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考古發現的5件文物,1件現代科技無法複制,4件疑似遠古朝代

引言

近年來,“文物收藏熱”影響越來越大,随着多檔鑒寶節目熱播,刮起了一股“收藏風”,有了全民參與的架勢。

說起來,古代士大夫們對文物、古玩的熱愛由來已久。我們這個擁有幾千年文化傳承的泱泱大國,是當之無愧的文物大國。

考古發現的5件文物,1件現代科技無法複制,4件疑似遠古朝代

“上下五千年,縱橫十萬裡;經綸三大教,出入百家言。”

随着全民文化素質的提升,收藏者的身份也随之轉變。它本是古代士大夫才能有的“雅好”,現在成了誰都可以玩上一票的普通愛好。

據粗略估計,國内的收藏愛好者不下5000萬人,真是一個驚人的資料。

然而,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雖然愛好者衆多,但真正沉浸其中,“玩”出成就的人不足千分之一。

收藏不能人雲亦雲,見到什麼就泛泛收藏什麼,要懂得有所不為才能有所為。

古玩行業的“水”太深,真真假假極難被分辨,從業者需要積累豐富的經驗之後才能有所進益和提升。

考古發現的5件文物,1件現代科技無法複制,4件疑似遠古朝代

不懂行的小白、懂得一些皮毛的“半桶水”、乃至于此道高手都有 “打眼”的經曆。

例如,幾年前轟動全國的“金縷玉衣作假案”影響深遠。該案真相大白于天下之後,收藏行業及有關的專家學者乃至市場都受到了很大的沖擊。

筆者在這裡就以五件稀世文物作為例,一窺 “水很深的”古玩行業全貌。

01 無人能複制的建鼓底座

湖北省博物館有一件名為“建鼓底座”的重要藏品。雖然隻是起到固定作用的鼓座,但其高超絕倫的制造技術讓現代專家都歎為觀止。

考古發現的5件文物,1件現代科技無法複制,4件疑似遠古朝代

1978年,這件建鼓底座出土于随縣擂鼓墩曾侯乙墓,與之一起再現人間的有一面建鼓。

曾侯就是曾這個諸侯國的王,名叫乙,因為其地位高,陪葬的禮器一經問世,重新整理了考古界的曆史。

說起1978年的這次重大發現,也是非常具有偶然性的。

這一年的2月,武漢某軍部修理所在擂鼓墩附近擴建廠房,為了加快施工進度,施工隊開山炸石,結果炸出了一個與其他地方不一樣的土層,于是上封包物管理部門前來勘察,結果沒想到,竟然發現了一個震驚世界的古墓。

考古發現的5件文物,1件現代科技無法複制,4件疑似遠古朝代

話說回來,那什麼是建鼓呢?簡而言之,就是一種下端連接配接着一根棍,憑借這根棍被固定在鼓座上,又名懸鼓、足鼓。

那根長直的棍就像一根長長的獨腿,插在鼓座的眼裡。建鼓作為禮器曾為曆代宮廷所用,也被北方一些喇嘛寺院廣泛使用。

二千四百年過去了,這面兩面蒙皮、直徑達80厘米的大鼓早已腐壞,獨留青銅鼓座依然如當年問世時一樣精美絕倫。

它如今安靜地待在博物館的玻璃展示櫃裡,每日任由遊客發出驚歎。

整個鼓座由數十條青銅雕龍互相糾結盤繞而成,遊客不注意細看說明的話,還以為是一件單獨的抽象青銅雕塑。

考古發現的5件文物,1件現代科技無法複制,4件疑似遠古朝代

這件建鼓底座曾參加了不少大型展覽,因而聞名中外。

大家都知道一個公開的秘密——凡是國之重寶,大多時候被帶去外地參展的都是複制品,珍品往往被博物館珍藏起來,輕易不會公開展示。

但面對這件戰國建鼓底座,最頂尖的專家團隊反複研究,也隻能複制出明顯的粗糙“赝品”。

那麼,它的神奇之處展現在哪些細節上面?先來看看它的外觀。

仔細一看,座身上有十六條大龍對稱纏繞,在每條大龍的頭、身、尾部均攀附數條小龍。

龍身上嵌有綠松石,工藝精美到難以訴諸文字和語言。

考古發現的5件文物,1件現代科技無法複制,4件疑似遠古朝代

博物館的從業人員介紹,曾經有無數遊客試圖數清座身上到底有多少條龍,但得到的答案都相同。

有一位外國遊客為之着迷,進了博物館之後在展櫃面前看了一整天也舍不得離開。

與曾侯乙墓出土的其他同類重要文物(曾侯乙編鐘、鹿角立鶴、青銅冰鑒、鹿角立鶴)相比,這件建鼓底座也絲毫不遜色。

據專家透露,這件青銅器使用的是已經失傳的“失蠟鑄造法”。

事實上,很多古代的高精工藝早已失傳,十分可惜,例如曆久彌新的春秋的越王勾踐劍。

考古發現的5件文物,1件現代科技無法複制,4件疑似遠古朝代

這把可稱為春秋“天下第一劍”的兵器是青銅武器中的極品,可惜它的制造技術早已失傳。

02 穿越客泡綠茶的玻璃杯?

