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了不少世界史圖書,也算是沒有完全白讀、白譯,心裡癢癢的,自己也想寫一本,談談自己感興趣的話題。
如果一切順利的話,我的第一本原創作品《德意志貴族:一部曆史》将由世紀文景公司在2022年夏季推出。
以下是本書前言節選
“我們村裡有個伯爵,是做鮮花生意的,有自己的溫室。”十多年前,來自德國黑森林地區的女大學生桑德拉在一次閑聊時告訴我。當時我在自學德文,桑德拉是我的語言夥伴,我教她中文,她教我德文。
我的大學專業是英文,研究所學生階段讀英美文學,德文是我的另一門愛好。之是以要費很大力氣學德文,是因為我很早就對德國的曆史、地理和文學産生了濃厚興趣。一方面是因為青蔥時讀過的關于“紅胡子皇帝”“卡諾莎之行”“弗裡德裡希大王”的傳說,另一方面是威廉·夏伊勒《第三帝國的興亡》等書籍的影響,再加上當時我對斯蒂芬·茨威格、海涅等人的作品非常喜愛,于是我在大學裡就開始學習這門語言。
不止是德國,我對遙遠的往昔和陌生的國度(long ago,far away)都興緻勃勃。和很多“80後”一樣,我對世界曆史的酷愛還受到《帝國時代》之類電腦遊戲的極大影響。後來我開始翻譯世界曆史題材的書籍,算是把個人興趣與工作結合到了一起。
翻譯曆史書,最難的是什麼?大概要算頭銜、官銜、機構名之類的翻譯,即為陌生的概念“定名”。我個人遇到的最棘手問題,要算Prince一詞的譯法。Prince這個英文詞說得好聽些是雜貨鋪,說得難聽些則是垃圾箱,可以用來翻譯不同曆史時期、不同語言和文化背景的許多不同概念,包括俄文詞Князь(Knyaz,王公、公爵等)、德文詞Prinz和Fürst。英譯者的工作比較輕松,遇到這些詞可以一股腦兒全部譯為Prince,但要如何把五花八門的Prince翻譯成中文,中文譯者就要傷很多腦筋。舉個例子,中文世界裡經常看到把Prinz譯為“親王”“王子”等等,比如海因裡希·馮·克萊斯特的著名戲劇Prinz Friedrich von Homburg常被譯為《洪堡親王》,也有人用《洪堡王子》。這種譯法正确嗎?本書會做專門讨論。讓我把注意力轉向“德意志貴族”這個話題的,最早就是Prinz和Fürst這兩個詞的翻譯問題。
說到貴族,中國讀者最熟悉的大概是英國貴族吧。英國貴族的等級(貌似)十厘清晰簡單:公侯伯子男(當然還有從男爵、騎士等)。實際上,這是在用中國古代的概念來生搬硬套,英國的Duke與Marquis和中國的公侯肯定不能等量齊觀,何況中國的這些概念在不同朝代也不一樣。不過,“公侯伯子男”這一套譯法已經約定俗成,我對它相當尊重,不敢怠慢。
拿“公侯伯子男”去套法國貴族,問題不大,但如果去套德意志貴族,麻煩就來了。因為諸多原因(比如長期的割據導緻諸邦實際上是獨立主權國家),德意志貴族的頭銜和等級比英法複雜得多。比如光是與“伯爵”(Graf)相關的頭銜,就有Graf,Markgraf,Landgraf,Reichsgraf等。因為有特殊的皇帝選舉制度,德意志還有選帝侯(Kurfürst)頭銜,這是英法沒有的。
以上這些問題讓我思考了很長時間,促使我開始集中精力去搜尋和閱讀“德意志貴族”題材的書籍與材料,逐漸寫了一些零星的小文章。大約在2015年,得到世紀文景出版社的編輯章穎瑩的鼓勵,我開始考慮寫一本書來專門探讨“德意志貴族”的話題。也是這個時候,我回想起了多年前的德國朋友桑德拉的話。這引發了我新的興趣:在今日的德意志聯邦共和國,“伯爵”們過着怎樣的生活?在共和體制下,德國還存在“貴族”嗎?他們的自我認知是什麼樣的呢?别人又怎麼看他們呢?
