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文中在2018年亞布力論壇朗誦給40年的一封信《丹心鑒歲月,情誼滿人間》
作為一家老牌零售企業,物美并未像許多同行那樣在新零售時代落伍,一直是令業界好奇的問題。
4月12日,2018年聯商網大會上,物美COO許少川首次公開分享物美的新零售轉型内幕。而物美的轉型,離不開物美創始人張文中。
一個多月前,亞布力中國企業家論壇,張文中出獄之後首次公開發言。他朗讀自己給40年的一封信,提到不少朋友好心建議他移居國外,過平靜安逸的生活,“但我是企業家,我是中國人,我要為物美發展,為物美十萬員工的幸福生活,為中國夢的實作而奮鬥。”
張文中同時提到物美超市的新零售轉型,以及他手中的“秘密武器”多點Dmall,“多點+物美已經成為全管道零售的新模式”。
這是一個創始人遭逢不測,在劇烈的行業變革中依然屹立潮頭的商業案例。它的價值不僅在于為諸多困頓中的零售企業提供參考和借鑒,更折射出企業家精神的不易與堅守。
中國超市的開路先鋒
物美是一家帶有數字化基因的超市。它的誕生,始于一場無心插柳的意外。
1992年,斯坦福大學系統工程學博士後張文中回到北京創業,并在兩年後搞出一套針對超市的POS系統。
尴尬的是,當時中國人購物多去百貨大樓、供銷社、小商店和菜市場,超市這種集合式購物業态并不多見。張文中決定自己來打造一個超市,向人們示範他這套POS系統。
1994年底,物美超市翠微店開張。這也是北京第一家嚴格意義上的超市。由于集中采購,商品普遍比傳統商店便宜20%左右,物美價廉的名聲很快傳出。這家店營業額很快突破1億元,張文中決定直接投身超市行業。
2003年11月,物美成為第一家在香港上市的大陸民營零售企業。這之後,物美先後收購美廉美超市、控股甯夏新華百貨、吞并正大集團旗下蔔蜂蓮花部分門店。
2004年,張文中解讀物美财報
物美風頭正勁之際,張文中因“涉嫌行賄”而獲刑。出獄之後,他也不斷申訴。今年2月12号,最高人民法院公開開庭審理了張文中的案子。
回顧這段經曆,張文中在亞布力論壇說:“冤案從天而降,物美受到重創。盡管由于技術、人才、管理和經營的基礎紮實,我弟弟張斌帶領物美團隊苦苦支撐,企業才沒有垮掉,但失去了重大發展機遇。”
2015年10月,大賣場低迷的寒流中,物美完成私有化。從港交所退市前,物美經營168家大型超市,主要位于華北的北京、天津、河北,華東的上海和浙江。此後,物美開始向華東進行戰略傾斜,到2017年底約有240家超市。
就在張文中創立物美超市這一年,北京西三環北路改造,政府開放橋梁冠名權,聯想公司拿下中關村東路上立交橋冠名權,就是今天的聯想橋。18年後,物美在聯想橋東北角開設了一家北京面積最大的超市。如今,這裡成為物美新零售的最前線。
拿虧損最嚴重的門店開刀
經過一年的新零售改造,深陷虧損漩渦的物美聯想橋店,即将迎來盈利期。
2012年秋天,物美聯想橋店開張營業。占了金五星購物廣場2樓和3樓整整兩層,面積達1.2萬平方米。2樓以生鮮食品為主,3樓是日用雜貨。但是,物美COO許少川說,“這家店是物美全北京租金最高的店鋪,也是北京虧損最大的店鋪。”
物美COO許少川
在超市紛紛進行新零售轉型的2017年,物美向虧損最嚴重的北京聯想橋店開刀。
首先做減法。砍掉整個二層,清退原來的服裝、茶葉等商家,經營面積從1.2萬平米壓縮到6000平米,随後進一步壓縮到3500平米。SKU從1.8w個壓縮到8000個。
然後做加法。引入餐飲區域,推出現場“加工、烹饪、售賣”一條龍堂食餐飲,增加面包、牛排、海鮮陳列。
最後做乘法。借助多點 APP,打通線上與線下,線上下單,門店配送,如2017年12月這家門店在多點日均有415個訂單,占到店鋪銷售的10%。此外,消費者線下可以用手機自助結賬,并吸引更多年輕人進入會員體系。
物美北京聯想橋店的餐飲區
經過改造後,物美北京聯想橋店出現三大變化。一是面積壓縮、商品減少,銷售額卻沒有減少。二是顧客來店次數少了,總顧客數卻沒少。三是員工數量從160人降到90多人,庫存降低,周轉效率顯著提升,經營成本是以大幅降低。
病入沉疴的物美聯想橋店,為什麼能上演大逆襲?“關鍵是物美與多點的深度融合。”物美COO許少川說。
物美改造背後的“秘密武器”
物美超市的新零售轉型,離不開同一陣營的兄弟公司多點Dmall的數字化驅動。
2015年4月,就在物美集團從港交所退市前,多點Dmall成立。用張文中的話來說,“我和一些年輕的創業者以及IDG資本創立了分布式電商“多點”。”
這是“一家線上線下一體化全管道新零售平台”,品類覆寫生鮮日用百貨等消費品,通過與本地大型商超和深度合作,為各個城市的消費者提供“高品質、低價格”商品的2小時送達服務。
