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俗语“儿子像娘,金砖砌墙”,其实说女儿的后半句,才是真正智慧。

俗语:“儿子像娘,金砖砌墙”,其实说女儿的后半句,才是真正精髓!

农村老人对于结婚生子有着非同一般的“执念”,因此不少大龄剩男剩女都会遭受长辈们“催婚式轰炸”。一旦结婚生子,长辈们就会围观新生命,这时候他们嘴里都会说:“哎呀呀,和他爹(或者他娘)小时候一模一样。”

因此,在农村就有这样一句俗语“儿子像娘,金砖砌墙”,其实说女儿的后半句,才是真正精髓,你听说过后半句说女儿的俗语是什么吗?

俗语“儿子像娘,金砖砌墙”,其实说女儿的后半句,才是真正智慧。

关于这个话题,古先贤鬼谷子最有发言权。

鬼谷子最为厉害的就是揣摩人心了,他对人心的研究可以说是登峰造极了。看人识人的功力着实厉害,否则也不可能教的学生都是名满天下的大家。所以他老人家的学识智慧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

俗语“儿子像娘,金砖砌墙”,字面意思有一些夸张的成分,但是并不妨碍它传递精神内涵。这里所谓的“像”:一方面,“像”指的是“面相”,农村人对于面相非常在意,如果儿子的五官与母亲长得非常相像,那么农村人就会认为这是一种“吉像”;拥有这样面相的孩子,将来会衣食无忧,这也被称为“富贵命”。

另一方面,“像”指的则是“性格现象”。俗话说“男女有别”,与父亲的粗枝大叶不同,母亲往往心思细腻;因此儿子如果能够既遗传父亲的钢铁意志,又能够学习到母亲的心细如发;这样一来可谓是“刚柔相济”,对于孩子以后的成长成才助益良多。

因此才会有“儿子像娘,金砖砌墙”这样的说法!

传统文化中一直追求“对称美”,俗语也不例外,既然前半句说的是儿子,后半句肯定说的是女儿。

不少农村人认为俗语“儿子像娘,金砖砌墙”,其实说女儿的后半句,才是真正精髓,那就是“女儿像爹,吃穿不缺”。这里的“像”,其实更多地侧重于“性格现象”。

旧社会女性在嫁人之前都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各种礼仪习俗非常苛刻。再加上当时社会的主流是“女主内,男主外”,因此女性的地位非常低下。这个时候,如果女儿能够学习到父亲的阳刚之气,甚至有可能达到“巾帼不让须眉”的境界。

俗语“儿子像娘,金砖砌墙”,其实说女儿的后半句,才是真正智慧。

比如《木兰诗》写道:“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正是因为木兰学习到了父亲的阳刚之气,才能够做出替父从军之举。因此,女儿的性格如果像父亲,那么就能张弛有度“有柔有刚”,最不济也能够“吃穿不缺”。

综上所述,这句俗语“儿子像娘,金砖砌墙;女儿像爹,吃穿不缺”,其实更多地侧重于“性格的养成”;无论是对于女儿还是对于儿子而言,父母永远都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因此,身为人父、身为人母,一定要将自身优良的品格传授给孩子,唯有以身作则,才能够让后代“一代更比一代强”。对于这句俗语“儿子像娘,金砖砌墙;女儿像爹,吃穿不缺”你又是如何看待的呢?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