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挪威的森林》

這是我第一次讀村上春樹,選擇的是絕大多數人第一次選的《挪威的森林》,也很感謝林少華老師,功力非常深厚。

首先是很開心,在和書本闊别這麼久之後,我依然能以很棒的耐心去讀完一本書,雖然它并不長。但顯而易見,在很不開心的時候,讀書才是最棒的可以從現實世界中逃離的方式。

跟一萬個人聊起挪威的森林,性好像都是繞不開的第一話題。曾幾何時我有機會第一次和許多人分享讀書的時候,我就說希望是美的方式去欣賞性。哦,也許這也是讓更多人看到它們的方式吧,無論是《挪威的森林》,還是《雪國》,乃至是《失樂園》或者名氣小一點的《黑雪》,往往都有過被年輕男孩子當作尋找沖動的工具的時候。文字理應獲得尊重,性的美好是理所當然的,本就無需讨論,隻不過文字本身和作者的靈魂都值得去更細心地品嘗罷了。

直子的内心深處大概從來都隻有木月吧。兩個病态的人視彼此為迷霧中能看到的唯一的光。然他們兩人又有所不同。除了和直子藏匿的靈魂孤島,木月也想要和外部世界有所溝通,于是他找到的是渡邊。渡邊是無所謂的那種人,不甚在乎所謂社會意義,從不曾有過身邊許多人的熱血。他在自己的世界裡思考着自己的事情,但幸而他也可以與周遭世界相安無事。他被木月視為和現實世界連接配接的橋,而木月所喜歡的,直子自然也喜歡。可直子并不想要什麼外部世界,木月在時她隻想要木月,木月死後面對巨大可怖的孤獨她選擇要渡邊或者玲子——這時候是誰已經不重要,隻要是那種她所想要的人。在木月死後那個和渡邊相擁的雨夜,直子在尋找的是惶恐中的安慰,期待肉體和靈魂能有所安慰。但是啊,之于直子和木月,渡邊隻是過客,最後一切虛妄被扯下,走向死亡是她能想到的最好的辦法。

平心而論,非要做選擇,我會更喜歡綠子的形象。

“你總是蜷縮在你自己的世界裡,而我卻一個勁兒“咚咚”敲門,一個勁兒叫你。于是你悄悄擡一下眼皮,又即刻恢複原狀。”

這是渡邊等待直子時,綠子眼中的他。有些人是看過一眼就會知道,今後的日子注定和他是脫不了幹系了。那麼活潑的綠子,第一次和渡邊坐電車出遊的時候,就該知道自己靈魂的歸宿了。她懇求渡邊的懷抱的時候,她熾熱而不加掩飾地表達自己的愛的時候,不知不覺間是對渡邊的拯救。像渡邊自己說的,這個姑娘的出現,就像春天的原野裡的小熊,實在是,太合時宜了。假如沒有綠子的出現,就像直子沉淪于木月而死那樣,渡邊指不定也會沉淪于直子而死吧。嗯,綠子的話,就是那種所謂的能讓森林中的老虎融化成黃油的姑娘。

可說的太多,但讀村上太少,不敢妄言。我不愛連讀同一作家的兩本書,但讀下一本村上的書的時候,或許我可以回來再說一些,關于《挪威的森林》。

附上全書渡邊和直子之間信中我最愛的表白:

秋意的加深是與你傳回東京同時開始的,是以我許久都捉摸不透自己心中仿佛出現一個大洞的感覺是由于你不在造成的,還是時令的更疊所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