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吳法憲晚年最後悔一事:怪自己大意沒力勸他走大路,結果28歲犧牲

進入新世紀後,開國中将吳法憲生活在山東濟南,居住在一個獨門獨院的小樓中,同住在濟南的有一兒一女,兒女對他都很孝順,兒子孫子給他的晚年生活添加了許多樂趣,夫妻晚年生活是平靜而幸福的,看電視,讀報、讀書,除此之外,吳法憲還迷上了書法,茶餘飯後,練練書法,漸漸的竟有了名氣,不少慕名者專門前來求字。

吳法憲晚年最後悔一事:怪自己大意沒力勸他走大路,結果28歲犧牲

他耳聰目明,記憶力也很好,有時對前來求字的人和身邊的子女,他偶爾會談及戰争年代的往事,尤其是抗日戰争年代的事情,他喜歡談打鬼子故事。

吳法憲晚年最後悔一事:怪自己大意沒力勸他走大路,結果28歲犧牲

當他回憶在抗日戰争年代,有一位名叫江上青的年輕烈士犧牲時,神情凝重,感歎不已,噓唏不已,并陷入深深自責的的語氣說“就差那麼一下子,我還是大意了一點。要是當時多勸他們一會兒,他們可能就走大路,不會出事了,可惜了一個年輕人,才28歲呀。”

吳法憲晚年最後悔一事:怪自己大意沒力勸他走大路,結果28歲犧牲

原來,在1939年初夏,抗戰進入與日軍相持階段,吳法憲當時擔任八路軍蘇魯豫支隊政治委員,津浦路東靈璧、泗縣、宿縣等地尚未被日本軍占領,當時擔任豫皖蘇省委書記張愛萍這一帶開辟抗日根據地。

吳法憲晚年最後悔一事:怪自己大意沒力勸他走大路,結果28歲犧牲

為了開展皖東北的抗戰工作,在統一戰線的旗幟下,一方面大力發展我黨上司的抗日遊擊武裝,發動群衆打擊敵僞、鏟除土匪惡霸,另一方面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一緻抗日,當時,國民黨靈璧縣縣長叫許志遠,他身兼第5遊擊縱隊第2支隊司令,他與國民黨安徽省第6區行政督察專員兼保安司令盛子瑾素有宿怨。為了一緻抗日,邀請盛子瑾、許志遠兩人在靈壁八路軍駐地進行調解。

吳法憲晚年最後悔一事:怪自己大意沒力勸他走大路,結果28歲犧牲

盛子瑾、許志遠都來到八路軍進行談判,江上青作為六區專署秘書,陪同盛子瑾去靈壁赴會。在赴會路上,江上青給他的七弟寫了一封長信,信中附去一首七言律詩:過隙光陰逝白駒,十年患難早相扶。雄心拼付三期戰,别緒全憑一雁書。春水綠楊思故裡,秋山紅葉走征途。天涯兄弟成勞燕,互問風塵老病無。

吳法憲晚年最後悔一事:怪自己大意沒力勸他走大路,結果28歲犧牲

會談開始,左邊坐着盛子瑾和江上青,右邊坐着許志遠和他的副官,張愛萍和蘇魯豫支隊政委吳法憲坐在中間。會談效果不錯,酒宴上許志遠和盛子瑾握手言和,表示接受八路軍在皖東北合作抗日的主張,雙方很快達成合作抗日協定,幹戈化為了玉帛。

吳法憲晚年最後悔一事:怪自己大意沒力勸他走大路,結果28歲犧牲

會談結束會,雙方離開八路軍駐地回去,當時,盛子瑾和江上青回到駐地去,有兩條路可走,一條是大道,比較遠;一條是小路,雖然近點,但是沿路有樹林,還有河流,并且要經過一個大柏圩村,眼看當時天色将晚,作為政委的吳法憲出于安全着想,送别時,規勸他們走大路安全一點。

