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會戰侵華日軍第11軍是日軍中國派遣軍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抗日戰争正面戰場的主力軍,在抗日戰争相持階段一度是侵華日軍在關内的唯一機動兵力,軍内師團戰鬥力強悍,名将輩出,在華犯下了累累罪行。該軍作為配置的惟一純野戰軍,承擔着摧毀中國主力部隊的作戰任務。
1938年成立之初,第11軍主要包括第6師團、第101師團、第106師團及波田支隊。武漢會戰之後,該軍擴大到7個師團,第3、9、13、16師團相繼加入,這個時候是第11軍戰鬥力最為強悍的時刻。到後來,随着戰事擴大,日軍戰線拉長,第11軍有幾支戰鬥力強的師團相繼調出,換而代之的是39、40等二類甲級師團。整個戰争期間參與了武漢會戰、南昌會戰、随棗會戰、上高會戰、長沙會戰、常德會戰等大型正面戰争。接下來,為大家帶來的是日軍第11軍前五任司令官。
第一任司令官:岡村甯次

岡村甯次(1884年——1966年),1938年出任日本第11軍中将司令官。上任伊始,即統率第11軍參與了武漢會戰。期間曾遭到萬家嶺的挫敗,但最後還是取得了武漢會戰的勝利,并占領了武漢。1939年4月,他搶在中國軍隊四月攻勢之前,發動了以奪取南昌為目标的南昌會戰,結果七天就占領了南昌。接着在5月和9月他又發動了對中國第五戰區的随棗會戰和對第九戰區的湘贛會戰(第一次長沙會戰),均因作戰兵力不足和作戰地域限制而沒能完成任務。
第二任司令官:園部和一郎
園部和一郎(1883年-1963年),日本陸軍中将。1940年3月,接替岡村甯次成為第11軍司令官,任職期間完成棗宜會戰占據了宜昌。後來因上高會戰瞎指揮而大敗,轉任軍事參議官。著名将領張自忠将軍就是在與他的部隊作戰中壯烈犧牲于南瓜店。
第三任司令官:阿南惟幾
阿南惟幾(1887年~1945年),日本陸軍大将。1941年接任園部和一郎成為第11軍司令官,任職期間指揮了兩次長沙會戰,一勝一敗。在第二次長沙會戰中用集中兵力各個擊破的戰術大敗中國第九戰區司令長官薛嶽,但在同年12月進行的第三次長沙會戰中因輕敵冒進,2個師團在長沙城下被合圍,經過苦戰才得以逃脫,于1942年7月轉任東北關東軍任職。1945年,日本戰敗後剖腹自殺。
第四任司令官:冢田攻
冢田攻(1886年—1942年),日本陸軍中将。1942年7月,在太平洋戰場立下戰功的冢田攻接替阿南惟幾成為第11軍司令官。其首要任務是準備執行進攻重慶和西安的"五号作戰"計劃,企圖将侵略魔掌伸向中國的戰略後方。1942年12月18日乘飛機由南京飛往漢口途中被國民黨第48軍的高炮連直接擊中座機死亡,“光榮地”成為抗日戰争期間被中國軍隊擊斃軍銜最高的日本陸軍将領,死後被日本追授為大将軍銜。
第五任司令官:橫山勇
橫山勇(1889年—1952年),日本陸軍中将。冢田攻被中國軍隊擊殺後,緊急調任第11軍擔任司令官。他一到任就閉門不出,專心研究前兩任司令長官三次進攻長沙的作戰詳細戰況總結。最後,他得出常德在戰略地位上比長沙重要的結論,準備将戰争重心西移。并在常德先後領略了兩大對手餘程萬和方先覺,雙方打得相當慘烈。他老謀深算,組織進行了鄂西會戰、常德戰役、長衡會戰,成功打通大陸交通線。但他因得罪了時任中國派遣軍司令官岡村甯次,被調回國内擔任西路軍司令官,明升暗降。同時将和橫山勇一起違抗岡村甯次指令的11軍三個師團長也全部被撤換。至此之後,第11軍“光輝”不在。最終,橫山勇于1952年病死于東京巢鴨監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