接下來要介紹的四件古董都疑似穿越了漫長的時空,他們具有現代的面孔卻有古老的内在。

這四件“穿越作品”的第一件是一隻透明的圓柱形水杯,乍一看上去,這就是現代工藝的一隻普通玻璃杯,材質透明,風格簡約。

在夏日的午後,我們可以用它泡上一杯綠茶,仰卧在清涼的樹蔭下,躲避酷暑,盡情享受片刻的清涼。

讓人們不敢相信的是,這隻杯子居然來自兩千多年前的戰國!

考古發現的5件文物,1件現代科技無法複制,4件疑似遠古朝代

毋庸置疑,這個結論有多家權威機構的鑒定結果為證。

那可是遙遠的戰國時代,人們對兩千四百年前的某戶人家生活場景的想象還保持在“粗陶碗,泥盆,瓦罐”之上。

據鑒定,這隻水杯由巧匠切割、打磨一整塊高純度水晶精心制成。它的透明度很高,完全可以媲美現代高品質玻璃。

1990年,這隻水晶杯在杭州半山石塘村,一時間震動了考古圈。這隻水晶杯高達15.4cm、口徑7.8cm,杯體呈淡琥珀色,光素無紋,造型簡潔。它是迄今為止大陸出土的早期水晶制品中最大的一件。

考古發現的5件文物,1件現代科技無法複制,4件疑似遠古朝代

早在2002年,它就被文物局列入“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可見其珍貴程度,堪稱重寶。

有網友認為,如此造型的水晶杯幾乎與現代工藝無異,也許有穿越客跨越時空去了那個年代,因為沒有燒出玻璃,而又非常想要擁有這樣一隻透明水杯,于是尋來大塊水晶交給巧匠傾心打造而成。

不得不說,新一代網友們的腦洞開得真大,但也不乏趣味。

03 高精度戰國機械齒輪

在常人的潛意識裡,對于機械零部件的認知往往是——不過數百年的曆史。

人們不禁懷疑:兩千多年前的古人會有這樣的技術,制造出如此嚴絲合縫的現代工業标志性産物?

考古發現的5件文物,1件現代科技無法複制,4件疑似遠古朝代

百思不得其解之後,有網友就猜測:這套戰國齒輪“疑似為穿越客的傑作”。這樣的猜測很有市場,很多人參與到熱議中來。

然而,科學分析結果最終推翻了這一猜測——這是一件貨真價實、毫不作假的古老物件。

古人的智慧真是不可小觑,在那個遠古年代,就能制造出這樣精密的零部件。

由小及大,有了如此高技術水準的部件,那個年代的人們可以造出怎樣的大型機器?

04 人間不值得之“扯淡碑”

“扯淡”一詞常被今天的人們挂在嘴邊,意思就是閑扯、胡說。

考古發現的5件文物,1件現代科技無法複制,4件疑似遠古朝代

人們恐怕難以相信這個詞在370多年前的某一場葬禮結束之後,會被一位明朝人作為墓志銘刻在石碑上。

這塊碑在河南淇縣,因為“扯淡”這個亮點而廣被網友所知,很快成為了一個“稀罕”景點。

這塊石碑原本位于當地北關八角樓西祖師廟内,上面沒有墓主人的姓名,也沒有立碑的時間,碑文藏頭露尾,撲朔迷離。

1984年4月,該石碑被遷入摘心台公園。

很多遊客就沖着疑似“穿越客遺言”的看點而去,碑上除了“扯淡”字樣以外,還有一句“再不來了”。

考古發現的5件文物,1件現代科技無法複制,4件疑似遠古朝代

想必墓主人大抵是沒有“過好這一生”,大有悔意之餘,還有一股很明顯的嫌棄的意味。

網友們對于“扯淡”和“再不來了”的了解有很大不同。

從表面來看,可以了解為:墓主對自己的一生不甚滿意,臨到終了還有諸多遺憾。

但如果是從穿越者的角度去想,“扯淡”卻是對那個落後舊社會的嫌棄,想必“他”與之格格不入。

墓志銘的“志”和“銘”其實可分為兩部分,其中“志”用來叙述逝者生平,“銘”多采用韻文評價其一生。

有些墓志銘是由本人在生前就自己準備好的,另一些就是由後人撰寫。

考古發現的5件文物,1件現代科技無法複制,4件疑似遠古朝代

從“扯淡”“再不來了”字樣可見,這是墓主自己準備好的“遺言”。因為“扯淡”二字,這塊石碑被稱為“扯淡碑”。

據專家鑒定,這塊石碑的确是明末年間的老石碑。

那麼,墓主人為何授意後人将這樣的墓志銘刻在碑上呢?“扯淡”這個詞是不是古而有之?

