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奇襲陽明堡,769團一小時燒毀敵機24架,團長陳錫聯僅22歲!

曆史有自己的生命,它就像一個人,既随和又自尊。——餘秋雨

1937年8月,紅軍改編為八路軍。紅四方面軍第4軍第10師改編為八路軍第129師385旅769團。陳錫聯任769團團長,汪乃貴任副團長,範朝利任參謀長,丁先國任政訓處主任,張南生任政訓處副主任,後來黃振棠擔任政委。

769團下轄3個營。1營營長孔慶德、教導員王昌才;2營營長譚德仁、教導員李定灼;三營營長趙崇德教導員潘壽财。每個步兵營有4個步兵連,1個機槍連。團部設參謀處、政訓處、供給處、衛生隊。團直屬隊有迫擊炮連、特務連和通信排(轄1個電話班、1個徒步通信班、1個騎兵班)。全團計2900餘人。

9月30日,陳錫聯率領769團從莊裡鎮出發,日夜兼程,向山西挺進。部隊從陝西省韓城縣芝川鎮渡口渡過黃河,兩天後到達山西侯馬。聞訊而來的當地群衆扶老攜幼,箪食壺漿,迎接抗日之師。

奇襲陽明堡,769團一小時燒毀敵機24架,團長陳錫聯僅22歲!

部隊沒有停留,在侯馬乘上火車,沿同蒲路北上。許多戰士都是第一次看見火車,這個摸摸鐵軌,那個敲敲車頭,感到特别新鮮。坐在火車上,盡管走起來呼嗤呼嗤”,慢慢騰騰,晃晃悠悠,可到底比走路強多了,又是往抗日前線開,是以大家心裡都非常高興。

10月初的山西,晝夜溫差很大。白天還不冷,到了晩上和夜裡,就很涼了。車到臨汾,從閻錫山的倉庫裡補充了一些彈藥和衣服,大家都把長滿虱子的衣服換了下來,火車繼續向前開,很快就到達太原。

769團的任務是向原平縣東北山地挺進,側擊從雁門關向忻口進犯的日軍部隊。是以部隊并未在太原停留,也沒有休整,就立刻向忻口以北的代縣和崞縣挺進。

這個時候,忻口方面的戰鬥已經打得很激烈了。南犯日軍第5師團、第15獨立混成旅團向國民黨忻口陣地守軍發起進攻,企圖打開通路,攻占太原。國民黨軍隊在一線部署了十幾個步兵師,死守忻口,雙方展開了激烈争奪。

陳錫聯率領的769團是在10月16日這天,進抵代縣以南的蘇龍口村一帶的。

蘇龍口是滹沱河東岸一個不小的村莊,順河南下便是忻口。這裡已是敵後,日軍汽車整天在公路上運輸,“隆隆”的炮聲不斷從南邊傳來,塗着太陽标記的日軍飛機接二連三地轟鳴着從我們頭頂上掠過,瘋狂到極點。戰士們氣得跺腳大罵:“别光在天上逞兇,有種的下來和老子較量較量!”

陳錫聯從敵機出沒的高度和時間來看,他敏銳的判斷出附近可能就有敵人的飛機場。于是就找到當地的老鄉一問,了解到隔河10來裡外的陽明堡鎮果然有個機場。

769團各營的幹部、戰士們,一聽說這個消息,就高興的紛紛向團部請戰:“團長,下指令吧,幹掉它!”

究竟能不能打?又該怎麼打?陳錫聯沒有馬上作出決定。他知道作為一團之長,他要為這幾千人負責。到晉北後,因為是分散遊擊,既要積極地尋找機會打擊敵人,但是每戰必須加倍謹慎,一定要做到情況清楚,部署周到,動作突然幹脆!不打則已,打就要打勝!

奇襲陽明堡,769團一小時燒毀敵機24架,團長陳錫聯僅22歲!

陳錫聯又想到769團才來晉北不久,什麼情況都不熟悉,可以說是孤軍初戰,是以更應該“應加倍謹慎”。于是陳錫聯打定主意,先把敵情徹底搞清楚後,再下決心。

這時候,那個老鄉說附近有一個國民黨晉綏軍的團長,據說他和日軍打過仗,是前兩天才帶着少數部隊從大同方向退下來的。

陳錫聯一聽,就決定先去通路通路他,一來可以聽一聽與日軍作戰的經驗,二來了解一下機場及周圍的敵情。尋遍了蘇龍口附近的大小村莊,好不容易才在一個偏僻的山腳下找到了這位晉綏軍的團長。不料,當陳錫聯剛剛說明來意,那位團長便談虎色變地說:“哎呀!日軍實在厲害呀!天上有飛機,地下有大炮,他們的炸彈、炮彈都像長了眼睛一樣,我們的電台剛一架上,就遭轟炸了!”

陳錫聯繼續問他:“那你們是用什麼方法打敵人的呢!”