這本書算是我幾年來閱讀和探索的一個小結。我努力給“德意志貴族”這樣一個曆史現象和曆史群體做一個梳理,盡可能關照到政治、軍事、經濟、文化和日常生活等方方面面。這顯然是過于野心勃勃的想法,但我希望盡可能做到客觀,盡可能建構某種系統性的闡述,希望對德國曆史感興趣的讀者會覺得這本書對他們有幫助。我是以譯者的身份開始對德意志貴族産生興趣的,也會帶着譯者的視角,格外注意詞語、概念及其豐富的意義。本書主要是描述性的,不做道德評價。我不會把貴族視為剝削階級來口誅筆伐,因為貴族作為曆史上的社會精英群體,扮演的角色顯然不止是壓迫者那麼簡單。我也不會幼稚到相信貴族的世界都是《唐頓莊園》。我拒絕過于簡單化的、非黑即白的評判。
這本書分成六部分。首先是基礎性的介紹,包括德意志貴族相對于英法貴族的一些獨特之處。第二部分介紹德意志貴族的等級和頭銜,确定若幹概念的譯名,以友善下文。對某些譯名的標明是我個人的決斷,讀者想必會有自己的意見。第三部分大緻按照時間順序,介紹不同曆史時期德意志貴族的生存狀态,在每一個新時代降臨的時候貴族遇到了什麼樣的問題與挑戰,他們又如何面對和解決問題,如何確定本階級生存下去。第四和第五部分不是按照時間順序,而是按照主題來行文,每一章圍繞一個主題,介紹德意志貴族的生活方式和他們的事業與職業。這兩部分通過史料盡量重制貴族的日常生活,比如狩獵、舞會、婚姻。這是我寫作得最愉快的部分,希望讀者會喜歡。第六部分是附錄,介紹德國之外,比如奧地利和波羅的海地區的德意志貴族,并收錄一些其他方面的有趣材料。在部分章節,我借鑒理查德·埃文斯爵士(Sir Richard Evans)的《企鵝歐洲史·競逐權力》的寫法,在開頭先通過一個故事(往往是人物小傳的形式)來引出主題。
寫這樣一本跨越漫長時間、廣袤空間并且話題涉獵廣泛的書,必然會依賴大量已發表的著作和論文。對于我覺得比較重要或者對我幫助較大的幾本書,我會稍作點評。在寫作過程中,我去了德國和奧地利的一些地方旅行,對自己書寫的話題算是有了一些直覺的感受,有幸與國外的德意志貴族史研究者交流,還采訪了一位有哈布斯堡家族血統的奧地利貴族。
翻譯工作還在繼續,從2022年開始,應當會花好幾年時間,連續推出下列翻譯作品。
皇帝:查理五世新傳
預計2022年1月推出
作者: [英]傑弗裡·帕克
出版社: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譯者: 陸大鵬 / 劉曉晖
本書獲獎情況:Aspects of History雜志2020年年度好書;俄亥俄州曆史學會2020年“上一年度卓越成果獎”

查理五世原本隻是尼德蘭部分領地的年輕繼承人,卻因為一系列意外的死亡、婚姻和繼承關系,兵不血刃地成為統治大半個歐洲的偉大君王。他用金錢赢得了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冠冕,又通過戰争和權術讓法王和教宗屈服。他曾努力促成宗教和解,發動十字軍東征,自诩為基督教世界最虔誠、最強大的捍衛者。
盡管查理五世留下了豐富的文獻資料,但他仍然是個難以捉摸的人物。傑弗裡·帕克運用六種文字的存世史料,生動立體地展現了查理五世的一生。查理五世極大地改變了16世紀的歐洲及地中海周邊地區的國際格局,他的一生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當時複雜多變的政治環境:勢力均衡成為近代早期歐洲國際關系的重要議題,美洲登上曆史舞台并日漸擁有影響力,基督徒與穆斯林的戰争還将繼續……
