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朱元璋要是舍棄建文帝 傳位給朱允熥,就基本沒朱棣的事情了

一、靖難之役的發生本可以避免

首先這個問題,得先從朱元璋說起,本來朱元璋打算傳位給大兒子朱标,但是沒想到他太早離去,讓朱元璋讓誰繼承皇位産生巨大的分歧,本身他是想傳給朱棣的,但是手下劉三吾又提醒他,如果讓老四繼位,那老二老三肯定有意見,那怎麼辦,隻能說把皇位傳給長孫,這樣子也能說得過去,于是朱元璋确定完想法以後,就開始為朱允炆鋪路了。

朱元璋要是舍棄建文帝 傳位給朱允熥,就基本沒朱棣的事情了

比如說,本來自己兒子的老四朱棣能征善戰,手握雄兵坐鎮在北邊的京城,卻也一樣被逼得曾幾何時一度需要裝瘋賣傻才能過日子,真的要不是沒辦法,就這樣子的一個将帥,何須如此難堪。

當然,也有人說,朱棣手握重兵,被逼急了為何不直接造反,人家也不是傻,真正說起來,朱棣手下能動用到的兵馬也不過自己親帶的伏兵,不過幾百而已,即使身邊有足智多謀的姚廣孝作為謀士,這造反的事哪能是說動就能動的,朱元璋早就對這些可能發生的事情有了安排,這也是他敢把這些兒子撒出去鎮守各地的原因,隻可惜最後朱允炆當了皇帝,出了昏招,不然根本也沒有靖難之役的發生,要人沒人,要糧沒糧的,連濟南都過不去,怎麼打。

朱元璋要是舍棄建文帝 傳位給朱允熥,就基本沒朱棣的事情了

是以,我們才會提到說,為什麼靖難之役的發生本可以避免的,朱允炆手裡都拿了王炸,但凡處理得好點,根本就沒有朱棣能出頭的可能性。

而前文講到,最主要選擇朱允炆的原因并不是他有多優秀,而是朱元璋沒轍了,咋辦,手心手背都是自己兒子,給誰都不服,那就隻能推出朱允炆來制約三人,以求達到平衡,是以我們應該了解,作為朱元璋,他的方向是對的,是有做過深思熟慮的,但是我們唯一要去探讨的問題是,那作為朱元璋的大兒子朱标死去後,難道隻要朱允炆這個兒子嗎?難道就沒有别的人選嗎?

朱元璋要是舍棄建文帝 傳位給朱允熥,就基本沒朱棣的事情了

二、二者間誰才是嫡孫?

衆所周知,朱棣對他的妻子也就是後來的徐皇後非常專情,因為皇後身份非常不簡單,她是明朝将領徐達的女兒,那麼這個條件擺在這邊,對于朱棣登基皇位的幫助必然是不可小觑的,比如為什麼朱棣在軍中有如此高的威望,這一切也離不開他的嶽父徐達的幫助。

朱元璋要是舍棄建文帝 傳位給朱允熥,就基本沒朱棣的事情了

而本來的太子呢,朱标的正妻是誰,難道會比朱棣老婆家的背景差嗎,其實不然,她姓常,一聽這個名字就應該知道,在大明能當上太子的老婆,還姓常的,隻有一個,那就是大明第一猛将,常遇春的女兒。無論從軍事實力和信任程度,朱元璋對于常遇春的寵信是更多的。

朱元璋要是舍棄建文帝 傳位給朱允熥,就基本沒朱棣的事情了

那麼有人會問,那朱允炆是朱标和誰生的呢?其實是另有其人,朱允炆的母親叫做呂氏,是一個投降将領的女兒,本身來說,朱允炆的畢竟比不如朱允熥的,那朱允炆的“嫡長孫”正是因為,常氏死後,呂氏扶正才有的頭銜,按道理來說,我們這一說大夥就明白了,朱允熥的實力應該是碾壓朱允炆的。

朱元璋要是舍棄建文帝 傳位給朱允熥,就基本沒朱棣的事情了

那為何後來變成這樣子,這也關系到另外一個人,藍玉,此人是常遇春老婆的姐姐,在常氏那邊,藍玉是屬于舅舅輩的,顯然我們前文所述,如果藍玉活着,至少局面應該不會那麼被動,而朱允熥也會有一個得力手下,不至于那麼快落魄。也有更多的力量支援, 但是這個前提依舊是朱元璋要把皇位給朱允熥才行,那這樣子,朱元璋也沒必要開啟藍玉案,因為此案件正是為了幫朱允炆掃清障礙的一環。

朱元璋要是舍棄建文帝 傳位給朱允熥,就基本沒朱棣的事情了

而朱元璋開啟藍玉案掃清了讓朱允炆登基的障礙,最直接的結果就是大明的将領基本就被朱元璋殺光了,沒剩幾個,這也是後期朱棣敢起靖難之役的原因之一,而朱允炆背後有支撐嗎,有的,正是大明的文官群體,在朱元璋晚年的時候,因為害怕武官的權力過大,開始打壓武将的勢力,話語權上,更是重用文官的意見,這也才導緻了後續文官支援朱允炆當皇帝的原因,總不能說讓朱允熥登基,然後自己又開始陷入不如武官的困境中。

朱元璋要是舍棄建文帝 傳位給朱允熥,就基本沒朱棣的事情了

這也才是為什麼朱允熥實力背景都比朱允炆強,但是最後還是讓朱允炆得到皇位的原因,也正是因為如此,在後代人看來,好像朱允炆才是嫡子的感覺,其實真正說來,朱允熥才是朱元璋的嫡孫,畢竟他是常遇春女兒生的。

朱元璋要是舍棄建文帝 傳位給朱允熥,就基本沒朱棣的事情了

三、為何選擇了朱元璋而不是朱允炆

其中,除了文官們的作用以外,其實還有一些原因,從表現中來看,朱允炆會更孝順些,無論是朱标生病時,朱允炆的無微不至的照顧還是在他死後,朱允炆的悲傷和難過,這一點讓朱元璋感受了朱允炆的孝順,這才封了他“皇太孫”的稱号。當然朱允熥會不如朱允炆的表現嗎,現在的人其實已經不得而知了。誰又會知不知道是朱元璋的借口呢?當然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成也常遇春女兒,敗也正因如此,作為皇帝,最怕什麼,除了權力的流失,便是怕跟别的外戚産生關聯,後續要是朱元璋死了,外戚專權怎麼辦,這也是朱元璋考慮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以最後皇帝變成了朱允炆上位。

朱元璋要是舍棄建文帝 傳位給朱允熥,就基本沒朱棣的事情了

不管如何,這一切都是因為朱标死去了,才發生了一系列的事情,朱元璋為後人鋪的路确實也是仁至義盡,無微不至了,但是誰也沒想到,到最後,朱允炆能把好好地局面打得這麼亂,還在靖難之役之中敗給了朱棣,是以人也消失不見。

感謝您看到最後,讓我的每一個文字都充滿了意義。喜歡這篇文章的話,您可以在文章右下角點一下“贊”,您也可以點選“在看”按鈕一鍵将文章分享給您的好友。點選上方“朝歌光陰”即可關注筆者,友善各位朋友發表意見和建議,感謝大家的支援。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