誰曾想,這位堂堂的國民黨團長竟然答道:“我們還沒有看見日軍,隊伍就垮了下來,現在敝部隻剩下1個連了。”

沒有必要再問下去了。看來從這位畏敵如虎的團長嘴裡,是問不出什麼情況了,日軍已經把他吓破膽了。

陳錫聯從國民黨團長那裡沒有搞到情報,第2天他就帶着3個營長去進行實地偵察。大家順着一條山溝走近滹沱河,登上了河邊的一座山峰。極目遠眺,衆人立刻被眼前的景色所吸引:東面是峰巒重疊的五台山,北面内長城線上立着巍峨的雁門關,西面的管涔山在霧氣籠罩中忽隐忽現。滹沱河兩岸,土地肥沃,江山壯麗,隻可惜,如今正遭受日軍的蹂躏。

突然,2營長叫道:“飛機!”大家不約而同地舉起望遠鏡,順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去,果然發現對岸陽明堡的東南方有一群灰白色的敵機整整齊齊地排列在空地上,機體在陽光映照下,發出閃閃耀眼的光芒。

陳錫聯等人正在仔細觀察着機場内外的情況,此時卻發現了一個人從河邊走來。從望遠鏡裡看到,那個人蓬頭垢面,衣衫褴樓,還打着赤腳。看樣子是個農民,但神情很緊張。等他走近一些,大家迎了上去,喊道:“老鄉!老鄉!”

那人聽到喊聲,身子一怔,馬上停住腳步,兩眼不住地四下觀望。見到是幾個陌生的軍人,更是驚慌不安,兩眼狐疑地上下打量着衆人,好半天才哆哆嗦嗦吐出了兩個字:“老一一總一一”

奇襲陽明堡,769團一小時燒毀敵機24架,團長陳錫聯僅22歲!

“老鄉,不要怕,我們是八路軍!是來打鬼子的!”陳錫聯溫和的說道。老鄉一聽說聽陳錫聯說他們是八路軍,馬上“啊”了一聲,一下子抓住了陳錫聯的手。原來他就住在機場附近,被鬼子抓進機場做苦力,每天從早累到晚,不僅不給吃飯,還經常挨打受罵,他受不了鬼子的折磨,才偷偷從裡面逃出來。在大家的詢問下,老鄉詳細介紹了機場的情況。經過實地偵察和老鄉的介紹,機場内外的情況,被陳錫聯和他的營長們了解清楚了。

日軍的機場,位于陽明堡鎮南側5裡的小茹解、下班政、小察、泊水4村之間。機場裡共有飛機24架,成3列停放,每列8架。白天起飛去忻口、太原轟炸,晚上全部傳回機場。守衛部隊是日軍香月師團的一個聯隊,大部分住在陽明堡鎮,機場裡隻有一小股警衛部隊和地勤人員,約200人左右,集結在機場北端。飛機集中排列在警衛部隊的東南側,防禦工事粗糙,僅有一些簡單的掩體和掩蔽部。日軍對進入機場的公路要塞警戒很嚴,盤査很細,但對機場周圍卻疏于戒備。

回到駐地,大家進行了認真的研究。大家認為:日軍正忙于奪取忻口,根本沒想到會有部隊繞至他們背後搞動作,是以側後方警戒相當疏忽。機場内敵人兵力不多,守備松懈,工事簡陋。如果以隐蔽手段潛人機場,出其不意,給敵以突然襲擊,取得勝利是完全有把握的。經過大家集思廣益,最後定下決心:打掉日軍這個機場!

計議已定,陳錫聯指令以3營為突擊隊,襲擊機場、摧毀敵機;1營負責破壞崞縣至陽明堡之間的公路和橋梁,襲擾、牽制、阻擊崞縣可能增援之敵;2營(欠第7連)為預備隊,與團指揮所位于蘇龍口鎮北側地區隐蔽待機,2營8連前出至王董堡,破壞陽明堡西南的交通,保障3營側後安全;團迫擊連在滹沱河東岸占領陣地,負責支援3營戰鬥。部暑既定,各營連分頭進行戰前準備。

陳錫聯和副團長汪乃貴、參謀長範朝利一起來到擔任突擊任務的3營。為什麼要将襲擊機場的主攻任務交給3營?要說769團這3個營,在改編之前都是響當當的紅軍團,戰鬥作風均非常過硬,哪個營拉上去都能夠完成任務。但比較而言,3營能攻善守,尤以夜戰見長,曾榮獲“以一勝百”稱号。

奇襲陽明堡,769團一小時燒毀敵機24架,團長陳錫聯僅22歲!

