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尚一向以慈悲為懷、普度世人為己任,佛家最著名的一句口頭禅就是: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唐僧作為我們最熟悉的和尚,他在西天路上種種悲天憫人的行徑讓我們感觸頗深,我們相信唐僧是一個善良的和尚,即使他曾經對騙孫悟空戴上緊箍咒。然而,和尚也有好有壞,有濟世救人的和尚,也有貪戀錢财和美色的和尚,還有極少數的和尚位極人臣,在朝堂之上攪弄風雲。
姚廣孝于1335年出生于江蘇,他的家族世代行醫,幾十年的行善積德,使姚家在當地積累了不小的名氣。姚廣孝作為家裡的獨苗,不但沒有繼承家裡祖傳的醫術,反而出家當了和尚,自此斷了姚家的香火。以傳統的眼光來看,姚廣孝就是十足的不孝子,可是姚廣孝卻不以為意,他14歲出家之後便拜了道士席應真為師,專心學習陰陽術數,潛心修煉。

1375年,40歲的姚廣孝已然精通佛法,便準備出山應試,争取在朝堂之上謀求一官半職,混個主持當當。可是,姚廣孝卻沒有被朱元璋授予“僧官”的職位,隻能在一衆僧侶中泯然衆人。1380年,姚廣孝時來運轉,他經人推薦,得以順利進入天界寺,成為其中一位被朝廷承認的高僧。兩年時候,馬皇後病逝,姚廣孝被朱元璋挑中行誦經祈福一事,姚廣孝也借此搭上了燕王朱棣這條線。
朱棣很賞識姚廣孝,而姚廣孝也認為自己隻有在朱棣手下才能有施展才華的機會,是以姚廣孝再祈福之後,就跟随朱棣回到北平,擔任慶壽寺住持。姚廣孝作為一個雄心勃勃的和尚,經常出入燕王府和朱棣密謀,朱棣所下的指令有很多都是出自于姚廣孝的肯定。1398年,建文帝繼位,剛上位的他就迫不及待地實行削藩之策,衆藩王相繼入罪,朱棣很是擔心自己的地位,就找姚廣孝商議此事。
姚廣孝建議朱棣起兵造反,謀得一線生機,朱棣擔心此舉不順民意,姚廣孝冷漠地說:臣隻知道天道,不管民心。朱棣得到姚廣孝的支援之後,開始着手操練兵馬,打造兵器,在姚廣孝的秘密掩護下,他們的一舉一動未被朝廷察覺。1399年,朱棣造反,發動了曆史上著名的靖難之役。此役,明朝士兵折損50萬,而這個結果,可以說是姚廣孝間接造成的。1402年你,朱棣稱帝,命姚廣孝為僧錄司左善世,兩年後再任命他為太子少師。
姚廣孝在位極人臣之後,謝絕了朱棣讓他還俗的好意,還是堅持做和尚。後來在朱棣遠征蒙古期間,姚廣孝一直盡心盡力地輔佐太子,幫助他學習政事和文化,希望他和朱棣一樣,将來當個有能力的皇帝。1418年,“毒和尚”姚廣孝因病去世,享年84歲。
本來當大夫的姚廣孝卻出家當了和尚,本該濟世救人的他卻輔佐朱棣興兵造反,造成50萬士兵的殺孽,人生之多變,不過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