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待在機器的迷境裡,把其他一切都忘掉|一周新書推薦

記者 | 潘文捷

編輯 | 林子人

1《明亮的時刻:單讀28》

待在機器的迷境裡,把其他一切都忘掉|一周新書推薦

吳琦 主編

單讀 | 上海文藝出版社 2021-11

這本mook用電影劇本合集的方式,關注當代青年女性導演的創作和處境。本書中的五個劇本節選或全本屬于五位當代青年女導演的處女作或者代表作。其中有滕叢叢的《送我上青雲》,講述有新聞理想的患癌女性記者為生存而接下給人寫自傳的工作;楊明明的《柔情史》,展現北京胡同裡一對母女之間的沖突;韓帥的《一九九九》講述了一個女孩在情窦初開時面對的情感糾葛和親人的衰老離世;黃绮琳的《金都》講述了一位為真假結婚而發愁的女性;王麗娜的《第一次的離别》則是她獻給新疆和童年的一首長詩,這片土地的詩意是作品的源頭。

除了劇本以外,本書還收錄了導演們的創作談。此外還有女性藝術家、作家創作的影像作品、小說、随筆和評論,不同的角度去探讨女性世界,發出女性的聲音。

《流亡者的夢》

待在機器的迷境裡,把其他一切都忘掉|一周新書推薦

[阿根廷]曼波·賈爾迪内裡 著 範童心 譯

上海譯文出版社 2021-12

按照作家伊格納西奧·泰博的說法,“阿根廷新的叙事小說中最精彩的作品都是在軍事政變後創作出來的或者是在國外廣為流傳的。”阿根廷作家曼波·賈爾迪内裡就曾有過一段流亡經驗,1976年,阿根廷國内爆發了軍事政變, 和其他被迫害的知識分子一樣,賈爾迪内裡流亡至墨西哥,一去就是近十年的時間。

1983年,賈爾迪内裡的代表作《熱月》獲得了墨西哥“國家小說獎”,這本書的背景就是1977年軍人獨裁下的阿根廷。《流亡者的夢》則是一部短篇小說集,其中的25個故事也有着流亡經曆、軍事獨裁者、童年回憶等主題,作者也在其中向博爾赫斯等拉美文學大師們緻敬。

《裡約折疊:追擊貧民窟毒枭》

待在機器的迷境裡,把其他一切都忘掉|一周新書推薦

[英]米沙·格蘭尼 著 吳桑雨 譯

理想國 | 海南出版社 2021-11

這本書的主人公是南美洲最大的貧民窟羅西尼亞毒品集團的首領——内姆,他是羅西尼亞“實際上的總統和總理,是這個中型城市裡掌握權勢的商人”,但是在媒體的描述裡,他也是巴西人民的“頭号公敵”,是全巴西最想要逮捕的人。調查記者、曆史學家米沙·格蘭尼給服刑中的内姆做了多次訪談,還采訪了他的家人朋友,與他相關的政治家、商人、警察以及敵人。

書中講述了内姆作為一個貧民窟之子如何崛起,在不到六年的時間裡,成為一個“帝國”帝王的經曆,在此過程中,也通過這位貧民窟毒王的經曆描述了裡約這座城市的貧窮、暴力、貪婪和政治陰謀,展示出當政府試圖用各種方式侵犯羅西尼亞的自治權時會産生怎樣的後果。作者認為,“這個故事在某種程度上能反映當代巴西的本質。”

《情理與正義》

待在機器的迷境裡,把其他一切都忘掉|一周新書推薦

汪丁丁 著

世紀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1-10

這本書的内容出自經濟學家汪丁丁近年為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開設的EMBA課程。在自序中汪丁丁稱,經濟學家亞當·斯密在格拉斯哥大學上課時,首先講“自然神學”,其次是“道德哲學”,再次是“政治哲學與法哲學”,最後才談“經濟學”。而當代中國社會,則處在“文化—政治—經濟”三重轉型期,是以,倫理的、經濟的、政治的,就是中國現象的發生學視角。

之是以倫理學應該成為首先要考慮的事,是因為汪丁丁認為,轉型期中國社會的經濟學基本問題是如何實作潛在交易機會。僅當交易雙方有最低限度的信任感(也就是倫理關系),潛在交易機會才可能實作。他談到,一些聽了課程的朋友們認為他講的倫理學應成為EMBA學員的首要課程。此外汪丁丁在書中還推薦了邁克爾·桑德爾的正義演說、龍蝦教授喬丹·彼得森的《人生十二法則》和《意義的地圖》等作品。