多點Dmall的創始團隊堪稱豪華,五名合夥人均具備網際網路、電子商務領域的經驗,其中劉江峰、李文智來自華為,COO林捷來自京東,CTO韓鑫來自唯品會,張峰是物美電商事業部核心人物。彼時的張文中,還隐在幕後。
據多點合夥人劉桂海對媒體回憶,多點成立之初從BAT和京東挖來了300多個工程師,每月人工成本就上千萬,由于攤子鋪得太大,每個月淨虧損7000萬。
2016年上半年,多點CEO劉江峰離任的消息傳出。這位前華為榮耀總裁,之前還在天下網商“新網商峰會”等公開場合為多點站台。2017年下半年,又傳來第二任CEO林捷離職的消息。于是,物美背景出身的聯合創始人張峰代為行使CEO職權,同時吸收楊凱、劉桂海成為合夥人。
而多點與物美的深度融合,應該是其走出困境的主要驅動力。早在2017年1月,多點就宣布北京市場實作正毛利,随後向華東市場拓展。
據稱,北京物美與多點會員系統打通後,不到一年時間,會員平均年齡下降了3.5歲,35歲以下使用者占到四成。多點也推出了基于物美門店的前置倉、多點秒付、自由購等多種創新。
物美COO許少川表示,多點最初隻做了北京一個城市,近期才拓展到全國四個城市(北京、天津、杭州、銀川),并稱這樣的做法帶來了顧客的高粘性。
多點使用者地理位置分布 來源:易觀
多點的新零售打法
從物美COO許少川此次的分享和多點的其他公開資訊中,《新零售智庫》大緻梳理出多點的新零售打法。
多點對物美超市的改造,涉及技術、商品、庫存、倉儲、會員、營銷等層面,但也可以歸結為三個方面:更具粘性的人、更滿足需求的物、突破空間的場。
第一、通過使用者精細化營運,基于數字化建立使用者畫像,提升使用者轉化率30%至40%。多點稱,其“美杜莎系統”可以根據使用者資料、消費資料、消費偏好,以分鐘級的速度篩選和分類顧客。随後,“潘多拉系統”跟進,進行點對點全類型促銷支援,向不同需求的顧客推送個性化的門店活動,針對關聯商品贈送優惠券等。
杭州某物美超市的自動稱重台
第二、通過自動化收銀系統,實作收銀支付效率最大化,提高收銀台效率4-6倍,免除排隊。多點推出秒付和自由購兩個功能,一個普通收銀台收銀時間50秒,多點秒付13.9秒,多點自由購8秒。據稱,機器加上周邊配套裝置成本隻有3000元,但是等同于1個收銀台、3個收銀員的工作量。2018年春節前後北京出現用工荒,而北京物美可以減少收銀員減少700人。
多點自由購系統
許少川透露,杭州物美一個星期内自動收銀顧客占比超過20%,兩個月時這個數字達到30%。
第三、以使用者為中心的商品一體化管理、規模化采買、電子化商圈,驅動供應鍊效率提升。
多點APP可以進行使用者定位,及時了解使用者流向,實時監控門店消費變化,及時根據使用者需要來優化商品結構。如今,物美超市每日商品的動銷率超過90%,綜合毛利達到25%。
與多點合作以後,物美進行了前場後倉配售的一體化改革,門店庫房跟三年前相比小了一倍之多。後倉商品主要是促銷品,老店庫房交給多點做“電商前置倉”。
物美的動态缺貨率從三年前的15%降到1.7%,供應鍊在物流場景的周轉天數甚至一度做到0.8天,線上下超市領域堪稱極緻。
許少川稱:“這三年,物美和多點合作的日子非常開心,利潤率接近兩位數”。
多點的野心:
做萬億級交易平台?
基于與物美的合作,多點逐漸摸索出兩個模式,“一是為零售企業提供電商解決方案,二是幫助門店提升效率,改善使用者體驗。”
多點與深投控達成戰略合作協定
物美超市的脫胎換骨,也讓外界看到多點的潛力。2018年3月,深圳市投資控股有限公司戰略入股多點。與此同時,張文中終于走向前台,對外界宣布他已經是多點董事長。
多點稱,2017年實作銷售額103億,同比增長近4倍,與物美、中百、新百、步步高、人人樂、百佳華等零售企業形成全面合作關系。而根據易觀資料,多點月活躍使用者有600多萬,在生鮮電商APP中排名第一。
注:資料來源為易觀,或與實際狀況有出入
多點合夥人劉桂海此前接受媒體采訪時稱,物美是多點傳統零售賦能的試驗場,但多點并非物美的電商部門,“我們要做萬億級交易平台”。
多點成立3年,五名原始合夥人出走了四名,僅剩物美系張峰在職。這種高層動蕩不可避免地影響到團隊軍心。而張文中的出山,想必會給多點帶來上司力的更新。畢竟,一家公司如果内部先亂,所有的付出和期望都将化為一紙空文。
在今年的亞布力論壇上,張文中說,“環境變了,行業變了,技術革命正風起雲湧,必須用新的改革創新方式審視一切。”
原文釋出時間為:2018-04-15
本文作者:杜博奇
本文來自雲栖社群合作夥伴“
天下網商”,了解相關資訊可以關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