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2021閱讀總結:活着,涉過苦難的河

作者:塵字書

好像随着年歲的增長,時間流逝的速度也變得越來越快,轉眼之間2021年也成為了過去,又是一年新的光景了。

雖然去年也立下了今年要好好讀書的flag,但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惰性仍然是我前進路上最大的絆腳石。是以零零總總,綜合下來,一年過去也隻讀了正好60本書。

2021閱讀總結:活着,涉過苦難的河

回顧過去一年的閱讀,很清楚地發現閱讀計劃是在反複變化的。一開始是集中精力閱讀了夏目漱石的相關作品,讀完之後本來打算繼續研究日本文學,但中途出于現實的考量,開始更多地傾向于中國現當代文學領域,于是全年的大部分時間基本都在閱讀兩位作家——餘華和魯迅。到了十月份的左右,大概确立了最終的閱讀計劃,即以中國現當代文學為主,系統閱讀一位作家的所有作品,同時交替閱讀當年出版的新書和早已出版的經典著作。

計劃雖然幾多改變,但閱讀過的書卻好像暗中存在着某種聯系。如果要用一個詞來總結我的年度閱讀體驗,那麼大概就是人生。

是的,就是人生。不知為何,從今年開始更容易地去思考一些宏觀、抽象的理論問題,執着于人生意義的追尋,想要揭穿人們為成功戴上的各種面具,也可能是因為單身久了,偶爾還要論證一下愛情對個人來說是不是必需的。

我知道,上述問題是古往今來很多人都在思索的基本問題,很多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和見解,但探究這些問題的意義卻好像并不那麼必要。坦誠地講,的确,就算明悟了有關這些抽象問題的真正答案,恐怕也不會對生活産生什麼樣的實質性改變。對于重視實際的人來說,将精力耗費在這上面似乎是可笑的。

但無論如何,對于生活意義的追尋仍然是人們生活的一部分,我也始終堅信,人隻有明确了生活的意義究竟為何,才能堅定而又無懼地走下去。

2021閱讀總結:活着,涉過苦難的河

回望過去的一年,很難說幸福,也很難說痛苦。生活似乎陷入了某種朦胧不清的情緒之中,既很少有體會到真正幸福的時刻,也似乎沒有了那種撕心裂肺的痛苦。更多的時候都是一種介于二者之間的,不悲不喜的狀态。

但我确确實實從閱讀之中獲得了力量,因為今年所閱讀的書籍,他們很多都在告訴我應該如何去活。

比如加缪,他從哲學層面上不留情面地撕碎生活的假面,告訴我現實的一切就是荒誕的,荒誕無處不在,欺騙自己沒有任何意義,我們所要做的是直面現實并且勇于反抗。

林欣浩也告訴我,所有的哲學論斷都是哲學家自己為了尋找意義而作出的,然而這世上并沒有普适性的哲學理論,我們所能做的隻是為自己的生活找到一個合适的理由和解釋,進而促使自己不斷走下去。

波伏娃也提出,生活沒有那種和一切都和解的瞬間。人隻能在不斷發展的成長過程中重塑自我,直到死亡。但她同時也堅信自由對于人類的神聖意義。

文學方面的書籍也給了我很多相關的思考。黃曉丹在《詩人十四個》中說,“人生并非在形而上世界與形而下世界中的一次性取舍,而是千百次的折返。”這似乎又和波伏娃的觀點不謀而合,是的,人生意義的追尋沒有一次直達的捷徑,我們勢必要在延續下去的生活中不斷去思考這個問題。

2021閱讀總結:活着,涉過苦難的河

我在大量閱讀魯迅先生的相關著作後,發現他的人生軌迹也是如此。人們都說魯迅是偉大的戰士,對于魯迅的神聖化也未曾停止過。但魯迅先生也是有血肉之軀的人,他的一生中也有過懷疑、徘徊的時候,《野草》就是最好的例證。

然而魯迅之是以偉大,也就是因為他在掙紮與糾纏之後能夠抽身而出,“此後如竟沒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

