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這位偉大的女性,先後送丈夫參軍,送兒子參軍,又送孫子參軍

自古以來,當兵打仗雖說是光榮的事,但又苦又累卻也是不争的事實,尤其還要飽嘗生離死别之苦,但是,總有一些人高風亮節,前赴後繼,代代傳承,成為軍人之家。

在東北,就有這樣一位農村婦女,她雖然大字不識,出身貧寒,但卻堅持鼓勵自己的家人積極參軍,從丈夫到兒子再到孫子,一家三代都在她的鼓勵下參了軍。

這位平凡又偉大的農村婦女,名叫李桂蘭。

這位偉大的女性,先後送丈夫參軍,送兒子參軍,又送孫子參軍

時間回到1947年初,東北解放區正如火如荼地開展土改運動,逃荒至此的李桂蘭,與同鄉王興祥結為夫妻,還分到了屬于自己的田地。

本以為好日子就要來了,沒成想國民黨的部隊很快就打了過來,是保衛家園還是繼續逃難?李桂蘭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前者。

當時的她,雖然已經有了身孕,但仍然堅持鼓勵丈夫報名參軍。就在丈夫走後不久,他們的第一個孩子便不幸夭折。丈夫不在,孩子夭折,這巨大的打擊并沒有讓李桂蘭退縮,為了能讓丈夫安心打仗,她選擇一個人承擔這份痛苦。

夫妻二人一别七年之久,直到1953年,李桂蘭才在廣州見到了闊别已久的丈夫。

如果說鼓勵自己的丈夫去參軍是為生活所迫,那送兒子和孫子去參軍,就更展現了李桂蘭心裡流淌的軍人情懷和保家衛國的淳樸情愫。

這位偉大的女性,先後送丈夫參軍,送兒子參軍,又送孫子參軍

1977年,我國恢複了聯考制度,無數學子夜以繼日埋頭苦讀,隻為抓住這來之不易的機會,其中,就有李桂蘭的兒子王榮強。

但是,當時正值中越沖突尖銳的時期,邊境局勢劍拔弩張,李桂蘭在聽聞之後,就勸告兒子放棄考大學的念頭,讓他去當兵,保家衛國。在母親的極力勸說下,王榮強最終放棄了考大學的念頭,轉而參軍,成為了一名運輸兵。

隻可惜,王榮強沒有去前線打仗的機會,三年來一直呆在後勤部門搞運輸工作,直到服役期滿。這時候,他又想到了重拾自己的考學夢。

然而,李桂蘭在知道兒子的想法後,強烈反對,說:“既然參了軍,你就永遠是一名軍人,怎麼能半路當逃兵呢!”就這樣,王榮強又主動申請轉為志願兵,直到1985年正式随軍參戰。

那些年,王榮強一直牢記着母親的囑托,更深知父親曾經的英勇事迹,是以戰場上的他格外勇猛,一度被評為“戰地模範”。而當時在家裡的李桂蘭也沒有閑着,為了讓兒子心無牽挂地打仗,老人家接連寫了好幾封信寄到前線,激勵兒子做一個合格的軍人。

這位偉大的女性,先後送丈夫參軍,送兒子參軍,又送孫子參軍

(圖:李桂蘭和兒子王榮強)

轉眼到了2009年,李桂蘭已經是80多歲的高齡,她又開始琢磨着把自己即将大學畢業的孫子王玉珏送去參軍。聽說部隊在當地征集大學生入伍的消息後,李桂蘭不顧身體不便,主動去給孫子報了名。

其實,王玉珏原本計劃是在當地的一所中學擔任教師,但在奶奶李桂蘭的勸說下,最終去了軍隊報道,穿上了軍裝。

在部隊中,王玉珏繼承了爺爺和父親的傳統,訓練刻苦,表現突出,還憑借自學考入了南昌陸軍學院,此後一直在部隊機關工作。

祖孫三代,都在李桂蘭的勸說下參了軍,而且都表現出色,成為遠近聞名的軍人之家,太不容易了!

後來,李桂蘭的事迹被媒體報道後,老人自豪地對記者說:“戰争年代他們叫俺‘好軍嫂’,和平時期叫俺‘兵媽媽’,現在俺又是‘兵奶奶’。俺家現在3代當兵,隻要國家需要,俺家還要有第4代兵、第5代兵……”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