這不僅是一部個人傳記,而且是一部近代早期的世界史。
她說
已經譯好,預計2022年上半年推出。
《紐約時報》獲得普利策獎的兩位女記者,揭露哈維·溫斯坦、激發METOO運動的故事。
葉卡捷琳娜大帝與波将金
這是曆史上最偉大的羅曼史。葉卡捷琳娜大帝是一個激情澎湃的女人,極有政治才幹,同時魅力十足。行事高調浮誇、才華橫溢的波将金公爵是她的一生摯愛、秘密夫君,并且與她一同統治帝國。他倆的戀情如同一場暴風驟雨,他們不得不做好安排,分享權力。波将金得到自由,去愛他的幾個美麗的外甥女,而葉卡捷琳娜大帝有自己的情人。但這兩個“心有靈犀的靈魂”始終愛着對方。蒙蒂菲奧裡運用他倆的書信,把這對情侶和政治合作者的故事講述得躍然紙上,并賦予葉卡捷琳娜大帝和波将金應有的曆史地位:他們是那個時代的巨人,也是神仙眷侶。
本書評價:
“曆史上最偉大的愛情故事之一,可以與拿破侖和約瑟芬、安東尼和克利奧帕特拉的故事相提并論……美妙無比,對細節的把握極佳,文采斐然。”
——《經濟學人》
“如果你想讀精彩的優質曆史書,那就是這本了。年度好書。”
——安東尼娅·弗雷澤
“令人手不釋卷……驚世駭俗、香豔而扣人心弦。年度好書。”
——安東尼·比弗,《星期日郵報》
“相當美妙的書……”
——米克·賈格爾,《星期日泰晤士報》
白莫卧兒人
已經譯好,預計2022年下半年推出。
本書榮獲2003年沃爾夫森曆史獎。
威廉·達爾林普爾作品。這是我以前采訪他的文章:
采訪印度通威廉 達爾林普爾
詹姆斯·阿基利斯·柯克帕特裡克是英國派駐海德拉巴的尼查姆朝廷的代表。1798年,他偶然瞥見一位美麗的年輕莫卧兒貴族女子,海爾·妮薩(意思是“最優秀的女人”)。詹姆斯愛上了海爾,為此沖破了重重阻撓,皈依伊斯蘭教,與她喜結連理。他還同意成為雙面間諜,為尼查姆服務,去反對他的雇主東印度公司。
但柯克帕特裡克的故事并非孤例。在他生活的時代,在印度的每三個英國男人當中就有一人與印度女性共同生活,很多英國人還接受了印度的生活方式、服裝、習慣,乃至宗教。他們跨越文化的鴻溝,成了“白莫卧兒人”。
這個浪漫的、以悲劇告終的愛情故事,跨越了被禁止跨越的邊界,發生在一個幾乎完全沒有得到曆史學探索的世界裡。威廉·達爾林普爾這部叙述曆史的傑作,讓這個滿是宮廷陰謀、後宮政治和諜報活動的有趣世界重新煥發了生機。
無政府:東印度公司的崛起
威廉·達爾林普爾作品,已經譯好,預計2022年下半年推出。
1765年8月,東印度公司打敗了年輕的莫卧兒皇帝,強迫他在帝國最富庶的幾個省份建立一個新政府,交給英國商人管理。英國商人借助一支冷酷無情的私營軍隊來征稅。在今天,我們會把這種情況稱為“強制私有化”。
根據東印度公司的創辦特許狀,它有權“對外開戰”。它也始終運用暴力手段來達到自己的目的。上述新政府的建立,标志着東印度公司再也不是一家傳統的經營絲綢與香料的國際貿易企業,而是變成了一種極不尋常的新事物:它是侵略成性的殖民主義勢力,但僞裝成一家跨國公司。在不到四十年的時間裡,東印度公司訓練了大約20萬人的安全部隊(兵力相當于當時英國陸軍的兩倍),征服了整個南亞次大陸,先是占領孟加拉,然後在1803年攻克莫卧兒帝都德裡。随後,東印度公司的勢力範圍不斷擴張,直到喜馬拉雅山脈以南的幾乎整個印度都實際上處于倫敦一間董事會辦公室的掌控之下。
《無政府》講述了一個不尋常的故事:全世界最光輝璀璨的帝國之一如何土崩瓦解,然後被一家缺乏監管的私營公司取而代之;這家公司的總部設在數千英裡之外一套隻有五扇窗那麼寬的小辦公室裡,并且隻對身在遠方的股東負責。本書是威廉·達爾林普爾迄今為止最雄心勃勃的一部著作,他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娓娓道來,講述東印度公司的故事,并借助第一個全球企業霸權的曆史,發出極具現實意義的警示。
