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千年前的一群猶太人,不遠萬裡遷入我國,至今仍不願離去

引言

王維詩人曾在《息夫人》一詩中寫道“莫以今時寵,難忘舊日恩”來表達中華民族知恩圖報的品格和特性。在中華民族融合發展的漫長曆史中,曾經幫助很多外來民族渡過難關,赢得的贊譽不勝枚舉。如今曾經被我們救助過的民族,也為我們做出了很大的回報,在我國需要他們的時候,他們也感念中華民族對他們做出的幫助,是以也反過頭來幫助我們。

千年前的一群猶太人,不遠萬裡遷入我國,至今仍不願離去

在很多年前有一群猶太人,他們不遠萬裡從西方來到了我國,當時他們是為了做生意,但是數千年過去了,他們已經紮根在了中國的土壤,直到今天,依然生活在我國,成為了中華民族大家庭的一部分。我們都知道,猶太人在二戰之後,建立了以色列,全球各地的猶太人二戰後都回到了以色列。

但是唯有紮根在中國的那一部分猶太人,至今還留在我國沒有回去。經過上千年的演化和發展,他們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習慣已經和傳統意義上的中國人沒有什麼差別了。雖然還保留了部分猶太人的習俗,但是早已經是我們中華民族的一部分,并且他們在自身的觀念中,也認可自己的祖國是中國。

千年前的一群猶太人,不遠萬裡遷入我國,至今仍不願離去

可能很多人都不相信,上千年過去了,如今的猶太人,怎麼還會知道當初有一批猶太人來到我國,并且紮根在我國呢?這件事情說起來也是十分的蹊跷。國内很多人都知道,在民國的時候很多猶太人為了躲避戰亂,從遙遠的西方來到了我國,但是他們不是無意間路過我國并且在我國定居的,而是與我國的猶太人援助會取得了聯系,才果斷的定居在我國,民國時期來到我國的那一批猶太人,同樣沒有回到以色列,至今還定居在上海。他們隻是讓外界知道自己曾經是猶太人,如今已經是一名中國人了,并且完全認可了中國是他們的國家,是他們的祖國。

而千年前來到我國的猶太人定居到了如今的開封市,但是由于缺乏史料的記載,我們隻能夠從如今猶太人口口相傳的描述中,了解到當初發生的事情。從他們的口述中我們可以得知,最早來到中國這一批猶太人,是在公元九世紀的時候,當時隻有寥寥的數百人。

千年前的一群猶太人,不遠萬裡遷入我國,至今仍不願離去

後來直到宋朝的時候,我國的經濟快速發展,尤其是造船技術的進步,讓我們與西方國家的交流越來越頻繁。到那個時候,猶太人才開始有規模的遷移到我國。猶太人他們的祖先原本定居在如今的中西亞地區,随着我國不斷開拓絲綢之路,這群擅長做生意的猶太人,便沿着絲綢之路一路向東,最終來到了我國。

再加上宋朝的時候開封作為首都,是全國乃至全世界最繁榮的地區,是以猶太人便定居在了開封,而這一定居便是數上千年之久。剛開始的時候他們由于民族文化不同,是以與中國人保留了一些界限,很多中國人也認為他們是一批特殊的存在。但是随着上千年的演化,他們慢慢與當地的中國人通婚,慢慢的融入到了中華民族大家庭當中。如今他們作為猶太人的體征,早已經不是那麼明顯,而且很多人已經不記得他們曾經的來曆,隻是把自己當作一名普通的中國人看待。

千年前的一群猶太人,不遠萬裡遷入我國,至今仍不願離去

一直等到20世紀80年代的時候,我國醫學部門,在進行基因測序的時候才發現,這支特殊的群體與中國人的基因有些許的不同,是以才了解到,他們是數千年前遷入到我國的猶太人。但是即便有些許的差異,但總體上已經被完完全全的中國化了,早已經看不出來原來的基因成分有哪些了,他們看起來就和我們普通的中國人一樣。

随着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人們的通訊技術也越來越發達,世界各地的猶太人,都聽說了這支曾經流落到中國的猶太人。他們還曾經邀請過一部分人,到以色列去生活,但是對于這些習慣了中國生活的猶太人來說,他們早已經完全融入了中國。是以他們沒有選擇去以色列,而是留在了中國。

千年前的一群猶太人,不遠萬裡遷入我國,至今仍不願離去

如今,全球各地的猶太人依然十分感激中國當年收留了他們,是以,也對我們做出了很大的貢獻與回報。在十幾年前,西方國家把持了全球最先進的采砂技術,并且将技術封鎖,不願意讓我們學會。可是,以色列卻不顧西方國家的反對和封鎖,悄悄将這門技術引進到了我國,讓我國在采沙領域瞬間崛起,成為全球領先的國家。

結語:

“但行善事,莫問前程。”正是中華民族的包容性與友善性,我們才能夠在全世界廣泛的交友,才能夠與全世界衆多愛好和平的國家建立起密切的合作夥伴關系。同時,我們也不得不感慨中華民族和中華文化的包容性與開放性,連民族意識如此之強的猶太人,都可以實作徹底的中國化,這不正是中華民族和中國文化包容性強的展現嗎?

資料來源

王維《息夫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