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鞍鋼“五百羅漢”的故事 | 王創業:泗陽八載鍛心志 為民創業

作者:鞍鋼集團有限公司

王創業曆史檔案

  • 1941年,走上革命道路,并在組織安排下擔任泗陽縣王集鄉青救會主任一職,随即加入到抗日救亡戰鬥中。1942年,加入中國共産黨。
  • 1949年,随解放軍南下進入安徽蕪湖地區,先後擔任中共和縣、廬江縣、無為縣縣委書記,蕪湖地委委員等職。
  • 1954年,前往鞍鋼工作,曆任第二中闆廠廠長、小型廠廠長、第一初軋廠、第一煉鋼廠黨委書記、鞍鋼外援辦公室主任、冷軋廠黨委書記、鞍鋼基建公司黨委書記、生活指揮部副主任、第三冶金建設公司黨委書記、鞍鋼公司副經理等職。
  • 1980年,先後擔任鞍山市市委常委、鞍山市副市長等職。

春寒料峭,乍暖還寒。晨曦中,一輛小汽車行駛在岫岩崎岖的山路上。一圈下來,太陽已落了山,待趕到岫岩縣城時已是傍晚時分。

“聽說您早上五點多鐘就由鞍山出發,怎麼這麼晚才到?我們這一天都在等着向您彙報工作呢!”等候在縣政府的幾名上司同志見汽車進了院子趕忙上前迎接,攙扶奔波了一天的市老齡委名譽主任王創業。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我和市老齡委幾位同志先走訪了幾個鄉鎮,向鄉裡的幹部和群衆請教學習,先了解點情況,好向縣委、縣政府上司們彙報啊!”王創業邊舒展着筋骨邊微笑着回答。

鞍鋼“五百羅漢”的故事 | 王創業:泗陽八載鍛心志 為民創業

1950年,王創業在蕪湖市和縣工作期間留影。

1992年2月,岫岩縣劃歸鞍山市管轄。此前受鞍山市政府委托,從鞍山市副市長任上退下的王創業同志一直兼任着市老齡委名譽主任的工作。為了能更好地在岫岩縣開展老年事業工作,他決意先對幾個途經鄉鎮作番考察,做到心中有數,于是便帶領市老齡委幾名同志驅車前往岫岩縣的石廟子、蘇子溝、黃花甸等鄉鎮走訪群衆。一整天下來老市長仍精神矍铄,勁頭十足,衆人無不感歎他那老八路的作風不減當年。

随後,由他主持起草的《岫岩滿族自治縣老齡工作考察報告》等10多份檔案得到縣委、縣政府上司的認可,随即簽署下發,積極加以推廣,大大促進了全縣老年工作的發展。

日複一日的奔波忙碌終使王創業病倒,住進了醫院。大夫告訴他已有輕微腦血栓的前兆,定要好好休息。王創業病倒在床,輾轉反側,心裡卻一直放不下手上工作,病情剛有好轉他就把老齡委的同志請來詢問工作進展情況。當談到籌建鞍山市老年較高價的電梯大廈和老年病醫院時,他依然躊躇滿志地說道:“辦老年福利事業,要依靠黨改革開放的好政策,走自我發展的道路,堅持不伸手向市财政要錢!”其間,鞍山市市長前來醫院探望,王創業顧不上自己的病體,拔下吊瓶的針頭便下床向市長彙報工作的進展情況,并提出一些實際問題。市長風趣地說:“老市長,您這可不是住院打針養病,是見縫插針辦老年事業啊!”說罷,病房裡笑聲一片。

