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敦煌文物流失海外,全怪這個道士?他做的一切我們無法想象!

敦煌莫高窟始建于十六國的前秦時期,此後曆經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曆代的興建,形成巨大的規模,有洞窟735個,壁畫4.5萬平方米、泥質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内容最豐富的佛教藝術聖地,1987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産。然而令人遺憾的是,莫高窟内所藏的4萬多卷珍貴經書卻在清末的時候流失到了海外,而這一切都和一個名叫王圓箓的道士有關。

敦煌文物流失海外,全怪這個道士?他做的一切我們無法想象!

1907年王道士将13000多件經卷以700兩白銀的價格賣給了英國的斯坦因;一年後他又将5500件精品經卷以500兩白銀的價格賣給了法國的伯希和;四年後日本的橘瑞超等用350兩白銀從王道士手中買走經卷400多件;1914年王道士又将500多件經卷賣給了俄國的奧登堡。不完全統計,在短短的數年間,就有近兩萬件珍貴文物從王道士手中流失到了海外。王道士也是以被飽受罵名,人們稱他為鼠目寸光,見利忘義。

敦煌文物流失海外,全怪這個道士?他做的一切我們無法想象!

王道士出生于1849年,成年後曾在清軍綠營中當兵。離開綠營後才受戒成為道士,并遠遊新疆。1897年秋季,王道士來到了莫高窟。此時的莫高窟因為長久無人管理,破敗不堪,王道士成了這裡唯一的主人,開始掌管起了荒無人煙的文化寶庫。也就是從這一天開始,王道士的身上,注定要有他承擔不起的罵名。但是我們似乎都錯怪了這個本應該是另一個樣子的小人物。

敦煌文物流失海外,全怪這個道士?他做的一切我們無法想象!

王道士在莫高窟住下後,先是花了一段時将這裡清掃幹淨,之後他開始四處奔波,苦口勸募,準備積攢錢财對破損的洞窟進行修補。在募捐的同時,他還請了當地人楊某為助手,幫助自己抄寫經書,向周圍的百姓們售賣,以增加收入。1900年夏天的一天,楊某在窟甬道内北壁磕煙鍋頭時,覺有空洞回音,疑有密室。他把這件事告訴了王道士,莫高窟藏經洞就這樣被發現了。

敦煌文物流失海外,全怪這個道士?他做的一切我們無法想象!

雖然王道士沒有多少文化,但他還是意識到了這些經卷的重要性。他從藏經洞裡拿了兩卷經書,然後步行50裡來到了敦煌縣城,找到了縣令嚴澤,希望他能派人将這些經書妥善保管起來。沒想到嚴澤是個不學無術的人,眼中隻有金銀财寶,這兩卷珍貴的經書在他看來和廢紙無疑,他粗暴地把王道士給趕走了。但王道士并沒有灰心,他又從藏經洞中挑揀了兩箱經卷,趕着毛驢走了800多裡地來到肅州,找到了時任安肅兵備道的道台廷棟。這位廷棟大人浏覽了一番,最後得出結論:經卷上的字不如他的書法好,就此了事。

敦煌文物流失海外,全怪這個道士?他做的一切我們無法想象!

從肅州回來後,王道士又給慈禧太後寫了一封信,反映藏經洞的情況,但并沒有得到回音。從藏經洞發現的那一天起,王道士為了經書的安全,先後奔波了6年,做了他這個小人物所能做的一切,然而他的努力并沒有換來回報,清政府的官員們對這些珍貴的經書毫不重視。奔波了6年的王道士終于絕望了,于是當英國人斯坦因以佛教信徒的面目出現後,他一次性賣給了他13000多卷經書,之後便一發而不可收,最終導緻了數萬卷珍貴的經書外流。賣經書所得的銀兩,王道士并沒有據為己有,而是全部用在了莫高窟的修補工程當中。扪心自問,如果換成你是王道士,在當時的情況下,你能比他做得更好嗎?數萬卷經書外流,清政府的責任比誰都大,把所有的罪名都歸在王道士身上,顯然是不公允的,他這個小人物也承擔不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