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軸線上的文學态度——“詩想2022·十月音樂詩想會”側記

中軸線上的文學态度——“詩想2022·十月音樂詩想會”側記

中軸線上的文學态度

——“詩想2022·十月音樂詩想會”側記

2021年的中國詩歌學會年會,與往年不同:中國文聯第十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中國作協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閉幕的第13天,距2022年元旦不足兩天,十月文學院與中國詩歌學會在十月文學院共同宣布,雙方締結為戰略合作夥伴、聯合打造“十月音樂詩想會”品牌、建立“十月音樂詩想會”創研基地。這是文學藝術界2021年歲末最重要的事件之一。

中軸線上的文學态度——“詩想2022·十月音樂詩想會”側記

北京中軸線南起永定門。自2016年10月,作為北京重要文學品牌“十月”重鎮之一——十月文學院入駐永定門公園起,北京出版集團就賦予了永定門新的内涵:文學由南中軸線發端。

2021年12月30日十月文學院和中國詩歌學會戰略合作夥伴締結簽約儀式上,北京出版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康偉和中國詩歌學會常務副會長、秘書長王山在緻辭中都談到了新時代文學和新時代新征程。

新時代文學和新時代新征程是中國文聯十一大、中國作協十大與會代表們熱議的話題。

“十月”是北京出版集團的文學品牌。2016年,北京出版集團成立了十月文學院。成立以來,積極整合“十月”資源,在孵化作品、普及文學、對外交流、跨界融合等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績。十月文學院創立“十月簽約作家”機制,使越來越多的知名作家、中青年實力作家主動參與重大主題策劃創作。

中國詩歌學會是詩人、詩歌理論家、詩歌編輯家、詩歌翻譯家和詩學教育工作者自願結合的社會團體。1994年由中國作家協會申報,經中共中央宣傳部準許成立,在民政部登記注冊的全國性學術團體,在李白、李漁、艾青、徐志摩、卞之琳故裡舉辦了具有重大影響的詩歌文化活動,并承擔了多項國家課題。

中軸線上的文學态度——“詩想2022·十月音樂詩想會”側記

康偉在緻辭中表示,中國詩歌學會作為一家最具影響力的全國性的學術團體,堅持和貫徹黨的文藝方針,組織開展了大量在國内外卓有影響的詩歌活動和學術活動,為繁榮社會主義詩歌事業發揮了重要作用,期待十月文學院與中國詩歌學會緊密合作,加強對優秀詩人的團結凝聚,推出詩歌精品;推動詩歌學術交流,引導詩歌創作;探索詩歌與藝術的融合創新,提高詩歌審美;做好詩歌的大衆普及,引領詩歌風尚,為新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藝術事業的繁榮發展貢獻更多的精品力作。

中軸線上的文學态度——“詩想2022·十月音樂詩想會”側記

王山在緻辭中說,“新時代新征程”賦予了中國詩歌學會“新時代新詩歌”的時代命題,中國詩歌學會與十月文學院強強聯合,建立合作夥伴關系,雙方将以“十月音樂詩想會創研基地”為平台,以打造“十月音樂詩想會”活動品牌為抓手,推動詩歌與藝術的融合創新,為詩歌事業繁榮發展注入新活力。

康偉和王山在本次活動的緻辭中以及其他活動中,有一個頻繁出現的關鍵詞:破圈。

王山認為,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文代會、作代會開幕式上的重要講話,強調了文學的“人民性”。也就是說,“人民性”是文學的共性。這個共性,意味着文學藝術各門類之間應當共創共享。破圈的本義是橫向聯合、縱向精耕,以不負習近平總書記“把文藝創造寫到民族複興的曆史上、寫在人民奮鬥的征程中”的重托。

北京出版集團經營總監、十月文學院院長劉子軍表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的“大曆史觀”“大時代觀”,首先要“破圈”。“破圈”完整的表述是“聚圈”“破圈”“跨圈”。文學藝術界各門類之間要集聚資源優勢,文學藝術界和社會各界之間也要合力互補短闆。十月文學院和中國詩歌學會之舉是“破圈”的行動,由此将走到一起,走得更遠。

中軸線上的文學态度——“詩想2022·十月音樂詩想會”側記

中國詩歌學會常務副秘書長金石開與十月文學院院長劉子軍分别代表雙方簽署了戰略合作夥伴協定書。

中軸線上的文學态度——“詩想2022·十月音樂詩想會”側記

詩人吉狄馬加、朗誦表演藝術家瞿弦和一同為“十月音樂詩想會創研基地”揭牌。

“詩想2022——十月音樂詩想會”是十月文學院、中國詩歌學會結盟後的第一個試水劇目,由雙方團隊聯袂自編、自創、自導,期待成為“十月音樂詩想會創研基地”的首期産品,向全國輻射。