王創業對于老年事業的執著和熱忱為市長所折服,市長當即拍闆給予政策支援。而後,王創業在病房裡為鞍山市老年人創業的事被傳為了一段佳話。

鞍鋼“五百羅漢”的故事 | 王創業:泗陽八載鍛心志 為民創業

1952年,王創業、陳業勤夫婦在安徽廬江縣合影。前排為王創業夫婦。

王創業,1919年出生于江蘇中北部的泗陽縣。泗陽縣是江南魚米之鄉,中通京杭運河,南瀕洪澤湖,雨水豐沛,物産豐富。然而,在那個内憂外患、世事動蕩的年代裡,縱然是生活在一個自古富庶之地,百姓依然處于水深火熱,王創業的家境就是如此。其父是個面朝黃土的農民,辛勞多年卻沒有自己的一分土地,隻能靠給地主家做長工維持生計,趕上年景好一家人勉強能填飽肚子。王創業有兩個姐姐一個妹妹,作為家中獨子自然受到百般疼愛。其父一心希望兒子未來不再走自己的老路,省吃儉用,東借西湊,供他讀書。

1937年7月,日本侵略者的鐵蹄踏過盧溝橋,攻占北平、天津後迅速南侵。淞滬會戰失利後,上海淪陷,南京、徐州、武漢等地相繼失守。兩年中,日寇已控制了大半個中國,所到之處燒殺搶掠,罪行累累。其間,已在中學讀書的王創業受到進步思想的影響,積極參與到學校開展的各項抗日遊行和宣傳工作中。然而,1939年學校在戰火中被迫關閉,王創業隻能歸家一邊務農一邊秘密與共産黨基層組織保持聯系。

1941年,王創業正式走上革命道路,并在黨組織安排下擔任泗陽縣王集鄉青救會主任一職。1942年,加入中國共産黨。

鞍鋼“五百羅漢”的故事 | 王創業:泗陽八載鍛心志 為民創業

1954年,王創業、陳業勤夫婦在鞍山留影。

泗陽縣地處蘇皖兩省交界處,大運河和海鄭公路橫貫其間,在抗日戰争期間是淮北與淮南兩個根據地的交通要道。正是由于其重要的地理位置,成為了日軍重點打擊的對象。

1942年11月,日軍在騎兵、坦克、飛機的配合下,兵分5路,向淮北根據地中心區域合圍,企圖殲滅新四軍第4師主力于洪澤湖沿岸。4師主力和地方武裝在師長彭雪楓指揮下開始了為期33天的反“掃蕩”鬥争。4師主力首先跳出敵人合擊圈,以少數主力和地方武裝就地與敵周旋,威脅敵翼側和後方,實施破擊戰,經過青陽、馬公店、關帝廟、朱家崗等37場激戰,終于12月17日将敵徹底擊潰,取得了淮北反“掃蕩”的重大勝利。戰後,彭雪楓将軍在《紀念朱家崗戰鬥殉國烈士紀念碑記》中寫到:“全戰役過程中喋血奮戰,慘烈悲壯,驚天地泣鬼神!”

王創業随同地方部隊參與了此次戰役,在戰鬥中得到曆練和成長,并在随後的工作中擔任中共泗陽縣界集區區委組織部長,泗陽縣武裝委員會、青救會主任等職。

鞍鋼“五百羅漢”的故事 | 王創業:泗陽八載鍛心志 為民創業

1960年,王創業在鞍鋼第一初軋廠工作期間。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中國人民的抗日戰争取得偉大勝利。随後,蔣介石單方面撕毀和平協定,解放戰争随即打響。

1946年秋,淮北根據地主力部隊執行黨中央“以自衛戰争粉碎蔣介石進攻”的訓示,實行戰略轉移,蘇北大部随即成為敵占區。同年11月,國民黨69師對淮北七分區實行瘋狂掃蕩,泗陽、五河、睢甯、靈壁、銅山等縣幹部和地方武裝在洪湖邊一帶遭受嚴重損失。其中五河縣縣長王亞箴、靈壁縣委副書記陳立祥等十幾位同志都在戰鬥中壯烈犧牲。

根據地不斷縮小,敵人蠶食和我反蠶食鬥争異常激烈。在不利的形勢下,泗陽縣委決定成立兩個工委,旨在動員群衆,擴大抗日力量。其中一個工委由王創業和楊道南等同志負責。

鞍鋼“五百羅漢”的故事 | 王創業:泗陽八載鍛心志 為民創業

1980年,分管教育的副市長王創業在為鞍山市67中學講授革命傳統。

1946年11月,宿北戰役打響,我軍殲敵整編69師,擊斃敵師長戴元奇。随後,華中局決定成立淮北工委,并安排部分主力部隊和地方幹部重返泗陽。其間,王創業和楊道南等十餘人組成先頭部隊先行進入,組成中共泗陽縣委,楊道南擔任縣長,王創業擔任縣委副書記。

