立無字碑的人實在意想不到,害死嶽飛的大奸臣秦桧!在這個世界上,除了跪在嶽飛墓前的秦桧鐵像之外,還有一塊秦桧無字碑。秦桧死後被埋在南京西南郊外,而無字碑就是他的墓碑,上面空無一字。

史上立過無字碑的六個牛人,有兩個比武則天早了近一千年

有人說:當年立碑的人覺得秦桧生前壞事做盡,實在無法啟齒,是以隻能立無字碑,如果這種說法成立,這就是對秦桧的最大報應,說明他的罪惡都無法用文字形容了!

第四個無字碑的主人,就是“國父”孫中山先生!孫中山先生的陵墓在南京,即南京中山陵,和東吳開國皇帝孫權的蔣陵,明太祖朱元璋的明孝陵相距不遠!

史上立過無字碑的六個牛人,有兩個比武則天早了近一千年

南京中山陵孫中山先生之墓

1925年,孫中山先生去世,章太炎先生奉命為其題寫墓志銘,正準備叙寫先生的豐功偉績時,蔣介石看了章太炎寫的《祭孫公文》後,覺得對自己十分不不利,是以極力反對章太炎為孫中山先生寫墓志銘,是以成就了這塊中山陵的無字碑!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