吳法憲晚年最後悔一事:怪自己大意沒力勸他走大路,結果28歲犧牲

然而,盛子瑾不以為然,笑笑說:“我來的時候就是走小路。我有自衛隊,怕他什麼貓偷狗盜。你放心好了!”說罷,他催馬揚鞭,率隊急馳而去。

此時夕陽西下,晚霞滿天,吳法憲見此情形也沒有力勸,隻吩咐支隊長胡炳雲帶着一支隊伍追趕去護送。

吳法憲晚年最後悔一事:怪自己大意沒力勸他走大路,結果28歲犧牲

誰知沒有過多久,盛子瑾走的方向傳來一陣激烈的槍聲,吳法憲他們知道出事了。果然,盛子瑾一行在一個名叫小灣村附近的樹林外,遇到大白圩子地主武裝柏宜生和王鑄九的武裝襲擊,行武出身的盛子瑾跨馬逃脫,走在前面的江上青不幸中彈身亡,壯烈殉國,年僅28歲,史稱這為“小灣事件”。

吳法憲晚年最後悔一事:怪自己大意沒力勸他走大路,結果28歲犧牲

壯烈犧牲的江上青烈士,原名江世侯,出生于江蘇省揚州江都縣,父親江石溪擅長詩文音美,尤精醫學,生前在江都縣頭橋鄉(今揚州市廣陵區頭橋鎮)岸頂河房“太和堂”藥店(又名“彭泰和堂”)懸壺濟世,有愛國民主思想,母親頭橋範氏孺人(今揚州市廣陵區頭橋鎮安帖村三三組人)。

吳法憲晚年最後悔一事:怪自己大意沒力勸他走大路,結果28歲犧牲

江上青在上海藝術大學文學系讀書時加入地下黨,以筆為槍,寫詩撰文,創辦刊物。抗戰爆發後,他帶領抗敵宣傳隊,進行抗日宣傳,輾轉幾個省,後遵照黨的訓示參加安徽動員委員會工作,在大别山區開展抗日宣傳工作。

吳法憲晚年最後悔一事:怪自己大意沒力勸他走大路,結果28歲犧牲

這時,安徽六安縣縣長、号稱“小周瑜”的盛子瑾由縣長提升為安徽省第6行政區督察專員兼保安司令,為了步步高升,他請求省動委會派遣一些骨幹随他赴任。負責上司省動委的張勁夫派遣江上青等10多人随他到皖東北。在中共特别支部中,江上青任特支書記。很快,江上青赢得了盛子瑾的信賴,并且擔任了他的專員秘書兼第5遊擊縱隊司令部政治部主任。

吳法憲晚年最後悔一事:怪自己大意沒力勸他走大路,結果28歲犧牲

江上青烈士犧牲後,安葬在八路軍、新四軍皖東北辦事處附近的崔集,後遷葬于江蘇省泗洪縣烈士陵園,并樹碑立傳,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之一。

吳法憲晚年最後悔一事:怪自己大意沒力勸他走大路,結果28歲犧牲

江上青烈士的女兒江澤慧回憶:“正當父親風華正茂之時,卻過早地離開了我們。當時五伯父江世雄(慕陶)、大哥江蟄君都和父親一起在皖東北從事抗日革命工作,七叔父江樹峰正在廣西長途跋涉進行抗日宣傳工作。父親的犧牲使黨和皖東北地區失去了一位德才兼備的上司幹部。對我們大家庭來說,全家上下,悲痛萬分,在祖父去世後,我們的祖母已經承受不了這樣的打擊。父親留下妻子和兩個年幼的女兒,母親王者蘭悲痛欲絕。此情此景,大伯父江世俊和大伯母吳月卿手足情深,将次子澤民繼承上青烈士為子。”

吳法憲晚年最後悔一事:怪自己大意沒力勸他走大路,結果28歲犧牲

為中華民族的解放事業獻出了年輕生命的江上青烈士,永遠地活在人們的心中,江上青烈士千古!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