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十八羅漢——迦諾迦伐厘惰阇尊者

作者:愛學習的小王子
十八羅漢——迦諾迦伐厘惰阇尊者

舉缽羅漢

十八羅漢的第三位尊者,迦諾迦伐厘惰阇尊者,俗稱舉缽羅漢。據傳迦諾迦伐厘惰阇尊者化緣的方法很獨特,總是将鐵缽高舉過頂,是以修成羅漢後,世人稱其為“舉缽羅漢”。實際上呢,他是利用化緣時的機緣,通過托缽這個動作來福利世人,為衆生講說佛法,以身教、言教度化衆生,弘揚慈悲平等,為衆生種植福德。

這裡講到缽,那麼大家可知道缽的來曆麼?其實啊,中國本來沒有“缽”這個字,這個缽字是從梵文中的“缽多羅”中取第一音而創造出來的。缽多羅是和尚用來盛飯菜的食具,大多是用金屬制成的,是以“缽”字是金字旁,而本字則是其聲旁。常見的缽有鐵缽、泥缽和木缽,但按照中原地區的佛教律制,缽隻準使用瓦、鐵兩種材質制造,不得使用“金、銀、銅、琉璃、木、石……”等物制做。缽之顔色限用黑、赤兩色。而且每位僧人隻允許有一個缽,隻要不漏則不準更換,缽的大小也和自己的飯量相當。是以小說西遊記中,還記得唐太宗送給唐玄奘的紫金缽麼,最後這個紫金缽在大雷音寺又作為“人事”送給了大迦葉、阿難陀兩位尊者,這個實為小說的情節需要,現實中是有悖戒律的。當然,唐玄奘這樣的得道高僧,以及佛教初祖大迦葉和二祖阿難陀兩位尊者自然不會在意缽的貴賤或材質,一心向佛,身外之物皆為空。

在佛教典故中,還有一個與迦諾迦伐厘惰阇尊者有關的小故事,長生童子的故事。迦諾迦跋厘惰阇脾氣不太好,有一次,迦諾迦跋厘惰阇與其他弟子因為意見不統一而發生争執,雙方互不相讓。佛陀發現後,就集合大衆說教道:

“你們不要争執,用争執來消除争執是不會有結果的,隻有忍讓才能消除争執。我希望你們都要尊重忍的德行。”為了不讓他們繼續争吵,佛陀特地為他們講了長生童子的故事。故事的大意是這樣的:

以前,梵豫王率領大軍侵犯長壽王國土,長壽王領兵抵抗并活捉了梵豫王,但長壽王心留善念,将梵豫王放了。沒想到這梵豫王再次進犯,長壽王為了避免戰争導緻冤冤相報和百姓生靈塗炭,就讓位給了梵豫王,而梵豫王不僅不感恩,反而将已經成為平民的長壽王殺害。長壽王臨終前囑咐兒子長生童子要仁忍,不可結下怨恨。長生童子後來隐姓埋名,并得到梵豫王的信任,成為他的貼身侍衛。長生童子不僅沒有殺掉梵豫王,還屢次救了他的命。最後梵豫王知道真相後,被徹底感化,還給長生童子所有的國土,并保證永不再犯。至此,戰争消除,百姓得以安居樂業。

故事講完後,釋迦摩尼告知弟子們:你們以真心的信仰,背井離鄉,割愛辭親,為探讨宇宙的真理,求證人生的實相,你們就應該行忍辱,贊歎忍辱,行慈悲,贊歎慈悲,将恩惠布施一切衆生。因為宇宙的實相是一體的,是以不應該有你我的争執!

弟子們聽後,大徹大悟,停止了争執,學會仁忍慈悲,靜心修行。後來,很多弟子都修成了羅漢果,而迦諾迦伐厘惰阇則更為優秀,成為阿羅漢中的代表人物,被佛陀指定為十六羅漢中的一員。

迦諾迦伐厘惰阇舉缽的形象寓意廣結善緣,福利世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