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家九口當紅軍參加長征隻剩三人,失散寺廟的孩子80年與親人相認

在西出成都460公裡,有一個叫紅原縣日幹喬大沼澤,這裡矗立着一塊巨大的石碑,上面镌刻着“紅軍長征過草地紀念碑”。在距離這片大沼澤不遠處有一個名叫瓦切鄉牧民新村,住着一個如今已經是85歲高齡的老人,當地人介紹,他是當年紅軍長征時失散在這裡的老紅軍,名叫侯德明。

一家九口當紅軍參加長征隻剩三人,失散寺廟的孩子80年與親人相認

大家一看這個肯定會詫異,1934年紅軍長征,距今已經是整整85年,那這位85歲的失散老紅軍,那豈不是隻有一歲就參加了紅軍長征,可能嗎?該不是年齡造假吧。但我告訴大家,這種真真切切,因為他是父母帶着他參加長征的,而且是一家九口人全部參加了紅軍長征。

一家九口當紅軍參加長征隻剩三人,失散寺廟的孩子80年與親人相認

侯德明介紹,他的祖籍是湖南大庸(今張家界永定區三家館鄉)人,出生在一個窮苦人家,祖輩和父輩們都是長工,給人種地、養豬、放牛,沒有飯吃,沒有衣穿,還經常遭地主惡霸的毒打。全家人因無法忍受地主惡霸的百般折磨,隻好外出讨飯,有時住在深山老林靠打野獸和種包谷維持生計。

一家九口當紅軍參加長征隻剩三人,失散寺廟的孩子80年與親人相認

後來,中國工農紅軍二、六軍團先後解放了大庸、桑植、永順、龍山等地,侯家先是二兄弟侯清芝、侯清平和他的叔叔侯昌貴參加紅軍,分别侯清芝由工兵連編入紅二軍團五師十四團一連,任班長;侯清平由省革命委員會警衛連調到紅二軍團司令部警衛班,任班長;侯昌貴編入紅二軍團六師十七團,任副官。

一家九口當紅軍參加長征隻剩三人,失散寺廟的孩子80年與親人相認

随後,由于敵人的圍剿,紅二軍團和紅六軍團分别在桑植劉家坪幹田壩、瑞塔鋪楓樹塔舉行誓師大會。當天傍晚,總指揮下令突圍的指令,紅二、六軍團1.8萬人告别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踏上戰略轉移的偉大征程。

一家九口當紅軍參加長征隻剩三人,失散寺廟的孩子80年與親人相認

在紅軍長征轉移的時候,侯清芝二兄弟的父母侯昌千,母親殷成福,小弟侯宗久,妻子劉大妹,妹妹侯幺妹;還有劉大妹懷孕一個孩子,舉家一共九人全家參加長征。

一家九口當紅軍參加長征隻剩三人,失散寺廟的孩子80年與親人相認

侯昌千、殷成福、劉大妹、侯麼妹、侯宗久編入家屬連。組織上多次動員家屬連人員分散回家。但是,侯昌千一家不願離開紅軍,全家老小三番五次地向連長、指導員求情,堅決要求全家跟随部隊轉移。

一家九口當紅軍參加長征隻剩三人,失散寺廟的孩子80年與親人相認

長征過程中,紅二、六軍團在幾十萬敵軍圍追堵截下,一直處在緊張的行軍作戰之中。侯昌貴腿部負傷,過雪山時因體力不支滾下雪坡犧牲。由甘肅成縣向渭河北轉移時,遭到敵人重兵堵截,侯清芝所在團隻剩下4個連的兵力,他經過頑強苦戰,幸免于難。

一家九口當紅軍參加長征隻剩三人,失散寺廟的孩子80年與親人相認

長征的道路漫長而艱險。在幾十萬敵軍圍追堵截下,紅2、6軍團在黔東、盤縣幾次想建立根據地,都因敵情變化而未能成功,隻能繼續轉移。部隊出湖南、越貴州、過雲南,劉大妹由于懷孕而行動不便,常常掉隊。快過雪山時,部隊特意安排侯清芝照顧妻子劉大妹。

