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五國伐齊後,齊國是怎麼通過“小富即安”讓自己走向滅亡的?

夢歸隴原東,文史盡辰

(夢歸秋辰:第298期)

在戰國中後期,如果說有一個諸侯能夠與秦匹敵,那麼這個諸侯國就是齊國。曾經齊國名将匡章率領齊軍一舉打敗秦軍,同時稷下學宮也為齊國培養了大量人才。同時齊國位于東海之國富庶一方,是以也不會像趙國一樣被秦國活活拖垮。

五國伐齊後,齊國是怎麼通過“小富即安”讓自己走向滅亡的?

齊國都城臨淄

但是人要作死,上天都攔不住,而這個人就是齊湣王。其實不管春秋還是趙國,基本都沒有諸侯敢滅其他諸侯,當初南韓滅了鄭國,讓南韓的變法毀于一旦。即使後來秦國發動對韓的滅國戰争,也是因為秦軍能碾壓其他諸侯。

那麼有人會說中山國,這是因為中山國本來就是白狄建立的國度,而自從齊桓公尊王攘夷開始,夷狄就被視為外敵。是以即使局勢緊張,趙國也不放松對匈奴的抵禦,而燕國更是修建長城抵禦夷狄。

五國伐齊後,齊國是怎麼通過“小富即安”讓自己走向滅亡的?

中山國

而齊湣王最終引發五國伐齊,最終還是齊國名将田單用火牛陣和百鳥朝鳳之計才讓齊國轉危為安。而這時候齊國應該養精蓄銳以圖自強,當然齊國也是這麼做的,隻不過齊國的自強不再是争霸天下而是固守一方。

這一點齊王建和他的舅舅(君王後的族弟)後勝一拍即合,當初秦趙鏖戰于長平,齊國君臣在發财。後來秦始皇滅掉三晉的時候,齊國也在發财。再後來項燕與王翦生死拼殺并向齊王求援的時候,齊國也在發财。

五國伐齊後,齊國是怎麼通過“小富即安”讓自己走向滅亡的?

齊國“聚寶盆”

我們有一句話:有錢能使鬼推磨。這句話對于齊王建和後勝來說簡直是至理名言,于是當别的諸侯國陸續被滅時,齊國沉醉于自己的經濟發财夢。最終當秦軍兵臨城下時,齊國拿出去齊湣王時期才有實力:六十萬雄兵、不計其數的财富。

然而齊國忘了,這時候秦國已經帶甲百萬,以華夏之地敵一隅之地。實力先不說,就是開戰之前,齊國将士已經慌了。畢竟大家不是傻子,以卵擊石的炮灰誰也不願意去當。最終這些在秦軍面前是如此的不堪一擊,而齊國也成為了最快滅亡的諸侯之一。

五國伐齊後,齊國是怎麼通過“小富即安”讓自己走向滅亡的?

秦銳士

我們回過頭看,齊國積攢的财富有什麼用,全部悉數被秦國納入囊中。齊國用自己的行動生動說明一個道理:我們不生産财富,我們隻是财富的搬運工。其實對于六國其他宗族又何嘗不是如此,傾巢之下豈有完卵。而這些财富不光沒有給自己的宗族帶來好運,而且還招來了無故的禍端。

其實一個君主應該着眼于天下和未來,如果隻在利益的漩渦裡,注定難有作為。因為你的眼界和雄心決定了你的高度和未來,比如乾隆沉迷于自己高超的“以貪斂财”,用和珅搜刮然後兒子一鍋端。但卻不想到,清朝的敗亡就是從乾隆開始的。畢竟乾隆隻看到權術和朝堂,卻沒有看到自己的權術對于天下的傷害,對于民心的傷害。

五國伐齊後,齊國是怎麼通過“小富即安”讓自己走向滅亡的?

權術誤國

而曆史上那種用奸佞權衡的人,幾乎都無一例外加速着王朝覆滅的步伐。相反像唐太宗這樣任用賢臣的君主,卻将天下開辟出了一番新氣象。這其實就像人生一樣,歪門邪道比正途更快成功,但這樣的成功卻很難長久,不是嗎?

是以,我很佩服古人對于君主的稱謂:真龍天子。龍者,禦天地萬物,有吞吐天地之志,胸懷辰宇之心,普度衆生之德,心系天下之仁。這恐怕就是那個設立君主為真龍天子的人,對于後世君主最美好的期望吧。

五國伐齊後,齊國是怎麼通過“小富即安”讓自己走向滅亡的?

龍禦萬物

用文化點亮生活,用曆史回顧人生。我是夢歸秋辰,謝謝大家的閱讀和鼓勵。如果大家喜歡,請給個關注,謝謝大家!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