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邱清泉之死:國軍将領群體的悲劇縮影,不懂謀略被粟裕徹底打服!

曆史有自己的生命,它就像一個人,既随和又自尊。——餘秋雨

邱清泉,外号“邱瘋子”,國民黨軍五大主力之一、第五軍的軍長。這位國軍悍将,是國軍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人物。

邱清泉之死:國軍将領群體的悲劇縮影,不懂謀略被粟裕徹底打服!

他受過德國軍事教育,年少成名,軍事素養很高,抗戰中打日本鬼子戰績不凡,但和我英勇的人民解放軍對陣時,卻顯得計拙力窮,最終死于華野之手。

為什麼他們當年很能打,卻總是輸給解放軍呢?撇開政治因素不談,我們從軍事角度分析一下原因。

一、邱清泉預言德軍閃電戰

邱清泉1902年出生,浙江人。1924年考入黃埔軍校。他非常聰明,精于練兵,32歲時便當上了國民黨中央陸軍軍官學校政治訓練處長,軍銜少将。

蔣介石對德國軍隊非常仰慕,1934年選派黃埔軍校出身的軍官赴德國陸軍大學深造。邱清泉在選拔中名列黃埔系軍官第一名。

到德國後邱清泉感到耳目一新,對德國的軍事理論深深着迷,特别是古德裡安的裝甲作戰理論,令他感到打開了軍事領域的新次元。要知道,當時的中國,别說裝甲作戰,就連基本的機械化部隊都沒有成規模出現過。

邱清泉大膽地預言,未來戰争中,德軍的機械化兵團作戰理論必将大放異彩。

邱清泉之死:國軍将領群體的悲劇縮影,不懂謀略被粟裕徹底打服!

後來古德裡安率德軍裝甲軍打響閃電戰,橫掃歐洲大陸,事實證明,邱清泉頭腦裡确實對軍事理論頗有研究。那個預言并非心血來潮随意一說,而是基于對戰争長期的思考。

那時候國民黨的軍事報刊,經常能見到邱清泉對前沿軍事技術和戰争理論的研究性文章,這種戰争意識和敏銳思維,在當時中國軍官中确屬少見。

但遺憾的是,邱氏對戰争的鑽研,似乎有些偏離。

二、國共将領對戰争的不同态度

戰争靠什麼制勝?東西方軍事領域的看法不盡相同。

西方崇尚力量,把力量作為戰争勝負的最關鍵因素。因而近代以來西方武器研究開發,比東方快了不止一個時代。但在相對高層次的戰略層面,東方并沒有明顯落後于西方。

但國民黨的将領特别是進階将領,對這一形勢并沒有認識的很清楚。以邱清泉為代表的留洋将軍,把決定戰争勝負的主要因素放在軍事技術層面,而不注重發展軍事謀略。

邱清泉之死:國軍将領群體的悲劇縮影,不懂謀略被粟裕徹底打服!

邱清泉率領的第二百軍(第五軍的前身)是國民黨軍最早的一支機械化部隊,在抗日戰場上和日軍硬碰硬嘗到一些甜頭,邱氏便認為隻要有了裝備便可以包打天下。

解放戰争中面對華野神出鬼沒的用兵政策,邱清泉的戰略觀也沒有改觀。

以豫東戰役為例。

邱清泉率第五軍先後與中原野戰軍和華東野戰軍對壘,豫東魯西戰場上國軍力量占有一定優勢。但邱清泉大局觀有限,自始至終隻着眼于一個軍怎麼打,對大局沒有什麼主動考慮。而粟裕經過反複的兵力調動,以有限兵力制造出攻擊多處的假象。

邱清泉一會兒往魯西南打,一會兒往河南跑,想抓華野主力卻始終抓不到。一開始他尚有一定自主攻擊性,待華野兵力完全布開之後,邱清泉便完全陷入粟裕的宏大布局中,完全喪失了主動性,處處被牽着鼻子走。

而原本互相緊靠的國民黨幾個兵團,硬生生被粟裕拉開了距離。區壽年兵團9萬餘人跟不上邱清泉的前進速度,最終被華野包圍在睢縣一帶殲滅。

黃伯韬率軍來救區壽年,反被華野以優勢兵力包圍。邱清泉駐軍于開封空城,本應迅速前出救援,共同擊退華野。但邱清泉已被華野高度靈活機動的兵力調動搞懵了,摸不清華野主力到底在何處,生怕一出城就被包圍。

而實際情況是,粟裕全殲區壽年兵團後,部隊極度疲憊,已經沒有能力再圍殲一個全須全尾的軍級兵團,打黃伯韬打到最後實際已是僵持局面,隻要邱清泉稍微有點膽色率軍來援,必然會對華野造成極大打擊。

三、邱清泉失在何處?

