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波蘭走廊為何是德國人心中永遠的痛?

二戰前的德國,其東部東普魯士與本土并不相連,中間是一塊狹長的土地,北部最窄的地方約40千米寬,稱為但澤走廊(波蘭走廊)。幾百年來,這一帶是德意志人與斯拉夫人(波蘭人)争奪的焦點,德意志人要把東西兩塊地連在一起,波蘭人則需要出海口。

波蘭走廊為何是德國人心中永遠的痛?

在一戰前,德意志帝國達到鼎盛時期,完全占據這塊土地。

但澤走廊(波蘭走廊)的北部海灣,德國人稱為但澤灣,波蘭人稱為格但斯克灣。格但斯克灣最深處為120米,鹽度為0.7%。

波蘭走廊為何是德國人心中永遠的痛?

但澤灣的東南部有維斯瓦灣(加裡甯格勒灣),隻有一個狹小的出海口,是以但澤走廊的港口,很自然就開在西南部的格但斯克,這裡是維斯瓦河的出海口。

波蘭走廊為何是德國人心中永遠的痛?

維斯瓦河,長約1047千米,平均流量1080 立方米/秒,發源于貝茲基德山脈,由南到北流經克拉科夫、華沙、托倫,最後注入波羅的海格但斯克灣。維茨瓦河貫穿波蘭全境,流域面積占波蘭國土面積的三分之二,譽為波蘭的母親河。

波蘭走廊為何是德國人心中永遠的痛?

波蘭立陶宛王國極盛時期,掌控格但斯克灣西南側大片土地,德國人稱為西普魯士。1772年、1793年、1795年,沙俄、普魯士、奧地利三國共同出兵,三次瓜分波蘭立陶宛王國,但澤走廊(波蘭走廊)歸屬普魯士王國和德意志帝國。德國人占據西普魯士,包括但澤走廊及周邊土地,東西普魯士合在一起。

波蘭走廊為何是德國人心中永遠的痛?

一戰前,但澤走廊中的但澤市,大部分是德意志人,不過但澤走廊其他區域,斯拉夫人(波蘭人)略多于德意志人。

波蘭走廊為何是德國人心中永遠的痛?

一戰德國戰敗,波蘭取得但澤走廊除但澤市外的部分,但澤市則由國際聯盟(聯合國的前身)托管,這樣東普魯士就成了一塊飛地。其實波蘭可以拿下東普魯士,把但澤走廊在内的西普魯士留給德國。不過英法為主導的國際聯盟希望波蘭從中間截斷德國,讓東普魯士變成飛地,波蘭也希望拿到德國的西普魯士,再想辦法蠶食東普魯士。

波蘭走廊為何是德國人心中永遠的痛?

不僅如此,立陶宛還趁人之危,拿下東普魯士北邊的梅梅爾地區(克萊佩達地區),這個地區本來是國際聯盟托管,立陶宛可不管那麼多,占了再說,直到今天這一地區仍在立陶宛版圖上。

波蘭走廊為何是德國人心中永遠的痛?

二戰早期,德國兼并萊茵非軍事區、吞并奧地利、兼并捷克斯洛伐克。完成上述動作之後,德國很自然地對波蘭提出了“但澤走廊”的要求。因為有英法的軍事承諾,波蘭放心大膽地回絕了希特勒,德國随即發動了閃電戰,波蘭全境淪陷,包括但澤走廊,當然立陶宛也被德國揍成了豬頭。

波蘭走廊為何是德國人心中永遠的痛?

1945年,德國再度戰敗,而這一次東部不僅是丢失但澤走廊,從維斯瓦河退守奧得河,就連東普魯士也并入波蘭、蘇聯(俄羅斯)的飛地加裡甯格勒、立陶宛三國。

波蘭走廊為何是德國人心中永遠的痛?

二戰結束後,蘇聯仍占據波蘭20.1萬平方千米領土,邊境向西推進200多千米。波蘭的版圖同樣整體西移了200多千米,從德國得到補償。如今波蘭面積約 32.26萬平方千米,接近一半來自鼎盛時期的德意志帝國。

波蘭走廊為何是德國人心中永遠的痛?

時光荏苒,德語但澤早已改名波蘭語格但斯克,二戰前但澤市95%人口是德意志人,二戰後大部分被驅逐到奧得河以西的東德,如今但澤市主體民族是波蘭人,但澤已成德意志人心中永遠的痛。

文:闫老師,圖:地圖姬,歡迎轉載。

繼續閱讀