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天地之中話中用一一興起社會人民的勸賢之風

興起社會人民的勸賢之風

去讒遠色,賤貨而貴德,是以勸賢也。

不聽谄言,疏遠女色,看輕财物而重視道德,這是為了鼓勵人們向賢人學習,這樣慢慢的能夠樹立社會的勸賢之風。

天地之中話中用一一興起社會人民的勸賢之風

修身則道立。一位當政者如果修身不嚴,德行不夠,就會喜歡聽讒言、而遠忠臣,就會好聲色、而荒怠政務,就會喜歡财物和寶貨,而忽視長遠的道德,就會遠離那些有道德的君子,有骨氣的賢人看到這樣,就會遠離當政者。一個國家一旦形成了不良的政治風氣,就會影響到社會風氣和整個民風,社會風氣的傳播是很快的,“風氣一壞,中人以下皆自棄”,這樣就會動搖國本,當政者不可不慎。

天地之中話中用一一興起社會人民的勸賢之風

“去讒遠色。”《禮記集說》中講:“‘讒’足以亂人之聰,‘色’足以蔽人之明。‘去讒遠色’,則所聽者賢言,所見者賢行”。喜歡聽順耳的話、奉承的話,愛聽一些私話、小話,容易被近人迷惑,被小人進讒言,被“枕邊風”吹到,這是自古以來的當政者容易犯的毛病,特别是當政者稍微取得一些成績、志得意滿的時候,或者太平盛世、表面升平的時候,更是如此,概莫能外。是以古代的君主為了端正自己,要請太師、太傅、太保、少師、少傅、少保等六個老師來教導自己,有獨立的史官來記錄當政者的言行,以警誡自己,專門設定谏官來監督自己,以規正自己的言行和政治。

天地之中話中用一一興起社會人民的勸賢之風

《貞觀政要》中記載了一個君臣對的故事,十分經典。一次,唐太宗問大臣許敬宗說:“據我觀察,在群臣之中你最為賢能,卻總是有人議論你的是非,這是為何呢?”許敬宗說:“春雨如膏,農夫喜其潤澤,行人惡其泥濘;秋月如鏡,佳人喜其玩賞,盜賊惡其光輝,天地之大尤憾而況臣乎?臣無肥羊美酒以調和衆口是非,且是非不可聽,聽之不可說。君聽臣受戮,父聽子遭誅,夫婦聽之離,朋友聽之絕,親戚聽之疏,鄉鄰聽之别。人生七尺軀,謹防三寸舌,舌上有龍泉,殺人不見血。誰人面前不說人?誰人背後無人說?”太宗曰:卿言甚善,朕當識之。唐太宗李世民能夠“去讒遠色,賤貨而貴德”,任用賢能、從谏如流,是以貞觀時期出現了魏征、房玄齡、杜如晦、長孫無忌等二十四賢人荟聚于朝,開創了曆來為後世津津樂道的貞觀之治。

天地之中話中用一一興起社會人民的勸賢之風

商朝時,商纣王“資辨捷疾,聞見甚敏,材力過人”,初登大位,尚能夠使用賢人,文武并重,一度國力十分強盛。後來,妲己進入內宮之後,纣王帝辛荒淫無道,“以酒為池,懸肉為林”,整日沉迷于酒色;建鹿台,修建宮廷,輕用民力;聽信讒言,殺比幹,囚箕子,濫用酷刑;橫征暴斂,盡失民心,商朝的衆多賢人紛紛棄商而去,最後導緻滅身亡國。唐朝的唐玄宗李隆基,少年大志,即位後,提倡文教,施行仁政,任用賢能,納谏如流,勤儉愛民,整頓吏治,勵精圖治,一度開創了唐朝曆史上的全盛時期,史稱“開元盛世”。“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是對當時社會繁榮的真實寫照。到後來,卻聽信小人讒言,一天之内殺了自己三個親生兒子,使用奸臣李林浦,貶忠臣,好寶貨,近聲色,特别是寵幸美人楊玉環以後,而自己整日和楊玉環等貴妃花天酒地,紙醉金迷,極盡奢靡,竟然縱容楊國忠把控朝政,賣官鬻爵,寵幸安祿山,禍亂朝堂,任由天下百姓民不聊生,最終釀成中國曆史上著名的“安史之亂”,安祿山、史思明等叛軍屠戮大唐近十年,動搖了唐朝的國本,間接造成了唐朝滅亡。教訓十分慘痛,曆史之鑒猶在眼前。

天地之中話中用一一興起社會人民的勸賢之風

“賤貨而貴德”,就是不要太看重短期的貨利,要看長遠的道德大利,德即得也。作為一個當政者,不要太看重短期的商業貨利,凡事要從國家大義出發,要把道德正義放在前面。一個國家如果過于看重貨利,容易形成重商主義,就會傷害其他行業的利益,就會挫傷人民的公平正義和道德良心,人民都去追逐貨利,就失去了人的生生之義,失去了天地造化的生生之德。一個國家的國風純正,政風清廉,民風淳樸,社會風氣高尚,人民有端正的價值觀、宏大的世界觀、和諧的人生觀,賢人就願意出來奉獻自己,無怨無悔的為國家和人民服務,别的國家和人民也會來學習效仿,這樣會真正的服人心。這是國家的大得,得即德也。

天地之中話中用一一興起社會人民的勸賢之風

“楚王好細腰,宮人多餓死”,楚國的國王喜歡細腰的女子,宮中的女子為了讨好楚王,人人束腰而食,時間長了,竟然有多人餓死,這是風氣使然。所謂“上有好者,下必甚焉,”上位者如果能夠正己修身,去讒遠色,賤貨而貴德,身邊的人自然會學習效仿,賢人就會願意為他效勞。上位者如果私欲膨脹,立身不正,則必然喜歡聽信讒言,拉幫結派,這種人好色好貨,一旦富貴,就會聲色犬馬,忘乎是以,擅權弄權,為禍社會。賢人是明達天理的人,賢人是德才兼備的人,賢人是世間的善人,賢人明了當今盛衰治亂的玄機,有淵博的知識和接物即知的智慧,賢人不助纣為孽,“不立于危牆之下”,願意“助人成德,不助人成惡”,懂得“良禽擇木而栖,賢臣擇主而事”的道理。孟子說:“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一個當政者如果能夠真正的修身崇德,“去讒遠色,賤貨而貴德,”把賢人舉到上面,人民就會效仿學習,互相勸賢勸德,勸學勸善,這是正己正人的教化之道,是治國治民的絜矩之道,這樣就會興起社會人民的勸賢之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