從豫東戰役我們也可以解答一個奇怪的問題,為何國民黨兵力占優,卻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現軍、師級部隊,被華野以優勢兵力包圍?

第一,判斷不準對手的戰略意圖。

豫東戰役的背景是中野要南下挺進大别山,華野在側後主動出擊國軍,盡量給中野減輕壓力。這是粟裕作戰的主要目的,是隐藏不了的。

如果邱清泉有這個認識,以重兵扼守豫東、魯西南諸城,不輕易調動,不輕易決戰,把華野死死隔在魯西南,那麼南線的國軍将沒有後顧之憂,中野的南進計劃勢必被破壞。

但邱清泉作戰完全背離了這個基本要求,華野攻哪裡就救哪裡,失去戰略主動性,結果必然是被動的。

邱清泉之死:國軍将領群體的悲劇縮影,不懂謀略被粟裕徹底打服!

第二,不會靈活處理戰役問題。

粟裕起初的在魯西南作戰,目的是要圍殲邱清泉,給國軍制造極大震撼,最大程度地吸引追擊劉伯承的國軍主力。但是打着打着,粟裕感到邱清泉不好打。于是審時度勢,改打較弱的區壽年兵團,結果最後還真成了,而且一口咬了個大血包,以點帶面吃掉國軍9萬人,比打邱清泉還劃算。

可是邱清泉、黃伯韬之流呢?作戰意圖本來是截住華野。華野西進兵團主力在豫東,如果邱、黃靈活地執行截擊政策,率精銳主力反向東進,抄華野在山東的後方,和濟南王耀武所部配合,遮斷魯中,主力攻向膠東,合力殲擊兵力較弱的許世友、譚震林兵團。粟裕豈敢坐視後路被斷而不回兵救援?

如此,則豫東之危自然解除,區壽年兵團也能留一條活路。就算粟裕全殲了區兵團,邱黃等主力如果打下魯中,豈非丢卒奪車?

可歎邱清泉等人全無大局觀,隻會僵硬呆闆地執行原有政策,根本慮不及此。

第三,不善于總結經驗。

粟裕的經典戰術就是割裂敵軍各部聯系、以絕對優勢圍殲其一部。宿北戰役圍殲戴之奇、萊蕪戰役打李仙洲、孟良崮戰役滅張靈甫,包括後來的打黃伯韬,基本套路如出一轍。

邱清泉、黃伯韬等人并不是不知道粟裕的套路,但是怎麼應對呢?邱清泉始終是被動應付,而不會主動破解。假如豫東戰役中,邱清泉以某部為餌,主動拉開距離,誘使華野主力集中于某地,再以高度協同之行動,将粟裕主力死死咬住,隻要多打幾次消耗戰,也能極大地損耗華野的元氣。

四、淮海戰役兵敗身死

豫東戰役後,邱清泉因作戰不力被短暫地撤過職。後來淮海戰役打響前,蔣介石又将邱清泉提拔為第二兵團(以第五軍為骨幹擴編)司令,将其放在中原戰場和華野決戰。

此時的邱清泉已經完全喪失了内戰剛開始時的驕狂,隻要與華野對陣,心中就莫名其妙地發慌,執行作戰意圖總是懷着惴惴不安的心态。這樣作戰,如何言勝?

以黃伯韬被圍來說。

邱清泉之死:國軍将領群體的悲劇縮影,不懂謀略被粟裕徹底打服!

黃伯韬的第七兵團多達十幾萬人。華野雖然将其分割包圍,但打這樣一個龐大的集團,遠非當年孟良崮圍殲張靈甫那麼容易。徐州國軍各部,完全有時間進行兵力調動。或是傾盡全力援救,或是奔襲華野後方,互相搞戰略對攻。

但邱清泉打怕了。既怕粟裕變幻無方的戰略,又怕自己的部隊打不過華野。一見粟裕包圍黃兵團,本能的反應就是消極避戰。

電影《大決戰—淮河戰役》中生動地表現了這個場面,邱清泉帶兵援救黃伯韬兵團,在一片阻擊陣地,解放軍達到預期阻擊目的,向後方的阻援陣地轉移,邱清泉便急忙向南京報請大捷。

一位将軍被打到虛報戰績,也是夠悲劇了。

華野在陳官莊将杜聿明、邱清泉、李彌等兵團30多萬人團團圍困,邱清泉也拿不出像樣的反擊。到最後時刻,這位當年打日本人所向無前的國軍名将,隻知花天酒地而全然不理軍務。

臨死前的一刻,他突然狂呼:共軍來了、共軍來了!

不得不再度贊歎邱的對手粟裕,他不止在實體上把敵将打垮,還在心理上将對方徹底擊潰。所謂殺人誅心,邱清泉悲劇性地成了粟裕神一般指揮才能的注腳。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