人的一生究竟怎麼過?既然這是你的一生,那就想怎麼過,就怎麼過。我不願說些積極的大話,勉勵每一個人都要活成對國家,對社會有益的人,我隻希望了此一生,至少能對得起自己。

魯迅選擇了戰士的生活,是以成為了一名戰士。卡爾維諾《樹上的男爵》中的柯西莫選擇一輩子生活在樹上,即便是死亡,也要消散在天空。弗吉尼亞.伍爾夫筆下的奧蘭多,雙性同體,壽命長達幾百年,然而無論是性别,還是時間,都無法阻止奧蘭多成為自己,他(她)的始終如一令人動容。在帕.聚斯金德的《香水》中,格雷諾耶雖然是個不折不扣的變态殺人犯,卻終其一生都在追尋夢想,反觀書中的其他人物,盲目地追逐金錢,仿佛是資本手中的提線木偶。

是的,生活總不能是一帆風順的,我們終歸是要面臨各種各樣的挑戰與挫折。但閱讀告訴我,活着,就是涉過苦難的河。有的人不願過河,有的人中途沉落,即便過了河之後我們也渾身濕透。

但我,願意過河。

附2021年個人閱讀十佳書籍。

2021閱讀總結:活着,涉過苦難的河
“命運就面對着我們,我們不斷挑戰的也正是命運。主要不是自尊使然,更是出于我們的意識:認識到我們毫無意義的生活狀況。我們也同樣,時而也可憐自身。”

加缪寫此書的終極目的是為了論證人如何在人生的荒誕性中找到足以推動自己堅持下去的意義,而他認為,這種意義源自于對荒誕生活的反抗。

本書還是需要讀者有一定的閱讀基礎,作為一部随筆集,文中的許多地方比較跳躍,難以了解。但正如加缪評價卡夫卡小說所說的一樣,沒有必要力求完美,對于讀者來說,了解大概意思或已足夠。

加缪首先提出了荒誕産生的根源,以及面對荒誕生活的辦法,自殺,寄托于希望(宗教或終極價值),這兩者都是行不通的。唯一行得通的就是反抗。雖後加缪舉了荒誕人與荒誕作品,進一步論述了反抗荒誕的作用性。

總而言之,僅僅認識到生活是荒誕的,這毫無用處,因為認識到荒誕,隻能讓你認識到人生的無意義性。唯有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反抗荒誕,才能在這看似無意義的人生中尋求到當下的價值。

2021閱讀總結:活着,涉過苦難的河
“我偏愛不去問還要多久或什麼時候。 我偏愛牢記此一可能—— 存在的理由不假外求。”

辛波斯卡的詩歌讀起來沒有想象中那麼難懂,盡管作為現代詩,紛繁複雜的意象,跳躍破碎的邏輯仍然是存在的,但其通俗直白的詩句和标題仍舊為讀者解讀提供了參考的空間。

她的詩關乎政治,關乎恐怖分子,關乎星星,天空,沉默的植物,也關乎生活着的你我,無限的可能性與遐想。角度細微,但卻總能從中抽離出宏大的問題。其中有幾篇詩作,比如《巴别塔》、《葬禮》、《越南》在我看來有一種形式上的獨特性,這是我早先閱讀詩歌時從未獲得過的奇妙感受。

感謝辛波斯卡,讓我在閱讀過程中不斷發現生活的可能,人生的可能,世界的可能。

2021閱讀總結:活着,涉過苦難的河
“一個人甘心情願地給自己立一條嚴格的規矩,并且堅持到底,因為無論對他還是對别人,沒有這條規矩他将不是他自己。”

作為祖先三部曲的一部分,卡爾維諾認為《樹上的男爵》想要表達的是關于人如何生存的問題。

在小說中,這一點表現最為明顯的是柯西莫,他一輩子生活在樹上,不是因為賭氣,也不是因為沖動,而是在踐行自己與自己定下的承諾。

人生需要這樣一種精神,頑強地選擇自己的路去行走,而不是随波逐流。其實本書中的其他角色也大都如此,在他們身上很難看到前後的轉變,所有人都固執地堅持着自己的本性,隻是柯西莫在這一點上尤為突出。