不審慎的國王:腓力二世傳
傑弗裡·帕克作品,已經譯好,預計2022年下半年推出。
傑弗裡 帕克是俄亥俄州立大學梅爾尚國際安全研究中心的“安德雷亞斯·多爾帕倫”講席教授。他于2012年榮獲“喜力曆史獎”。他著作頗豐,包括具有開創意義的《全球危機:十七世紀的戰争、氣候變化與大災難》(耶魯大學出版社,2013年),該書榮獲美國軍事曆史學會的“最佳圖書”獎,并于2014年獲得英國學術院獎章;《腓力二世的大戰略》(耶魯大學出版社,1998年)獲得“塞缪爾·艾略特·莫裡森”獎;《軍事革命》(1988年)獲得美國軍事研究所的“最佳圖書”獎和技術史學會的“最佳圖書”獎。
這部扣人心弦的新傳記的基礎,是傑弗裡·帕克在曆史檔案方面的驚人發現(多達3000份文獻,自1598年腓力二世駕崩以來就無人讀過)。作者對西班牙曆史上最著名的國王、他遇到的挑戰和他那些受到誤解的失敗,作了修正性的新解讀。
無垠之海:世界大洋史
大衛·阿布拉菲亞作品,翻譯中,預計2023年推出。
他的前一本巨著《偉大的海 : 地中海人類史》已經有中文版。
在人類曆史的大部分時間裡,海洋是不同民族之間進行遠途貿易和交流(包括思想、宗教和商貿的傳播)的主要途徑。這部鴻篇巨著跟蹤了人類在世界各大洋周邊以及跨越大洋的運動與交流互動的曆史,詳細闡述了從最早航海者的時代一直到今天,我們與大洋的關系。本書從最早的航海社會開始,即太平洋上的波利尼西亞人,他們在羅盤發明的很久以前就擁有依賴直覺的航海技能;本書的結尾則談到了今天的巨型遊輪和集裝箱船,當今世界貿易的90%仍然是由集裝箱船承載的。
在這樣的起點和終點之間,大衛·阿布拉菲亞描述了商人、探險家、海盜、制圖師和旅人如何追尋香料、黃金、象牙、奴隸、可供定居的新土地和對于更遠方的知識。本書跳出了歐洲中心主義的窠臼,強調了來自其他大洲的航海者發揮的作用。本書展示了商人如何從阿拉伯半島和非洲的海岸前往中國南方和日本,通過他們的旅行将印度洋和太平洋西部連通,并将半個世界連接配接起來。在大西洋上,許多民族曾在大洋上尋找新的土地,從早期的維京冒險家到強大的葡萄牙海洋帝國,以及波濤之上紛至沓來的西班牙、荷蘭和英國統治者。
在這部關于人類與大洋的不尋常的叙述中,阿布拉菲亞展示了海上網絡如何從許多單獨的地點成長起來,組成跨越全球的聯系網絡的連續統一體。這是一部最為浩浩湯湯的史書,并且采納了令人振奮的新視角,不是像絕大多數的全球史一樣從陸地的視角,而是從無垠大洋的視角審視曆史。
權力與王座:中世紀新史
丹·瓊斯新作。
被遺忘的軍隊:
不列颠的亞洲帝國及其對日戰争
克裡斯托弗-貝利和蒂姆-哈珀被公認為是世界上兩位領先的印度和東南亞曆史學家,他們在各自的領域都有廣泛的著作和研究。
克裡斯托弗-貝利是劍橋大學帝國和海軍曆史的維爾-哈姆斯沃思教授,也是劍橋大學聖凱瑟琳學院的研究員。他的著作包括《帝國子午線》、《印度社會與大英帝國的形成》和《現代世界的誕生,1780-1914》。
2005年6月,克裡斯托弗-貝利因其對曆史寫作的貢獻而獲得沃爾夫森曆史獎。
蒂姆-哈珀是劍橋大學曆史學進階講師和劍橋大學馬格達林學院的研究員。他是《帝國的結束和馬來亞的形成》的作者。
熱愛一切long ago和far away的東西
我的新浪微網誌、豆瓣:陸大鵬Ha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