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扒開花園口大堤的國民黨師長,他起義後反叛,最終下場如何

抗戰時期,國民黨軍隊對日作戰勝少敗多,在蘭封會戰中,國民黨15萬大軍對抗土肥原第14師團的2萬日軍,不但沒能吃掉日軍,反被日軍打得狼狽不堪,甚至不得不扒開黃河大堤以拖住日軍前進。

扒開花園口大堤的國民黨師長,他起義後反叛,最終下場如何

1938年6月,在土肥原第14師團的猛攻之下,開封淪陷已成定局,繼而鄭州危急,武漢也為之震動,黔驢技窮的蔣某人竟然想到了以水代兵,扒開黃河大堤以拖慢日軍進軍的速度。

那麼扒開黃河大堤的哪一段呢?由誰去執行呢?蔣某人先是向駐守在趙口大堤的商震部下令,這個商震知道扒開大堤的後果,在執行時選擇在泥沙淤積的地方動工,進展十分緩慢,這是變相的抗命。

蔣某人知道在趙口大堤行不通,就把任務交給了駐守在花園口附近的蔣在珍,後來蔣在珍通過研究,把掘堤位置選在了趙口以西的花園口,經過2天2夜的挖掘,于1938年6月9讓淩晨,花園口大堤被掘開。

花園口決口導緻了數十萬人的死亡,受其災害的百姓難以計數,這次事件下令的是蔣某人,執行的是蔣在珍,兩人一起導演了這場“天災”,并且還把賬算到了日軍頭上,不得不說蔣某人手段高明。

在花園口大堤被扒開的當天上午,蔣在珍發了封電報給蔣某人,蔣在珍在電報中稱,日軍三架轟炸機炸開了花園口,他自己正在率領部隊搶修決口,之後國民黨的通訊社均宣稱是日軍炸開了花園口。

作為扒開花園口大堤的執行者,蔣在珍的下場如何呢?在抗戰時期蔣在珍得到重用,并且他的表現還不錯,扒堤的時候他是國民黨新8師的師長,之後被調往陝西韓城守衛禹門,也叫龍門。

該地是陝晉兩省的交通要道,此地如果丢失,對陝甘甯邊區将造成不可估量的影響,1938年12月26日,日軍出動了兩個聯隊及一個大隊,再加上5000僞軍一起向新8師防守的陣地進攻。

蔣在珍指揮新8師官兵奮勇抵抗,打退日軍70多次進攻,前沿陣地的官兵傷亡達70%以上,其中一個加強排全部戰死,更有一名戰士受傷腸子流了出來,把腸子纏在腰上繼續作戰,直至犧牲。

在新8師的頑強阻擊下,日軍始終不能越過黃河,第二戰區的右翼得到了保障,也間接地保衛了陝甘甯邊區,新8師此戰的成績得到了國共雙方的認可,從這點來說蔣在珍是抗日有功的。

此後蔣在珍率領新8師參加了反攻桂林、全州等戰役,在和日軍的戰鬥中打得全軍覆沒,1947年,蔣在珍被晉升為中将,調任辦公廳中将參議員,這樣明升暗降讓蔣在珍十分氣惱,沒有去上任。

1949年,在國民黨敗退之其前,蔣在珍被重新啟用,擔任貴州第二綏靖區副司令,在貴州解放前夕他随部起義,在新中國擔任遵義剿匪委員會副主席,1950年,蔣在珍卻土匪反叛。

扒開花園口大堤的國民黨師長,他起義後反叛,最終下場如何

蔣在珍此舉是自掘墳墓,1952年9月14日,蔣在珍在遵義紀念廣場受到公審,被判槍決,随即在南側的一塊空地上,蔣在珍被就地槍斃,終年56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