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俗語“兒子像娘,金磚砌牆”,其實說女兒的後半句,才是真正智慧。

俗語:“兒子像娘,金磚砌牆”,其實說女兒的後半句,才是真正精髓!

農村老人對于結婚生子有着非同一般的“執念”,是以不少大齡剩男剩女都會遭受長輩們“催婚式轟炸”。一旦結婚生子,長輩們就會圍觀新生命,這時候他們嘴裡都會說:“哎呀呀,和他爹(或者他娘)小時候一模一樣。”

是以,在農村就有這樣一句俗語“兒子像娘,金磚砌牆”,其實說女兒的後半句,才是真正精髓,你聽說過後半句說女兒的俗語是什麼嗎?

俗語“兒子像娘,金磚砌牆”,其實說女兒的後半句,才是真正智慧。

關于這個話題,古先賢鬼谷子最有發言權。

鬼谷子最為厲害的就是揣摩人心了,他對人心的研究可以說是登峰造極了。看人識人的功力着實厲害,否則也不可能教的學生都是名滿天下的大家。是以他老人家的學識智慧是值得我們去學習的。

俗語“兒子像娘,金磚砌牆”,字面意思有一些誇張的成分,但是并不妨礙它傳遞精神内涵。這裡所謂的“像”:一方面,“像”指的是“面相”,農村人對于面相非常在意,如果兒子的五官與母親長得非常相像,那麼農村人就會認為這是一種“吉像”;擁有這樣面相的孩子,将來會衣食無憂,這也被稱為“富貴命”。

另一方面,“像”指的則是“性格現象”。俗話說“男女有别”,與父親的粗枝大葉不同,母親往往心思細膩;是以兒子如果能夠既遺傳父親的鋼鐵意志,又能夠學習到母親的心細如發;這樣一來可謂是“剛柔相濟”,對于孩子以後的成長成才助益良多。

是以才會有“兒子像娘,金磚砌牆”這樣的說法!

傳統文化中一直追求“對稱美”,俗語也不例外,既然前半句說的是兒子,後半句肯定說的是女兒。

不少農村人認為俗語“兒子像娘,金磚砌牆”,其實說女兒的後半句,才是真正精髓,那就是“女兒像爹,吃穿不缺”。這裡的“像”,其實更多地側重于“性格現象”。

舊社會女性在嫁人之前都是“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各種禮儀習俗非常苛刻。再加上當時社會的主流是“女主内,男主外”,是以女性的地位非常低下。這個時候,如果女兒能夠學習到父親的陽剛之氣,甚至有可能達到“巾帼不讓須眉”的境界。

俗語“兒子像娘,金磚砌牆”,其實說女兒的後半句,才是真正智慧。

比如《木蘭詩》寫道:“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正是因為木蘭學習到了父親的陽剛之氣,才能夠做出替父從軍之舉。是以,女兒的性格如果像父親,那麼就能張弛有度“有柔有剛”,最不濟也能夠“吃穿不缺”。

綜上所述,這句俗語“兒子像娘,金磚砌牆;女兒像爹,吃穿不缺”,其實更多地側重于“性格的養成”;無論是對于女兒還是對于兒子而言,父母永遠都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是以,身為人父、身為人母,一定要将自身優良的品格傳授給孩子,唯有以身作則,才能夠讓後代“一代更比一代強”。對于這句俗語“兒子像娘,金磚砌牆;女兒像爹,吃穿不缺”你又是如何看待的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