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兩天,在機關與人談起我們一位上司從發現得病,到亡故僅有八十多天,到現在已經物是人非,人們都說,在去年現在,絕對不會想到是這麼一種狀況。談起我們這位上司,所有人都認為最大的特點就是忙,幾乎機關所有的事,都要過問,都要操心,甚至于窗簾怎麼拉,筆筒怎麼擺,都要過問,都要管,結果,不到60歲就沒了。
說起什麼事都要管的上司,我就想起了諸葛亮,諸葛亮也是一位忙于政務,而早早夭亡的人,根據《晉書》記載:亮遣使者至懿軍,懿問其寝食及事之煩簡,不問戎事。使者對曰:“諸葛公夙興夜寐,罰二十已上,皆親覽焉;所啖食不至數升。”懿告人曰:“諸葛孔明食少事煩,其能久乎!”
翻譯過來就是:諸葛亮派遣使節到司馬懿軍中,司馬懿向使者詢問諸葛亮的睡眠、飲食和辦事多少,不打聽軍事情況,使者答道:“諸葛公早起晚睡,凡是二十杖以上的責罰,都親自披閱;所吃的飯食不到幾升。”司馬懿告訴人說:“諸葛孔明進食少而事務煩,他還能活多久呢!
相反司馬懿卻是個長壽之人,熬死了曹操,熬死了曹丕,還熬死了曹叡,最終通過高平陵之變奪權,最終成為三國最後的受益者。
諸葛亮和司馬懿的不同命運,說明了什麼?說明為政者不在勤勉與否,而在于對大局的把控,打二十大闆的小事,作為宰相的諸葛亮都要過問,那留給自己休息的時間可想而知了,同時留給其他官員的事情有多少也就清楚了。
是以司馬懿才會說諸葛亮事繁而食少,還有多長可活呢?
諸葛亮的這種操勞,實質上卻讓蜀國人才出現了缺乏鍛煉的機會,在諸葛亮死之後,蜀國人才凋零,再也沒有與魏國争雄的能力,直到被鄧艾所滅。
我在這裡的意思其實很明白,作為上司,不能在瑣碎的事上糾纏太多精力,這樣不僅會限制自己眼見,還會讓自己陷于瑣事而出不來,更沒有時間考慮更為長遠的目标和計劃。時間長了就會囿于自己能力,而難有大的提升。
事實上也是如此,上司多麼強調自己有多忙,那就預示着其他人會有多閑,而最終的結果,就是自己的命運會提前耗盡,而沒有其他補救措施。
對于這類過于勤勉的上司,其實其能力雖有,但不适合掌控全局,因為全局的事更為複雜,且還有輕重緩急之分,需要有通盤考慮思考的時間,而陷于事務的上司,恰恰缺少這個時間和精力,甚至于沒有這個能力。
同理,諸葛亮在幾十年前制定的政策,過了幾十年還不做相應的調整,一直忙于北伐中原,光複漢室江山的事情當中,也不好說是對是錯,但其空耗蜀國國力是肯定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