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你為什麼會被删除好友

理導讀:在社交網絡上很容易交到比你想要或者你需要的更多朋友,其中一些“好友”根本談不上朋友。那麼是什麼原因導緻你拉黑别人,或是被拉黑? ——www.xinli001.com

你為什麼會被删除好友

“删除好友”這個詞進入常用詞典還隻是近幾年的事情。2009年“删除好友”被列為《新牛津美國詞典》的年度詞彙,它的定義是“從社交網站(如Facebook)中将某人從好友清單中移除”。

如今,删除好友的行為已經是Facebook、MySpace和LinkedIn這些社交媒體上的普通行為之一。在社交網絡上很容易交到比你想要或者需要的更多的朋友,那裡面的一些“好友”甚至根本就談不上是朋友。

幸運的是,在社交網站上用電子手段擺脫某人也很容易—隻要點幾下滑鼠就好了。但是跟一個真正的朋友切斷聯系,不管是網上還是線下,都不那麼容易,因為這可能造成傷害。當兩個人是真的“朋友”的時候,他們可能有非常多的聯系,比如有共同的朋友,住在同一個小區,在同一個機關工作,又或是加入了同一個組織,還有分享彼此的秘密等。是以,線上上删除好友也可能帶來跟線上下斷絕關系同樣的風險。

研究人員一直在試圖了解“删除好友”背後的原因及發生的情境。這些問題的答案指向了網絡科學裡一個更宏大的未知問題:網絡社交與線下社交是否有着本質差別?跟Facebook同類型的網站也想知道是什麼因素促使人們删除好友,因為朋友關系的惡化對他們的生意會有負面影響。

女性愛“拉黑”

皮尤(PEW)研究中心在今年2月釋出的研究結果表明,女性與年輕人更容易删除好友。研究報告指出,三分之二的網絡使用者使用社交網站。2011年有63%的社交網站使用者曾經把人從他們的好友名單中移除,而在2009年這個數字還隻有59%。

社群媒體隐私管理報告表明,67%的女性在社交網站上删除過好友,而男性隻有58%。

讓人并不意外的是,相比30至49歲的使用者,年輕的成年人(18至29歲)更傾向于删除好友。

皮尤研究中心指出,女性不僅在删除朋友名錄上更積極,她們也更迫切想保護自己在社交網站上的資訊。

超過一半的社交網站使用者(58%)說她們的主要資料設定為“僅好友可見”,女性也更常選擇最高的通路限制(67%的女性,男性僅為48%)。

這個研究從性别角度來看肯定是值得關注的,但是其他一些有趣的事實還包括:11%的社交網站使用者發表過令他們後悔的記錄,表示後悔的男性比例高于女性,達到15%,而隻有8%的女性表示後悔。18至29歲的年輕使用者中有15%表示曾發表過令自己後悔的記錄,但是50歲以上的人群這個數字隻有5%。

主動者易被删

科羅拉多大學丹佛商學院曾做過一個研究,在Twitter上調查了超過1500名Facebook使用者。

研究者發現了一個社交網絡上的從屬關系。比如,那些主動加别人好友的人更有可能被删除。删除好友的受訪者中, 有16%是主動加好友的人,然後又把這個人從好友清單中删除了;而56%的人是被别人加好友的。

與此同時,那些删除好友的人在這段關系中似乎占了上風。删除好友的受訪者相比被删除者更能記得是誰先主動加的好友。研究調查了一些删除或被删除好友的人,72%的受訪者在删除别人的情況下能确定是誰先加的好友,相比之下隻有64%的受訪者在被别人删除的情況下能确定這點。

至于被删除好友後的反應,科羅拉多大學的斯波納(Christopher Sibona)說,有些受訪者表示很受傷,但也有的人覺得很搞笑。

慎重發表過激言論

科羅拉多大學的研究結果表明,如果狀态更新太頻繁或者發表的内容太無足輕重,這個人就很可能被别人删除好友。

研究發現,排在第二位的删除好友的原因是就争議很大的話題發表言論,比如宗教和政治。斯波納說:“不要在正式的宴會上談論宗教或政治,在網上社交也是如此。”

排在第三位的原因包括發表不當的言論,比如粗魯的或者帶有種族歧視的言論。

迄今為止,研究表明社交網絡上的删除好友主要是由過高頻率就争議問題發帖引起的。太多宗教色彩?再見!支援同性婚姻?删除!

在最近一次針對美國成年人的調查中,55%的人說他們删除某人是因為他們的狀态更新或者評論令人讨厭,那是最常見的原因。其次是“不太了解這個人”(占41%),以及“向我推銷東西”(占39%)。

而且在社交網站上删除好友的舉動不僅跟網上的行為相關,27.7%的受訪者表示删除某人是因為那個人線上下的行為。另外有54.9%的受訪者表示删除某人是因為他們在網上的行為。但是,相比出于網上原因删除好友的,因為線下原因删除好友的人,對被删除者有更多的不滿。

缺乏共同朋友才是主因?

但是,政治或粗魯導緻人們中斷聯系?劍橋大學的奎西亞(Daniele Quercia)對這一最常見的說法表示懷疑。他說,畢竟這些近期的調查研究基于自我報告的行為,而不是确鑿的資料。更重要的是,人們給出的中斷Facebook聯系的理由跟那些會導緻人們中斷線下交往的因素并不一緻。

比如,1980年代的研究資料表明友誼惡化的原因更可能是圈内共同的聯系變少(“嵌入性”),以及年齡、職業和教育的差距。是以盡管你的好友可能偶爾會開一些帶有性别歧視色彩的玩笑,那對你們之間友誼的影響,要小于你們有沒有共同朋友,在不在同一個年齡層,是否都從事IT工作等。

是以,奎西亞和他的同僚分析了超過34000個Facebook關系的動态,尋找跟删除好友關聯的模式。上個月他在伊利諾伊州的埃文斯頓網絡科技大會上展示了這些研究成果。

果然,缺乏共同點、年齡差距以及缺少共同的朋友,是删除好友的主要因素—跟線下社交的友誼轉淡的原因是一緻的。同時奎西亞還發現,擁有一名共同的女性友人比擁有一名共同的男性友人更傾向于維系朋友關系。探究這個原因的線索來自于1980年代貝爾(Robert Bell)開展的“友誼中的性别角色”研究。總之,貝爾的研究表明,女性傾向于形成更深厚和穩固的友誼,她們不止在社交網絡的直接聯系中鞏固友誼。

最後,奎西亞還指出人格類型也有關系。這也許并不奇怪,如果一個人是神經質的或者内向的,更可能讓一段關系破裂。

微網誌或Facebook也許是一個全新的環境,但是關于友誼的古老法則在那裡也依然适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