當然,卡爾維諾大概也想強調。堅持不應盲目,神父、父親等人雖然也堅持自己的目的,但卻很明顯隻看重自己。而柯西莫在堅持自己的過程中還能做到兼顧别人,這才是人生的一大智慧。

2021閱讀總結:活着,涉過苦難的河
“那一天我二十一歲,在我一生的黃金時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愛,想吃,還想在一瞬間變成天上半明半暗的雲。後來我才知道,生活就是個緩慢受錘的過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失,最後變得像挨了錘的牛一樣。可是我過二十一歲生日時沒有預見到這一點。我覺得自己會永遠生猛下去,什麼也錘不了我。”

王小波,我想稱贊他為天才。他在小說中用诙諧幽默的語言去探讨關于存在、生活、社會層面的問題。

《黃金時代》所描述的時代充斥着苦難、鬥争與盲目。然而王小波不會用苦大仇深的文字去描述他所看到的一切,他始終像輕嘲似的,以戲谑的口吻談論這些嚴肅的困難。同時他筆下的人物也總以一副吊兒郎當的姿态對抗着生活。

人物的這種特殊姿态,恰好反應了他自己的理念。

王小波用他的反抗精神告訴我,人應該永遠生猛,永遠年輕,而不是選擇妥協,屈服,退縮。

2021閱讀總結:活着,涉過苦難的河
“眼淚決不能洗掉運命。”

《故事新編》作為魯迅逝世前集結出版的新作,在藝術的成熟程度上的确比《呐喊》《彷徨》要強一些,基本可以說篇篇都很值得玩味。

用诙諧的語調,從普通人視角,将上古神仙傳說與先賢聖哲的故事加以現代化的改編,讀來十分有趣。幾個人物塑造得都十分典型,同時也顯現出了魯迅先生深厚的文學功底和宏大的現象力。

最為震撼的是《鑄劍》一篇,大膽的情節設計使故事不僅充斥着鬼神傳說的色彩,而且戲劇性的劇情發展也讓人啧啧稱奇。本篇悲壯色彩十足彌漫,從一開始就讓人深陷其中,其主題自然也就不言而喻了。

同時,魯迅先生保留了用細節勾勒諷刺批判現實情況的特征,讀多篇文都能找到這種含沙射影的特點,既讓我欽佩魯迅先生無微不至的生活體驗,又讓我折服于其精到的文字駕馭。

總而言之,《故事新編》是十分值得一讀的書,是堪稱圓熟的短篇小說集。

2021閱讀總結:活着,涉過苦難的河
“我找到了我的綠色桂冠,它比海灣還要碧綠,我的前額将永遠清涼滑爽,上面覆寫着野禽的羽毛——貓頭鷹和夜莺的羽翎。我将沉浸在光怪陸離的夢幻中。我的手指不會戴上結婚戒指,隻會纏上草根。”

看到後面深受觸動,活了四百年,從蠻荒的封建時代到浮躁的現代社會,白駒過隙,滄海桑田,她(他)卻仍舊對自然充滿愛意,對新生事物充滿敬畏。

内在的溫柔與修養讓她在歲月的打磨下仍能遺世獨立,然而時代的變化終究太快,她所探尋的人生意義、愛、快樂與幸福早已有了不同的定義。

是以記憶成為她對抗現世的唯一方式,她笨拙地生活在現在,以過去的心境保持着生活的穩定。但那些幻想終究會被擊碎,她孑然一人,寂寞滿身,不知何為名譽,在她心底裡蕩漾的,仍舊是四百年前薩莎的背影。

她無法走出過去,自然無法紮根于現在,盡管心靈的穩定使她得以度過四百年的現實人生,但這種心靈與現實的裂縫,終究是她抵抗不了的。

2021閱讀總結:活着,涉過苦難的河
“人生并非在形而上世界與形而下世界中的一次性取舍,而是千百次的折返。”