一家九口當紅軍參加長征隻剩三人,失散寺廟的孩子80年與親人相認
一家九口當紅軍參加長征隻剩三人,失散寺廟的孩子80年與親人相認

不久之後,他叔叔侯昌貴在戰鬥中腿部負傷,過雪山時因體力不支滾下雪坡,與許多紅軍戰士一樣,犧牲在雪山之上。其父侯昌千身受重傷,不能行動,和小兒子侯宗久被寄養在甘肅成縣何天頌家中,後侯昌千因傷勢過重犧牲,侯宗久被何天頌夫婦收為養子。侯幺妹在此次戰鬥中犧牲。殷成福掉隊後,沿途乞讨,于1936年12月在陝西富平找到紅軍隊伍。

一家九口當紅軍參加長征隻剩三人,失散寺廟的孩子80年與親人相認
一家九口當紅軍參加長征隻剩三人,失散寺廟的孩子80年與親人相認

侯麼妹也在那次戰鬥中擡擔架時中彈犧牲。殷成福摔到一個天坑内,第二天被一位砍柴的農民救出。她以頑強的毅力,沿途一邊乞讨,一邊打聽紅軍去向,直到這年12月,終于在陝西富平找到紅軍隊伍。

一家九口當紅軍參加長征隻剩三人,失散寺廟的孩子80年與親人相認

一天,侯清芝扶着妻子趕路,因劉大妹難以堅持行軍,與部隊的距離越來越遠。侯清芝焦急地對妻子說:“一旦掉了隊,脫離紅軍,就會有生命危險!”劉大妹堅定地說:“你快去趕部隊,讓我一個人慢慢走吧。”侯清芝想來想去,隻得咬咬牙,把妻子寄養在一戶老百姓家裡,把身上僅有的兩塊光洋和一小袋幹糧全部留下,一再叮囑妻子将孩子生下來,千萬不要落到敵人手裡。兩人揮淚而别。後來,劉大妹生下一男孩,取名侯德明,被當地一寺院收留。劉大妹又去尋找紅軍,從此下落不明。

一家九口當紅軍參加長征隻剩三人,失散寺廟的孩子80年與親人相認

侯德明被一位名叫格西阿谷的喇嘛收養,他心地善良,對紅軍十分友好,教他學會了藏語藏文,給他取了藏名“洛爾吾”,是藏語“寶貝”的意思,慢慢長大之後,年輕時的侯德明聰明好學,十分勤勞,很快就赢得了當地藏族同胞的喜愛。後來便與格西阿谷的侄女曲美拉姆結了婚,先後生下兩個兒子一個女兒。

一家九口當紅軍參加長征隻剩三人,失散寺廟的孩子80年與親人相認

新中國成立後,侯清芝回到湖南老家在人武部當了大隊長,又結婚生下9個孩子,離休前任湖南省軍區副參謀長。侯清芝曾多方打聽侯德明的下落,無奈他的名字不是這個,其生活習俗也已完全藏化,是以尋找他的人始終沒有發現侯德明的“蹤影”,直到他去世也沒有找到。

一家九口當紅軍參加長征隻剩三人,失散寺廟的孩子80年與親人相認

後來,侯家親屬組成尋親團,終于找到了這位失散八十多年的老紅軍,一時,侯家沸騰了,從姓名、地域、大緻年齡,甚至形象上看,他都很像自己的大哥啊!随即,一家人親自來到四川紅原縣瓦切鄉見到“洛爾吾”,侯德明佝着腰,吃力地為他們一一獻上潔白的哈達。

一家九口當紅軍參加長征隻剩三人,失散寺廟的孩子80年與親人相認

之後,侯德明手捧父親的遺像和母親劉大梅的烈士證,依依不舍地踏上了回四川紅原的路。辭别親人時,侯德明說:“母親還在草原,我要到那裡去陪伴她。我年紀大了,可能無法再回來了。你們兄弟姐妹要多幫忙,多來往,有時間你們就到瓦切來……”這曆經80年風雨,遲來的全家人團聚的場面真的是非常感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