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半壺書彙|《世界盡頭的咖啡館》剖析1

“我迷路了。也在人生的旅途迷失了——我不知道腳下的路通往何方,也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要前往那個地方。”

《世界盡頭的咖啡館》(美)約翰·史崔勒基

半壺書彙|《世界盡頭的咖啡館》剖析1

當我打開《世界盡頭的咖啡館》這本書時,上面那段文字就赫然躺在我眼前。它也是這本書的序言中最核心的話題。“序”,本就是“初衷、最開始”的意思,顯而易見,這本書也是在迷路和迷失中不斷尋找和探索的過程。當然,無論我們目前是否迷失,我都建議讀一讀這本書。如果迷失,則它是引航人;如果已經在路上,則它是鞭策和自省。

有三個提問(questions),是這本書的中心思想,它們分别是:

Q1:你為什麼來這裡?

Q2:你害怕死亡嗎?

Q3:你滿足嗎?

整本書中圍繞Q1的篇幅是最長的。我認為它篇幅長的原因有兩個:

1、這是所有問題的根源。“為什麼”本就是一個刨根問底的過程,是追根溯源的動力。

2、關于“死亡”和“滿足”,那是生命終結時對自己的回顧,當我們沒有到達生命的終點,“害怕死亡”和“感到滿足”都是僞命題。

聊到這裡就突然想到了《西遊記》,年幼時看,隻覺得是唐僧帶着徒兒們西去取經時的遊記,後來才明白,唐僧一路西去經曆八十一難,每到一難(也是一地)時總是重複的開場白也有着不一樣的意義。“貧僧唐玄奘”——我是誰,“從東土大唐而來”——我從哪裡來,“到西天拜佛求經”——我到哪裡去。唐僧一遍遍的重複,一遍遍的加深自己對目的地的渴求,這在心理學中叫“正強化”。正是因為這一遍又一遍對自己目标的重複,使得唐僧度過一難又一難,最終取到真經,得道成佛。

半壺書彙|《世界盡頭的咖啡館》剖析1

(圖檔來自網絡)

當然,重新看回到這本書中,“你為什麼來這裡?”

書中的主人公約翰在讀到這個問題之前,已經有了接二連三的挫敗感。約翰想用一次旅行來緩解工作和生活帶來的壓力,然而當他開車駕駛在高速公路時卻遇到了嚴重的堵車。約翰在完全無法前進的高速路上經過漫長且無聊的等待後,終于做出了決定:

我跟他們說,我等不下去了,決定換條路試試。... ...我穿過隔離帶,朝新的方向開去。

自此,從約翰換了路線重新出發,再到抵達咖啡館的這個過程,作者用了很細緻的描寫:

“用不着什麼地圖,”我想,“隻要按這份簡單明了的訓示圖就行了。”... ...可現在訓示圖沒用了。于是我拿出手機,準備打開地圖。“系統無法使用”,螢幕上隻顯示了這麼一行字。... ...“就算找到高速路出口,也沒什麼用,反正我壓根兒也不知道怎麼走才能到達目的地。”我大聲的自言自語,精神狀态變得越發糟糕。開了28英裡,我終于看到一個出口。

“這個高速路口既沒有加油站,也沒有快餐店,全世界可能就這麼一個什麼都沒有的路口,恰好就被我碰見了。”我朝左邊瞧瞧,一片空曠,再朝右邊瞧瞧,還是一片空曠。“好吧,”我說,“看來不管走哪條路都一樣。”

在此我要申明,這本《世界盡頭的咖啡館》的上架建議是:人生哲學/心理自助。于是代入到書中的描寫,這不僅僅是約翰在尋找高速公路的出口,也是他内心狀态的真實寫照:

首先,約翰放棄了擁堵的高速公路(高速公路擁堵的原因,是前方五公裡左右有一輛疑似載着有毒物質的油罐車翻了,整條公路都封了。)選擇了掉頭另行他路。切換到現實生活,約翰放棄的,是一個被大多數人選擇的,且已經被這個圈子的環境影響的不能再前進,或者說很難再前進的選擇。