王創業和楊道南在泗陽的群衆中影響力很大,此前敵人造謠放出口風說二人已被擊斃。現在群衆見他們安然無恙并帶着部隊歸來,振奮不已,穩定了人心。此前我方部隊在蘇北地區節節勝利,敵人膽戰心驚,得知新四軍重返泗陽,吓得當地土頑紛紛逃竄。泗陽縣的龍集、界集兩個區随即被我方所控制,建立起較為鞏固的根據地。

泗陽淪陷後的一段時間内,國民黨組織反動武裝複仇清算,殺害群衆。待王創業等我黨幹部重返泗陽後廣泛建立統一戰線,發動群衆開展訴苦運動,鬥地主分田地。與此同時,堅持打擊頑固派,策反敵軍,搞好情報工作,以保證新生政權的穩固。這一段時間裡,群衆的鬥志昂揚,許多人積極報名參軍,為我軍送糧、送藥、送情報,有力地打擊了敵人的嚣張氣焰,壯大了我方革命力量,為日後泗陽的解放奠定了堅實的群衆基礎。

鞍鋼“五百羅漢”的故事 | 王創業:泗陽八載鍛心志 為民創業

1994年6月,王創業在鞍山家中讀書。

1949年2月,渡江戰役打響,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其間,王創業随部隊南下進入安徽蕪湖地區,并先後擔任中共和縣、廬江縣、無為縣縣委書記,蕪湖地委委員等職。

1954年,王創業在上級安排下前往鞍鋼工作,并于次年前往蘇聯馬鋼學習深造。1956年歸國後,曆任鞍鋼第二中闆廠廠長、小型廠廠長、第一初軋廠黨委書記、第一煉鋼廠黨委書記、鞍鋼外援辦公室主任、冷軋廠黨委書記、鞍鋼基建公司黨委書記、生活指揮部副主任、第三冶金建設公司黨委書記、鞍鋼公司副經理等職。

小型廠一直以來就有搞改革創新的光榮傳統,早在1952年,一工廠中的房間的老勞工張明山發明的精軋反圍盤試軋成功,使得小型軋機人力喂鋼的舊工藝得到重大突破。随後,全廠以此為契機先後研制了粗軋自動翻鋼機、立圍盤、自動卷線機、飛剪等15種機械化裝置,改善工作條件的同時使得生産力有了大幅提高。在擔任小型廠廠長期間,王創業把在馬鋼學習到的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應用到實際工作中,鼓勵職工大刀闊斧改革創新,而這一舉措更加促進了增産增效。在王創業擔任廠長期間,小型廠年産量一直保持在30萬噸以上。

1980年,王創業調任鞍山市副市長。1984年離休。

離休後的王創業仍閑不下來,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全市的老年事業上。作為市老齡委名譽主任,他的足迹踏遍了全市農村50多個鄉鎮,834個村,與鎮、村幹部促膝談心,幫助解決難題,督促檢查簽訂家庭贍養協定。王創業不知疲倦,不厭其煩,在長年累月的工作中與群衆們結下深厚友誼,以至于幾乎所有鄉鎮中從事老齡工作的同志,他都能叫出名字。而老人們也把這個平易近人,一心關注老年事業的老市長當成知心朋友,把他稱作是為“老年人創業”的好幹部。

幾年來,在王創業的努力下前後促成全市農村5.3萬老人簽訂家庭贍養協定,一批富裕村還對60歲以上老人發放了養老金,這對全市老年事業的發展無疑是一份巨大貢獻。

王創業一生步履匆匆,不知疲倦,殊不知在為黨創業,為民創業的途中青絲已變白發,皺紋已爬滿額頭。2005年,因病去世。

王帥 撰文 智春山 楊偉平 史料提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