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民國枭雄“山東王”韓複榘的多面人生,即使是軍閥也曾做過好事!

曆史有自己的生命,它就像一個人,既随和又自尊。——餘秋雨

韓複榘,字向方,生于1890年,祖籍河北省霸州。

長方臉、掃帚眉、身體強壯、愛戴大蓋帽、身着灰軍裝,這是人們對他的基本印象。

雖然出身行伍,也曾做過諸如“趵突泉,泉突趵,三個泉眼一般粗”之類的诙諧打油詩,但韓複榘卻并不是一個大字不識的文盲。

據《霸縣新志》記載,自韓複榘曾祖時代起,韓家就以耕讀傳世,算是頗有名氣的書香世家。

故而,在韓複榘參軍前,他也曾跟随父親韓靜源(前清秀才)紮紮實實地讀過幾年私塾。

需知,當時參軍的士兵多是文盲。

是以,粗通文墨的韓複榘一進入軍營就得到了營長馮玉祥的器重。

以後,随着馮玉祥職務的不斷提升,韓複榘的官位也随之升遷。

民國枭雄“山東王”韓複榘的多面人生,即使是軍閥也曾做過好事!

傳言是“大老粗”韓複榘的書法

1924年,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

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馮玉祥特地組織了“武學會”,專門用于培養軍事人才,韓複榘、孫良誠、劉汝明、石友三等都是其中的著名人物,“十三太保”的稱呼也由此而來。

到了1928年春,蔣介石、李宗仁、馮玉祥、閻錫山四大軍閥聯軍北伐奉系時,韓複榘已經成為了第二集團軍第三方面軍的總指揮。

不過,随着奉系軍閥徹底退出華北,四大軍閥也馬上開始了新一輪的争霸戰。

民國枭雄“山東王”韓複榘的多面人生,即使是軍閥也曾做過好事!

蔣馮之戰前夕

1929年5月,蔣介石擊敗桂系李宗仁後調頭北上,兵鋒直抵馮玉祥部控制的河南地區。

鑒于桂系因兵力分散而被擊垮的教訓,馮玉祥決定收縮戰線,放棄山東和河南兩地,将孫良誠、石友三、韓複榘等部撤到陝西和豫西地區。

韓複榘、石友三等人不願離開現有地盤,加之他們早對馮玉祥家長式的管束不滿,遂在蔣介石的收買下背叛了馮玉祥。

戰後論功,韓複榘不但保持了河南省主席的地位,還獲得了一筆相當可觀的經費和武器。

1930年,蔣、馮、閻之間爆發中原大戰,避戰自保的韓複榘趁機進入山東,搖身一變成為了山東省的第四任主席。

民國枭雄“山東王”韓複榘的多面人生,即使是軍閥也曾做過好事!

韓複榘

實際上,蔣介石早就對他不聽調令一事心懷不滿,故而韓複榘就任山東省主席并非一帆風順。

後來,考慮到需要集中主力對付閻錫山和馮玉祥,蔣介石才勉強同意。

韓複榘深知這層緣故,是以剛一進入山東,他便大肆排擠南京委派的官員,并将自己的嫡系安插到了政府的各個重要部門。

如此,韓複榘和蔣介石之間的沖突便進一步加深了。

為防止韓複榘的勢力過于膨脹,蔣介石除将青島交給張學良的海軍駐防外,還将張宗昌直魯聯軍降将劉珍年部擺在了膠東。

憑借膠東豐富的資源,劉珍年部迅速從三千人擴充到了三萬之衆。

外有劉峙指揮的十餘萬蔣軍嫡系駐紮徐州一帶,内有劉珍年部虎視眈眈,韓複榘深感危機。

1932年9月,在取得張學良的支援後,韓複榘立即對劉珍年發動了進攻。

這時的蔣介石正在忙他的“攘内”事業,無心亦無力支援劉珍年。

于是,經過四個月的鏖戰,劉珍年部遂被韓複榘趕出了山東。

民國枭雄“山東王”韓複榘的多面人生,即使是軍閥也曾做過好事!

民國時的山東省主席韓複榘

趕走了劉珍年,韓複榘又将矛頭對準了國名黨駐山東省的黨部負責人張葦村。

此人特務出身,慣好笑裡藏刀,明裡對韓複榘百般順從,暗裡卻将他的舉動彙報給南京。

鑒于此人好色無德,韓複榘遂設下美人計将其刺殺。

至此,韓複榘乃成了名副其實的“土皇帝”。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韓複榘在任職期間橫征暴斂,草菅人命,但好歹還做過幾件好事。

如為了剿滅山東省内的慣匪“劉黑七、張黑臉、”小白龍、“草上飛”等,韓複榘不僅将清鄉剿匪列為四項行政内容之一,還常常親臨前線督戰。

一時間,原本土匪成災的山東省,到了1935年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乃至韓複榘公然宣布“本省并無股匪”。

但畢竟韓複榘是軍閥,惜軍如命是他的本性,這也決定了他對抗戰的消極态度,乃至引來了殺身之禍。

民國枭雄“山東王”韓複榘的多面人生,即使是軍閥也曾做過好事!

1937年抗戰剛開始的頭幾個月,韓複榘還曾親臨前線,在德州、惠民等地和日寇打了幾場硬戰。

但當他向南京方面請求補給時,當局不僅不發一兵一卒,還在戰局緊急之時調走了駐防泰安的重炮部隊。

韓複榘不會考慮蔣介石口中的那套南京吃緊的說辭,在他眼裡蔣介石就是要借日本人之手鏟除異己。

加上他看到整個抗日防線已經收縮到了黃河以南,感到戰局已很難逆轉。

是以,炮兵剛一調走,韓複榘便電令正欲北進德州的展書堂師立即傳回。

同年12月13日,日軍在攻陷南京後旋即集中兵力對濟南發動了進攻。

獲悉日軍渡河,早已拟定好逃跑計劃的韓複榘一溜煙撤到了濟甯。

李宗仁正坐鎮徐州,得知韓複榘不戰而屢棄濟南、泰安、曲阜、兖州,遂發電質問。

韓複榘倒是幹脆,直接回了八個字,“南京已失,何守泰安?”

民國枭雄“山東王”韓複榘的多面人生,即使是軍閥也曾做過好事!

蔣介石

1938年1月8日,韓複榘再次棄守濟甯。

按照他的意圖,是要撤到豫西南、鄂北地區避開日軍鋒芒,以達到儲存實力的目的。

這還不算,韓複榘還私下聯絡劉湘和宋哲元密謀倒蔣,欲将其阻隔在夔門、潼關以東。

獲悉韓複榘的陰謀,新仇舊恨交織心中的蔣介石遂堅定了殺韓的決心。

1938年1月10日,蔣介石效法劉邦僞遊雲夢扣殺韓信,借開會之名,将韓複榘誘入開封逮捕。

面對蔣介石的質問,韓複榘不甘示弱,竟當衆反問蔣介石丢失南京一事。

無疑,韓複榘在會上的桀骜不馴更加快了他的死亡。

1938年1月24日,韓複榘于關押之地被士兵槍決,結束了他反複多變的一生。

(素材來源于網絡 圖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