中國詩歌學會在“詩想2022——十月音樂詩想會”準備中,發揮了作品和詩人資源的優勢,遴選了具有強烈時代感的詩作:楊克《我在一顆石榴裡看見了我的祖國》、劉笑偉《坐上高鐵,去看青春中國》、李少君《陽關新曲》、何向陽《問》、王山《雨燕》等。

中軸線上的文學态度——“詩想2022·十月音樂詩想會”側記

中國詩歌學會朗誦演唱委員會由二十世紀華人音樂盛典黃河大合唱的朗誦者、國家大型晚會主持人、著名朗誦藝術家瞿弦和擔任委員會主任,根據朗誦文本和朗誦藝術家的聲音特點及個人擅長,由瞿弦和親自敲定了雷淩擔綱李少君《陽關新曲》的朗誦、白蓓蓓擔綱何向陽《問》的朗誦、趙嶺擔綱楊克《我在一顆石榴裡看見了我的祖國》的朗誦,由曹燦杯藝術導師劉征、武傳藝、于浩和曹燦之子、曹燦藝術學校校長曹紅宇擔綱劉笑偉《坐上高鐵,去看青春中國》的組合朗誦。由于強化了朗誦文本與朗誦藝術家的比對度,使朗誦文本在舞台上得到了最充分的有聲演繹。

瞿弦和雖然年近耄耋,跌宕起伏的聲音,絲毫不減直抵觀衆内心的力量。毛澤東的《沁園春·雪》是瞿弦和保留的經典朗誦節目,他在各個時期的演出中,總要深情并茂為大家朗誦。同樣,瞿弦和朗誦的《沁園春·雪》,仍是本次活動的壓軸節目。瞿弦和的夫人張筠英,是全國十大演播家之一,近乎與瞿弦和齊名。《雨燕》的朗誦需要朗誦者對文本的熟讀和揣摩,難度較大,但經瞿弦和夫婦時而高亢時而低沉、時急時緩的聲音把握,瞬間将觀演的嘉賓帶到永遠在飛的雨燕時空。

中軸線上的文學态度——“詩想2022·十月音樂詩想會”側記

平劇是國粹,和詩歌一樣,同屬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此次“詩想2022——十月音樂詩想會”上,國家一級演員、北京平劇院的王金鐘大師首次在兩者之間作了互相交融的嘗試。他分别用平劇的二黃原闆唱出了李白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用西皮三眼唱出了李白的《早發白帝城》,由此開創了平劇表現的先河,也開創了詩歌傳播的先河。這種“跨圈”,突破了固有的中華優秀文化傳承途徑,不能不說找到了傳承新路。

吉狄馬加來自大涼山,他的《彜人之歌》《鷹的葬禮》《黑色狂想曲》等多首詩作,經由彜族音樂家曲比哈布譜曲,迅速傳唱。吉狄馬加的詩,是較早用歌傳播的作品。“詩想2022——十月音樂詩想會”上,吉狄馬加的《彜人之歌》,再次由“彜人制造”歌手阿地仔唱響。

中國作家協會、中國詩歌學會、北京市委宣傳部、北京市西城區委區政府等中央和北京市相關機關負責人,北京出版集團相關部門和機關負責人,十月文學院相關合作機關負責人,以及詩人、作家、表演藝術家和新聞媒體機關代表近80人參加活動。

十月文學院教育訓練中心主任文爽說,十月文學院先後舉辦過大量文學活動,但這次參與人數最多,除了作家、詩人、音樂家、歌唱家、戲劇家等藝術家的參與,知名企業家、金融家、投資家也不在少數。尤其是得到了德國國寶級博蘭斯勒鋼琴的友情支援,為本次活動無償提供了鋼琴和演奏家。“因為疫情防控,隻能限制人流,婉拒了一大批各行各業熱衷文學藝術的人士。”文爽充滿歉疚地說。

擔任“詩想2022——十月音樂詩想會”導演何劍、主持人之一劉陽在演出後稱,“詩想2022——十月音樂詩想會”由十月文學院、中國詩歌學會全案策劃,參演人員涉及文學藝術多個門類,是各個領域的翹楚,可以說是破圈、聚圈、跨圈的集結。這次活動,還特别考慮到了少年兒童對傳統文化繼承的必要,節目中兒童舞蹈《中華孝道》,就是一種潤物細無聲的傳統文化教育。

編輯:安琪/編審:符力/制作:趙雲

法律顧問:北京京都律師事務所 王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