其次,在約翰以為用不到紙質地圖是以沒有準備,繼而發現手機中的電子地圖也不能使用後,産生了自暴自棄的情緒:“反正我壓根兒也不知道怎麼走才能到達目的地。”“我不知道怎麼到達目的地”,是因為約翰的目的地并不明确。他的這次出發本就是為了緩解上一份焦慮而匆忙上路。認為自己可以不需要外界的幫助,但事實恰恰相反,他讓自己陷入了情緒的低谷。

最後,“這個路口既沒有加油站也沒有快餐店... ...恰巧被我碰見了。”這是對于社會支援的映射。加油站和快餐店是一個自駕出門人在途中的必要補給,是最基本的需求。現在連這最基本的需求都得不到滿足,環顧四周全是空曠。于是約翰的結論是“看來不管走哪條路都一樣。”這裡可以看出約翰内心的無助。對外,看不到任何的訓示牌,對内,沒有任何一個裝置能為他指引方向。就仿佛一個深陷谷底的人,暗無天日,抓不到任何可用的工具,隻剩下茫然和無助,以及内心的求生欲:“一定要找到出口”。恰巧約翰沒有放棄,也是這麼做的。

半壺書彙|《世界盡頭的咖啡館》剖析1

(圖檔來自網絡)

我駕車右轉,心裡記下現在是往西開,提醒自己到下一個路口該往右轉。這樣一來我總能回到往北的路上。... ... 一個小時後我徹底迷路了。... ...還開上了一條名字帶個“古”字的路,... ... 周圍一片荒涼。

接下來又出現一個路口,... ...我在這右轉,心想雖然我不知道自己身在何處,但至少方向沒錯。可接下來這條路上的名字也帶個“古”字。

這是約翰的又一次尋找方向的描寫。他認為應該右轉,回到往北的路上。但很可惜的是他的兩次右轉都看到了一條名字中帶“古”字的路,說明他的這兩次選擇都讓他回到了老路上。這讓他的情緒出現了反複:

“早知道我就應該留在高速上等。”我生氣的說,“原本為了不耽誤一個小時才離開,現在不僅浪費了兩個小時,還迷了路。”

此時的約翰在否定自己當初的選擇,因為自己另辟蹊徑又完全沒有指引,是以茫然失措。至此,随着約翰不斷的尋找出路,汽車的油箱也越來越空。但約翰已經别無選擇:

現在肯定不能往回開,剩下的油絕對撐不到堵車的那個地方;就算撐得到,我可能也找不到來時的路。就算我成功傳回,那條路上也還是沒有加油站。

我唯一的選擇,就是硬着頭皮往前開,寄希望于前面有加油站和吃東西的地方。

讀到這裡我想到了一個觀點:當摒棄一個舊的想法而重新選擇其他方向時,不論再艱難請不要回頭。因為舊的東西已經讓我們焦頭爛額,它已經是造成我們不幸的罪魁禍首。雖然它能帶給我們“已知”的安全感,但它同時帶給我們的禁锢是不會因為我們再一次選擇它而消失不見的。

是以我們隻能硬着頭皮往前走,雖然不知道前面是什麼,但總還有一線生機。

書中的約翰也在做着掙紮:

“我得睡一覺。”我想,“萬一車沒油了,我得有足夠的力氣走出去找人幫忙。”

這是最後的掙紮了,也是孤注一擲的勇氣。最終,約翰取得了勝利:

油表指針就要滑到标有E字的紅線之下時,我看見了光亮。考慮到自己目前的慘狀,我往回開了幾英裡路,在之前的一處十字路口左轉。... ...至少這條路不是以“老”字開頭,我僅僅是以做了決定。

"人到絕處,必能重生。”我大聲說。

約翰終于到達了這家咖啡館,在他的車馬上就沒有油(沒有任何外部工具輔助)時,重新選擇了新的方向(左轉,至少不是以“老”字開頭)。這次能找到這個歇腳之處,是約翰重新做出了選擇“向左”而得到的結果。雖然約翰并不知道這裡能帶給他什麼,但這本身就是一個新的方向。

進而約翰也終于大聲喊出了那句:“人到絕處必能重生!”用中國人的老話來說,叫“天無絕人之路”。

在書中,這家咖啡館被客人們稱為”為什麼咖啡館“。約翰在這裡也發生了一系列的對話。這一系列的對話讓約翰未來的生活發生了改變。這是後面的故事了,我們換個時間繼續下面的故事。

——本節完。

半壺書彙

隻為書而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