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孔子家語】宓子賤擔任地方長官又恐怕國君聽信讒言,他會怎麼做呢?

微國學

演播:張正伊

屈節解第三十七

【原文】

孔子弟子有宓子賤(注1)者,仕于魯,為單父宰(注2)。恐魯君聽讒言,使己不得行其政,于是辭行,故請君之近史(注3)二人,與之俱至官。宓子戒其邑吏,令二史書。方書辄掣其肘,書不善則進而怒之,二史患之,辭請歸魯。宓子曰:“子之書甚不善,子勉而歸矣。”

二史歸報于君曰:“宓子使臣書而掣肘(注4),書惡而又怒臣,邑吏皆笑之。此臣是以去之而來也。”魯君以問孔子,子曰:“宓不齊,君子也。其才任霸王之佐,屈節治單父,将以自試也。意者以此為谏乎?”公寤(注5),太息而歎曰:“此寡人之不肖。寡人亂宓子之政而責其善者,非(注6)矣。微(注7)二史,寡人無以知其過;微夫子,寡人無以自寤。”遽發所愛之使,告宓子曰:“自今已往,單父非吾有也,從子之制,有便于民者,子決為之。五年一言其要。”宓子敬奉诏,遂得行其政,于是單父治焉。躬敦厚,明親親,尚笃敬,施至仁,加懇誠,緻忠信,百姓化之。

【注釋】

(注1)宓子賤:孔子弟子。姓宓,字子賤,名不齊。魯國人,性情仁愛,有才智。此記載又見于《呂氏春秋·具備》、《呂氏春秋·察賢》、《新書·審微》、《淮南子·道應訓》、《新序·雜事》等。

(注2)單父宰:單父,春秋魯國邑名,故城在今山東單縣南。宰,古代官名,一邑之長。

(注3)史:古代官名,指下級佐吏。《周禮·天官·宰夫》:“六曰史,掌官書以贊治。”鄭玄注:“贊治,若今起文書草也。”

(注4)肘:四庫本、同文本此前有“臣”字。

(注5)寤(wù):通“悟”,覺醒,覺悟,認識到。

(注6)非:四庫本、同文本作“數”。

(注7)微:無,如果沒有。

【通解】

孔子弟子中有個叫宓子賤的,在魯國為官,擔任單父的地方長官。他擔心魯國國君聽信讒言,使自己無法推行政令,于是前往辭行時,特意請魯君身邊的兩位佐吏,讓他們與自己一同到任。宓子賤在訓誡邑中官吏時,指令兩位佐吏記錄。他們剛開始寫,宓子賤就牽拽他們的胳膊肘,寫不好卻又是以責備他們。二位佐吏很是擔心,便請求辭職回魯國國都。宓子賤說:“你們寫得很不好,回去後要好好努力。”

二位佐吏回到國都後,報告魯君說:“宓子讓我們寫字,卻在一旁牽拽我們的胳膊,寫得不好責備我們,搞得邑中官吏發笑,我們不得不離開他回來。”魯君就此事請教孔子,孔子說:“宓不齊是位君子。論他的才能,足以充當霸主和王者的佐輔,此次屈抑志節治理單父,目的是試試自己的能力。我猜想他是以這件事來進行勸谏吧?”魯君醒悟過來,深深地歎息說:“這是我不好。我擾亂宓子推行政令而又要求他幹好工作,這是不應該的。如果沒有二位佐吏,我無法知道自己的過失;沒有先生您,我也無法醒悟。”于是立刻派自己寵愛的使者對宓子賤說:“自今以後,單父的治理不歸我負責,而完全按照您的制度進行。有友善百姓的事情,您可以自己就決定下來,隻需五年彙報一次為政的要點就行。”宓子賤恭敬地接受了诏令,得以順利地推行自己的政令,于是單父境内治理得非常好。他親自奉行淳樸敦厚的行為,闡明尊尊親親的道理,推崇誠笃恭敬的品行,施行至仁至義的政策,教導人們要懇切誠實,達到忠誠守信,于是百姓都得到了教化。

出處:《孔子家語通解》

作者:楊朝明 宋立林

作者簡介/Profile/

楊朝明

當代著名學者、儒學家、史學家。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孔子研究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現為中國孔子基金會學術委員和《孔子研究》編委、尼山世界儒學中心副主任。

宋立林

師從楊朝明教授學習儒學,曲阜師範大學曆史(孔子)文化學院孔子與中國文化研究室主任,國學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國孔子研究院特聘研究員。

什麼是家風

...........................

一個鋼筋水泥的房子裡駐進了人,有了溫度稱之為家,家裡人都有向善、向上的心願,互相提醒、彼此督促,就是家教;為了言之有效、輔助家教順利推進而彼此約定,就是家規;将向善、向上的心願總結成精煉的話,是家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是中國人的大家訓。把家裡、家族裡更多人的名字寫在本子上,就是家譜。

在家庭裡,為一個向善、向上的心願,實作美好生活的向往,所進行的家教、提煉的家訓、建立的家規、制定的家譜的過程統稱為家風。

——張建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