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隻帶7000“白袍軍”打敗一個國家,陳慶之是如何成為“軍神”的?

一生征戰,多為以少勝多,常設奇謀。既能北掃河洛又可揮師馳騁邊陲。北伐之戰,可謂氣吞萬裡如虎。就連毛主席在讀他的傳記是都為之神往。隻帶七千白袍軍,遇一城破一城,殺的敵軍是聞風喪膽。看到白袍軍,那麼這個人也就呼之欲出了,沒錯,他就是陳慶之。

陳慶之,字子雲,義興國山(今江蘇宜興西南)人,南北朝時期梁朝傑出的軍事家。

隻帶7000“白袍軍”打敗一個國家,陳慶之是如何成為“軍神”的?

陳慶之自幼時便成為了蕭衍的随從。當時圍棋風靡一時,蕭衍更是通宵達旦而弈。其餘的随從皆已休息,唯陳慶之不睡,招之即到,是以蕭衍對其甚見親賞。

到了南齊末年,東昏侯蕭寶卷為政殘暴,至使陳顯達、裴叔業、崔慧景等名将先後反叛。南齊永元二年十一月,蕭衍(時為雍州刺史)也起兵反齊,陳慶之随蕭衍一直攻克建康。天監元年,蕭衍代齊稱帝,國号梁,是為梁武帝。陳慶之被任命為主書,在任期間,他散财聚士,常思效用。

隻帶7000“白袍軍”打敗一個國家,陳慶之是如何成為“軍神”的?

魏王

在普通六年時,陳慶之的軍神之路也慢慢開始了。當時的北魏徐州刺史元法僧進行叛亂沒有成功,為了自保,他在彭城投降了梁國,并且請求梁武帝能夠派兵前去接應。梁武帝以陳慶之為武威将軍,與胡龍牙、成景俊率梁軍前去接應。回軍後,陳慶之任宣猛将軍、文德主帥,并率2000人送豫章王蕭綜入鎮徐州。

五月時,魏國派安豐王元延明、臨淮王元彧率兩萬兵馬前來進攻。元延明派他麾下的将領丘大千築壘,用來切斷梁軍的進攻線路。陳慶之率軍直逼,兩軍交鋒下,魏軍便有了崩盤之勢。

隻帶7000“白袍軍”打敗一個國家,陳慶之是如何成為“軍神”的?

陳慶之

可令人沒想到的是,六月,蕭綜乘夜棄梁軍降魏。天亮後,梁軍尋蕭綜不見,卻見魏軍在城外說:“汝豫章王昨夜已來,在我軍中,汝尚何為”!梁軍遂潰散。魏軍入彭城,乘勝追擊梁兵,複取諸城,至宿豫而還。梁軍損失十之七八,隻有陳慶之斬關夜退,所部得以全歸。

随後的一年,魏梁之間有爆發了戰争,陳慶之作為假節、總知軍事,跟随着安西将軍出征壽春。短短時間陳慶之便拿下了兩座城池,随後的幾月時間裡陳慶之可謂是越戰越勇。當作戰結束後,梁軍攻下了五十二座城池,俘虜了75000餘人。陳慶之也憑借着此次的功績轉為了東宮直閣,更是被賜爵關中侯。

随着時間的推移,到了北魏後期的時候,那時北魏的朝政已經開始腐敗了,民族沖突和階級沖突越來越激烈。大通二年,北魏發生内亂,鎮壓叛亂的爾朱榮大肆屠殺北魏皇室,魏北海王元颢以本朝大亂為由降梁,并請梁朝出兵助其稱帝帝。出于戰略上的考慮,梁武帝以元颢為魏王,并以陳慶之為假節、飙勇将軍,率兵7000人護送元颢北歸。

大通元年四月,陳慶之率軍一直打到荥城(今河南商丘東),魏将丘大千率領着七萬人的軍隊來抵抗陳慶之,陳慶之率軍進攻,一日之内便攻下三城,迫使丘大千不得不投降。

隻帶7000“白袍軍”打敗一個國家,陳慶之是如何成為“軍神”的?

元颢遂于睢陽(今河南商丘南)城南稱帝。授予陳慶之使持節、鎮北将軍、護軍、前軍大都督。時魏濟陰王元晖業率羽林軍2萬來援,進屯考城(今河南民權東北)。考城四面環水,守備嚴固。陳慶之命部下在水面築壘,攻陷其城,全殲2萬,俘元晖業獲,租車7800輛。

随後陳慶之帶領着軍隊直奔洛陽而去,所過之處,魏軍更是一一投降,足以說明陳慶之威勢的可怕了,但這還不算結束。元颢攻占梁國後,封陳慶之為衛将軍、徐州刺史、武都公,命其繼續督軍西上攻荥陽。在攻克荥陽後,元天穆率兵圍城,陳慶之遂率3000精騎背城而戰,大破之,魯安于陣前投降,元天穆、爾朱吐沒兒單騎獲免。陳慶之收繳荥陽的儲備,牛馬谷帛都不可勝計。陳慶之旋即進攻虎牢,爾朱世隆不敢戰,棄城而逃,梁軍俘魏東中郎将辛纂。

隻帶7000“白袍軍”打敗一個國家,陳慶之是如何成為“軍神”的?

此戰後不久,陳慶之又率軍進擊大梁、梁國,皆克之。梁武帝聞訊後,再次親書诏書進行嘉勉。陳慶之和部下皆穿白袍,一路上所向披靡,是以洛陽城中童謠曰:“名師大将莫自牢,千兵萬馬避白袍”。陳慶之又以7000之衆,從铚縣至洛陽,前後作戰47次,攻城32座,皆克,所向無前。也正是這7000白袍軍鑄就了陳慶之無敵的威名,陳慶之與這7000白袍軍也在曆史上留下了濃重的一筆。

大同五年(公元539年)十月,陳慶之去世,時年五十六歲。梁武帝以其忠于職守,戰功卓著,政績斐然,追贈他為散騎常侍、左衛将軍,鼓吹一部,谥曰“武”,還诏令義興郡發500人為其會喪。長子陳昭嗣。

隻帶7000“白袍軍”打敗一個國家,陳慶之是如何成為“軍神”的?

陳慶之性格祗慎,且生性節儉,不做什麼奢侈之事。他對人和善,對自己的部下更是愛護,能夠得到手下士兵誓死追随,而他也并非出身達官貴族,完全是寒門出身。可以說,陳慶之的地位完全是靠他自己一步一個腳印走出來的。這就是陳慶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