3營營長趙崇德,河南省商城縣人,1932年參加紅軍,同年入黨,改編前任紅31團團長。他作戰勇敢,體恤部屬,有“打仗如虎,愛兵如母”的美譽。在戰前的準備會上,趙營長幾次要求擔任主攻。幾個團上司經過慎重考慮決定把主攻任務交給3營。這也是趙營長“争”來的光榮使命。

陳錫聯他們到了3營,3營正在熱火朝天的配置設定着戰鬥任務呢。趙崇德營長指令9連在機場北面擔任對陽明堡鎮日軍的警戒;10連由機場西南突擊,殲滅敵警衛部隊;11連由機場東面突擊,負責摧毀敵機;12連為營預備隊,在小察村西北集結待命。

營部裡是在配置設定任務,營部外面的戰士們正在熱烈的讨論着用什麼東西來幹掉飛機,大家想了好多辦法:有的說用柴草燒,有的說用刺刀戳、用槍托砸,有的說用機關槍打。最後大家一緻認為應該主要用手榴彈,把幾個手榴彈捆在起,塞進飛機駕駛艙裡進行爆炸。

運動部隊到機場,必須要涉過滹沱河。為了摸清渡河路線,陳錫聯和營長趙崇德、教導員潘壽财帶領排以上幹部,來到滹沱河邊。當時天氣已經很冷,部隊已穿上棉衣,不顧警衛員勸阻,陳錫聯脫衣下河試水,深的地方淹到脖子,淺的地方沒及膝蓋,找到渡河路線後,他們又到機場附近進行了實地偵察,具體研究了打飛機的戰鬥動作。

這天下午,整個蘇龍口村處在一種緊張、興奮的戰前氣氛中。各營、連紛紛召開支部大會、軍人大會進行動員,幹部、戰士表決心、立誓言,一緻表示要堅決打好第129師抗日第一仗,為中國人争氣,為八路軍争光。

駐地老鄉們聽說八路軍要去打鬼子,高興得很,紛紛做好吃的送給部隊,并主動紮好了幾十副擔架,一些青年人還要求随部隊參加戰鬥。

傍晚,陳錫聯來到3營1連,戰士們看見團長來了,都圍了上來。陳錫聯問大家:“準備得怎麼樣啦?”

戰士們紛紛回答:“沒問題困長,保證把龜兒子的飛機砸個稀巴爛!”

10月19日夜,北方山區的天氣已然很冷了,頂着凜冽的寒風,部隊悄悄地出發了。所有參戰人員一律輕裝,棉衣、背包都放在駐地,刺刀、鐵鍬、手榴彈等凡是容易發出聲響的都用繩子捆得緊緊的,大家悄無聲息地順着漆黑的山谷急速行進。

奇襲陽明堡,769團一小時燒毀敵機24架,團長陳錫聯僅22歲!

1營、2營很快到達指定位置并做好了戰鬥準備。3營由向導(還是那位老鄉)帶領,在夜色的掩護下,悄悄涉過滹沱河,迅速逼近機場。趙崇德營長率11連隐蔽摸進機場并迅速實行戰鬥展開。

10連進入機場後,在向敵警衛部隊接近時,被日軍發覺,立刻和敵軍展開戰鬥,用勇猛動作将敵警衛部隊壓制在掩蔽部内。

11連在10連的掩護下果敢地撲向敵機群,将準備好的手彈一捆捆地塞進敵機肚子裡,一架架飛機頓時爆炸起火。

日軍的警衛部隊,遭到10連的火力封鎖後,一面依托工事還擊,一面糾集兵員妄圖反撲,戰士們與日軍在機群間展開肉博。激戰中,趙崇德營長為掩護戰友光榮犧牲。

此時,整個機場已被濃煙和烈火所籠罩。駐守陽明堡的敵人聞訊出動,趕來增援。看到敵機已被擊毀,任務已經完成,陳錫聯按照預定方案發出了撤退信号。在1、2營和團迫擊炮連的掩護、支援下,3營迅速撤出戰鬥,涉過滹沱河而回。

陽明堡之戰,從進人機場到戰鬥結束,整個襲擊過程用了不到1個小時,幹脆利落地将24架敵機全部擊毀,并斃傷日軍警衛部隊100餘人。戰鬥中我軍傷亡30餘人,3營營長趙崇德同志不幸犧性,令全團上下哀痛不已。

戰後,陳錫聯和副團長汪乃貴用電台将戰鬥經過向朱德總司令、彭德懷副總

司令、劉伯承師長作了報告。

朱總司令接到報告後非常高興。劉伯承師長看到電報,連聲稱贊:“769團打得漂亮”。

奇襲陽明堡,769團一小時燒毀敵機24架,團長陳錫聯僅22歲!

忻口前線正面作戰的官兵,飽受日軍飛機轟炸之苦(在日軍飛機的狂轟濫炸下,每天有1個團的官兵陣亡),對日軍飛機恨得咬牙切齒。20日一早,忻口陣地上空突然沒有了日軍飛機的蹤影,他們感到很納悶,以為日軍要耍什麼花招。當聽說是八路軍襲擊了日軍機場,擊毀了機場上的全部24架飛機,許多官兵激動地在陣地上相擁而泣。

當時在忻口前線指揮作戰的國民黨第二戰區副司令長官衛立煌,在陽明堡戰鬥之前一直承受着日軍空襲的巨大壓力。陽明堡戰鬥後,他緻電周恩來副主席:“陽明堡燒了敵人24架飛機,是戰争曆史上從來沒有過的事情。我代表忻口正面作戰的将士對八路軍表示感謝!”

陽明堡戰鬥勝利的消息很快傳遍了太行山。當地群衆也編了一首歌謠傳唱:

萬裡長城萬裡長,

雁門關下古戰場。

陽明堡裡一把火,

鬼子飛機一掃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