《運氣的誘餌: 拉斯維加斯的賭博設計與失控的機器人生》

待在機器的迷境裡,把其他一切都忘掉|一周新書推薦

[美]娜塔莎·道·舒爾 著 李奇 譯

理想國 | 民主與建設出版社 2021-12

“有一點很多人總是不明白:我賭博不是為了賺錢。”一位采訪者對這本書的作者紐約大學文化人類學副教授娜塔莎·道·舒爾說,賭博隻是為了繼續玩下去,為了待在機器的迷境裡,把其他一切都忘掉。文化曆史學家傑克遜·李爾斯有一本關于美國賭博文化的作品《空手套白狼》(Something for Nothing),其中談到,定義國家性格的,是“運氣(chance)文化”和“控制(control)文化”之間的張力。前者的典型是投機的騙子,後者的典型則是擁護新教工作倫理的自律者。但在機器賭博者那裡,他們與兩者都無關,因為目标不是赢,而是繼續玩下去。為什麼賭博上瘾的人為了能不間斷地遊戲,連尿都撒在杯子裡?就是因為他們把賭博看作“通往更廣闊世界的一個入境口岸”。

社會學者鄭也夫在《後物欲時代的來臨》裡曾經談到,溫飽解決以後,我們将會遭遇精神空虛。但是,有了瘾就不會空虛了。沒有上瘾,不僅仍然有可能陷落到空虛當中,甚至也難以和一種行為模式系結到一起。現代人大規模地、義無反顧地投入到“瘾”當中,是有着深刻的原因和功能的。《運氣的誘餌》就向我們展示了,為何賭博者是原子化時代裡每個個體的命運縮影。

《伊朗:被低估的文明與未完成的變革》

待在機器的迷境裡,把其他一切都忘掉|一周新書推薦

[英]邁克爾·阿克斯沃西 著 趙乙深 譯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21-12

說到伊朗,很多中國讀者可能會首先想到美國給它的“邪惡軸心”标簽。很長時間以來,伊朗都被西方媒體妖魔化了,即使是在中國,人們也對這個國家也有很多誤解。其實,波斯民族與中華民族的曆史遭遇十分相似——都有着輝煌曆史和偉大文化,在近代都曾經經曆過國力衰弱和遭受欺淩的過程。對伊朗來說,它先後成為帝國争奪勢力的舞台、被掠奪石油的國家和美國的冷戰工具,這些曆史都讓伊朗人感到深受傷害。

我們對處于東西方文化交彙點上的這個國度究竟知道多少?本書從古代伊朗和伊斯蘭化的伊朗、薩法維王朝和來自西方的影響、巴列維王朝談到1979年革命以及兩伊戰争、拉夫桑賈尼、哈塔米、戰後重建及改革,以及艾哈邁迪内賈德、魯哈尼和當今伊朗。本書以問答的形式串起了伊朗的曆史,适合史學愛好者和國際關系愛好者閱讀。

《古典樂的慰藉: 從耳朵到心靈的聆賞入門》

待在機器的迷境裡,把其他一切都忘掉|一周新書推薦

韓嘉天 著

中信出版集團 2021-11

音樂誰都能聽,因為它可以讓人直接體驗,帶來心理乃至生理的震撼。但是光憑着感性聽音樂,隻是聽一聽熱鬧,難以洞悉其門道,要想深入其中則更需科學精神。

《古典樂的慰藉: 從耳朵到心靈的聆賞入門》是一本給古典音樂初級鑒賞者的入門讀物。作者從音樂的體裁、樂器開始講起,談到節奏、旋律、情感,随後又給讀者普及古典音樂作品中動機或主題的浮現,用文字來捕捉音樂的奧秘,向讀者一一剖析。書中的舉例大多來自普及程度比較高的作曲家及其作品,令讀者感到親切。此外這本書還像《小說藥丸》一樣,附贈了主題各異的曲目處方。

《什麼造就了城市》

待在機器的迷境裡,把其他一切都忘掉|一周新書推薦

[美]喬納森·羅斯 著 謝幕娟 譯

後浪 | 北京時代華文書局 2021-12

是不是完全沒想到巴赫《平均律鋼琴曲集》還能影響到這本書?誠然,大家都說音樂是流動的建築,誰能想到,現代城市規劃的問題也能從音樂理論裡找答案呢?這本書的作者、美國建築師協會榮譽院士喬納森·羅斯提出,世界上最早的城市和巴赫的音樂一樣,圍繞教堂和廟宇而建,飽含智慧和神聖的寓意。但是現在大部分城市已經失去了最初的目标,而本書就是要把散落的線——技術、社會潛力和大自然的原動力——擰到一起,回歸城市最初的目标,讓繁榮與幸福、效率與平等可以達到平衡,人類與文明可以實作碰撞和聯結。

《美國大城市的死與生》作者簡·雅各布斯曾經談到,城市複雜的功能并非混亂無序的表現。相反,它代表着一種複雜精妙且高度發達的有序形式。這本書的作者在新墨西哥州參與了一個千年阿納薩齊古村落的挖掘工作之後,下定決心找出這種秩序。“我感覺很多地方都能找到它的蹤迹——生物學與進化論,實體學與量子力學,宗教與哲學,心理學與生态學,千百年前的城市曆史,以及如今的新興城市。”他說自己的目标就是通過這些不同管道總結經驗,弄清如何讓城市成為一個整體。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