根據語言學家的考證,“扯淡”最早出現于宋朝。

在明朝的一些小說與雜文中,經常能夠看到“扯淡”一詞出現,但在那個時候,“扯淡”的本意卻是:淡化比較濃的東西。

語言總是與時俱進的,後來逐漸被引申出閑扯、胡說的意思。

考古發現的5件文物,1件現代科技無法複制,4件疑似遠古朝代

整塊石碑共計111個刻字,除了非常現代的:扯淡、再不來了,大部分都用文言文詞句來表達。

此外,同樣讓人們生出疑問和無限遐想的是:石碑上還刻着“泰極仙翁脫骨處”。

碑文全文的大緻意思是:我本是北京“水木氏”,于明末甲申年到當地訪道修真,自己的事迹已經被人詳細記載了,是以就不再多說什麼。

多年來,墓主人的身份一直存疑,專家們的意見也不統一。墓主是明朝人無疑,關于他的真實身份,當地民間有兩個說法。

一說,墓主姓沐名懷古,原是明廷命官,後因罪去官入獄,家人為營救他暗中找人替死,助其逃出北京。此後,沐懷古一直在雲夢山中隐居。

考古發現的5件文物,1件現代科技無法複制,4件疑似遠古朝代

另外一種說法:墓主是崇祯皇帝。

這則傳說很有細節,說闖王入京之後,崇祯皇帝沒有上吊自殺,而是趁亂逃走,上吊的那位名叫沐懷古。

崇祯帝随後隐居民間,餘生都頂着沐懷古的名字度過。

而碑上那句“不負三光不負人,不欺鬼神不欺貧”,意思是,沒有辜負老天所托,沒有辜負人民,問心無愧的意味。

當然,這兩種說法都隻是民間傳聞,不可當真。

而因為墓主身份沒有定論,這樣的傳說版本衆多,反而吸引了衆多客人專程前往遊覽,為當地人民創收了一把,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考古發現的5件文物,1件現代科技無法複制,4件疑似遠古朝代

05 青銅遊标卡尺

這件青銅材質的卡尺早為很多人所知,因為他與一位有名的疑似“穿越者”王莽有關。

王莽何其人也?他是衆人皆知的漢末終結者。

54歲那年,王莽完成了從大臣到帝王的身份轉變。這個年紀有點尴尬,在四十可以自稱老朽的古代,他自知時日無多了。

考古發現的5件文物,1件現代科技無法複制,4件疑似遠古朝代

為了在有生之年看到自己的政令有所成就,他有點急于求成,在15年的時間裡,他想要完成150年的事業。

是以,他的一些改革舉措難免脫離了當時的社會實際,失敗也就成了必然的結局。

他被一個商人殺害後,砍下了頭顱,屍身被數十個軍士砍成一堆碎肉,下場非常凄慘。

後來,他的舌頭被割下來,頭顱被人刷上油漆,儲存了270年之久,直到毀于一場意外的大火。

王莽的改革雖然失敗身亡,但不可否認的是,他的一些舉措都很有現代民主精神。

考古發現的5件文物,1件現代科技無法複制,4件疑似遠古朝代

在這個方面,一些近現代學者對王莽的評價頗高,以至于有人猜測他是穿越過去的現

代人。

有網友戲稱,要不是遇到“位面之子”劉秀,王莽應該将帝位和理念傳承下去。如果沒有劉秀,由王莽繼續執政,後世的曆史是否會被改寫?

這樣來看,這把出自王莽時代的青銅卡尺難免引人遐想。

是以,遊标卡尺最早應該不是由歐美人發明,而是我們老祖宗的傑作呢。

考古發現的5件文物,1件現代科技無法複制,4件疑似遠古朝代

結語

曆史總是留下許多匪夷所思的謎團等待後人去解,這也是它的魅力所在。古玩文物作為曆史遺留的實物例證,将一直為人們所熱愛。

讀者們在偶有閑暇的時候,多看看這方面的書籍,多接觸揣摩這些老物件——以古鑒今、修身養性,未嘗不是一件雅事、趣事、有益的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