純粹把本書當作理論化、學術化讀物的讀者可能會有些失望,盡管作者也的确為我們解讀某些詩人的作品提供了一些新的觀點和思路,但仍舊無法掩蓋其在字裡行間流溢出的脈脈真情。

但我覺得這樣也挺好,面對古典詩詞這樣感性的文本,我們也沒必要太過克制與理性。最重要的是沉浸其中,與詩句達成情感上的連接配接,而非求得準确,一定要解讀出一個标準答案。

2021閱讀總結:活着,涉過苦難的河
“既然生命在逼近極限,那麼,我希望我的故事最後幾行是安甯。”

與我設想的并不太相同,阿圖葛文德并不是用高深莫測的理論知識進行邏輯說明,反而用一個個真實發生的案例來說明他想傳達的内容。這就使得本書相對比較容易讀進去。

阿圖葛文德在這裡着重提及了一個問題,那就是我們應該如何面對生命的最後一階段?死亡不可避免,即便是在醫術極為發達的今天。

然而正是技術的發展,延續生命的可能,反而蒙住了我們的雙眼。在生命的最後階段不惜一切代價一味地延長患者的生命真的有意義嗎?

病入膏肓的患者身上插滿了各種管子,體内充斥着各種藥液,以此來維持的心跳。而我們隻追求生理意義上的存活,而不計較患者是否清醒,是否痛苦,這樣是否值得?

這當然是一個極為迫切的問題,尤其是在中國講究孝順的傳統環境下,出于道德因素不放棄對家人生命的拯救自然是大多數人的選擇。但阿圖葛文德用事實證明,比起痛苦地延長心跳,或許舒服輕松地走完生命的最後一程對患者和家屬更有意義。

2021閱讀總結:活着,涉過苦難的河
“人小的時候要問“人為什麼活着”,長大了就不問了,不一定是因為知道答案了,而是因為某些原因讓他覺得不再需要問這個問題了。當你不再問這個問題的時候,或許就意味着你已經找到了答案。”

一開始對這本書感覺并不是太好,值得稱贊的點确實寫得通俗易懂,幽默風趣,也的确搜集了大量資訊,能夠讓讀者對相關的哲學概念有個簡單的了解。

但他的優勢也正是其弱勢,吸引興趣需要八卦傳聞,對理論的分析也隻能淺嘗辄止,不能深入。最重要的是忽略了一些很有影響力的其他哲學家,總之作為啟蒙科普讀物,與《蘇菲的世界》相比還是具有不小差距的。

但最後幾章确實一定程度上打動了我。可以說最後的幾篇章節形成了一個邏輯上的閉環,我這才明白本書的實際意義并不在于全方位,無死角的哲學史科普,而是想要探尋何為人生意義,如何找到人生意義這一問題。

當然林欣浩最後也給出了自己的答案,一切形而上學問題都沒有終極的答案,人生的意義隻能靠自己選擇一種合适的解釋,來哄騙自己,讓自己有動力。

再加之他最後提到自己并不覺得《西西弗神話》中的觀點多麼有說服力,讓我一時深感欽佩。

聽過許多道理,卻仍舊過不好這一生,大概如此吧。

2021閱讀總結:活着,涉過苦難的河
“他不忏悔,不期待獲得更高的靈感。他隻是為他自己的、唯一的愉快而隐居,隻是為了獨自生活。他沉浸在自己不再受任何事物幹擾的生活中,覺得這樣的生活很美。他像一具屍體躺在岩石墓穴裡,幾乎不再呼吸,心髒幾乎不再跳動,但是卻堅強而放蕩不羁地生活着,外面世界上從來還沒有一個活着的人如此生活過。”

書中的所有人都在追求自己的欲望:資本、權利、愛,但卻隻有格雷諾耶會在滿足欲望之後思考自己的存在。他是個殺人犯,讓多達20位以上的少女死于非命,卻是全書中唯一堅持追尋自己夢想的人。

帕.聚斯金德越是将格雷諾耶塑造地十惡不赦,越是能從反面展現出那些沒有自我的傀儡們的可鄙與可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